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次低血糖可能奪命 預防低血糖很重要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14億名糖尿病患者,其中46.4%的患者得到確診,僅有12.9%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但無論是初發患者還是多年的「老糖友」,只是一味地顧著控制高血糖,卻不知道要預防低血糖。日前,記者在諾和達中國上市會上採訪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他稱糖尿病人血糖過低更可怕,它的危害有時候甚至超過高血糖,因為一次低血糖很可能會奪走糖尿病人的生命。

哪些癥狀預示發生低血糖?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介紹,血糖值過高會加速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臟、腎臟、眼睛等慢性併發症。但血糖值過低也並非好事,由於腦細胞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於血糖,短暫的低血糖就可導致腦功能損傷、神經系統受損和行為異常。嚴重或延誤6小時以上的低血糖可引起腦細胞不可逆性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人反覆發生低血糖危害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癡呆,嚴重者昏迷會危及生命;

二是可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

三是一過性低血糖反應引起血糖波動,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四是反覆發生低血糖會動搖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哪些原因可導致低血糖?

對於糖尿病人,最關心的是什麼原因會導致低血糖呢?郭立新表示,未規律進食,用藥後未按時進餐或進食量減少;活動量增大,未適當加餐,或減少降糖藥物用量;初發糖尿病,經胰島素強化治療出現「蜜月期」,胰島素未及時減量;1型糖尿病或多年的2型糖尿病、脆性糖尿病,常常因為生活方式的輕微變化即出現血糖波動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內分泌學專業委員會終身顧問潘長玉強調,常見引發低血糖反應的原因還包括胰島素使用過量、胰島素注射時間錯誤、濫用口服降糖葯等。新上市的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模擬人體基礎胰島素分泌曲線,超長作用時間能較好地穩定血糖值。


如何預防低血糖發生?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血糖低過3.9mmol/L,就會呈現不同程度的低血糖現象,這也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低血糖的危險性比高血糖更快更急,因此,要盡量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自我血糖監測能明顯減少低血糖的發生率。母義明表示,準確的自我血糖監測能及時發現高血糖和低血糖,能及時乾預或維持正常的血糖水準,使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危險降至最低。有些患者病情不穩定,常發生夜間低血糖,因此睡前應監測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適量加餐;對於無癥狀地低血糖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及時降低胰島素的劑量,調整飲食和運動治療方案。

此外,糖尿病人日常也要隨身攜帶糖果、餅乾等食物,比如活動量較平時增大,一旦有低血糖癥狀時,可立即進食,有助於癥狀較快緩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