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保大手筆馳援國聯安基金 每年500億能否改變困局

  搶下公募基金牌照近3個月,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保壽險”)終於又“出手”了。

  6月21日,太保壽險發布公告稱,與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聯安基金”)簽署了《統一交易協定》,約定在合約有效期內,在每年500億元的額度內進行投資國聯安基金發行的基金等銀保監會認可的資金運用業務。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定,太保壽險於2018-2020年度內按照市場公允價格與國聯安基金在年度交易額500億元的額度內開展資金運用日常關聯交易,且認購金額不超過授權金額的,不再另行提請董事會審議,如實際執行中超過上述授權範圍,將根據超出金額另行進行關聯交易審查。

  太保“輸血”走下坡路的國聯安

  500億元的額度對管理規模剛滿140億元的國聯安基金意味著什麽?

  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15日,國聯安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為142.79億元,基金數量53隻,基金經理15人。而歷史數據顯示,在更換股東前,國聯安基金2015年二季度末時,其資產管理規模曾高達626.57億元,而2017年二季度以來,該公司管理規模一直呈現下坡路態勢,今年甚至跌穿200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該公司規模自2015年以來出現大幅變動,主要原因在於各種類型的基金產品規模均有下滑,其中,混合型產品規模從217.21億元下降至77.83億元,下滑幅度高達73.62%;債券型產品從33.71億元降至14.45億元,降幅高達57.13%;貨幣型基金從102.07億元降至29.24億元,降幅高達71.36%。

  除了基金規模下滑,作為股東方,可能最在意的莫過於國聯安基金的財務報表能出現快速改善。根據國聯安基金2017年年報數據,該公司截至去年底營業總收入2.79億元,同比下滑43.64%,淨利潤為0.38億元,同比下滑71.64%;而根據國泰君安公布的2016年年報,2016年國聯安基金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同比下滑26.88%,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滑44.17%。

  截至去年底,國聯安基金資產總計7.71億元,同比下滑16.56%,而在2016年底,該公司資產總計9.24億元。

  種種跡象顯示,從券商系轉至保險系後,國聯安基金各項指標均在走下坡路。這也許是太保壽險不得不“輸血”的關鍵原因之一。

  太保壽險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每年投資500億元的目的就是幫助國聯安基金實現業務規模正常增長,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經統計,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太保壽險與國聯安基金已發生的關聯交易累計金額為0元。

  每年500億能否改變困局

  有觀點認為,太保壽險在此時提出“輸血”計劃,不排除要幫國聯安基金衝規模的可能?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聯繫了太保壽險資管有關負責人、國聯安基金相關負責人,至截稿時,雙方均未給出回應。

  “現在判斷是否幫國聯安基金衝規模為時尚早。”上述資管業內人士認為,“雙方簽署這個協定主要還是從戰略層面考慮,當然,也不排除衝規模的可能,具體還是要看接下來這500億元到底怎麽用。”

  除了“輸血”,太保壽險還能為國聯安基金做點什麽?

  3月30日,中國太保發布公告稱,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聯交所”)舉牌受讓的方式收購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泰君安”)所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的股權,交易價格是10.45億元。隨後,中國證監會出具《關於核準國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股權的批覆》,核準國泰君安將其持有的國聯安基金51%股權轉讓給中國太保。本次交易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後,中國太保將持有國聯安基金51%股權。

  一位保險資管公司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說:“像中國太保這樣的上市公司,集齊金融牌照是一直的戰略目標,事實上,他們已經是上市保險公司中較晚拿到基金牌照的。另一方面,在資管新規頒布後,基金行業的發展迎來巨大契機,這個時候發力基金,中國太保可以說時間點上還不錯。問題是,是否能夠真正的運作起來。從目前來看,僅僅靠‘輸血’是遠遠不夠的。”

  “之前國聯安基金的主要問題可能還是中外資股東之間的協調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太保入主後,或許能夠改善這一局面,畢竟,中國太保與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之間的合作十分緊密。”

  (國際金融報記者 張穎)

責任編輯:張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