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保資產強勢入主 國聯安基金股權變更落地

  太保資產強勢入主 國聯安基金股權變更落地

  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發自上海

  5月4日,國聯安基金發布股權變更公告,經證監會核準,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太保資產成為國聯安基金新股東,工商變更登記已經完成。鑒於另外一家股東安聯集團亦為保險背景,國內首家“雙保險”股東結構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誕生。

  參與籌備了首家合資基金公司的國泰君安,至此以退出告終。太保資產的強勢介入,意味著國聯安基金已經進入“太保時代”。

  成立十餘年來,平庸的業績讓這家首家合資基金公司裹足不前。“國聯安基金發展過程中曾經錯失了多次機會。”國聯安基金某離職老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首家合資基金公司易主

  公告顯示,工商變更登記完成後,國聯安基金股權結構變更為:太保資產出資比例為51%、德國安聯集團出資比例為49%。

  新晉股東太保資產是中國太保的子公司。中國太保此前發布公告稱,受讓國聯安基金股權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豐富和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服務面和業務領域,進一步落實公司加快發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部署。

  2017年1月9日,國泰君安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公開轉讓國聯安51%的股權,掛牌價格為10.45億元。根據東洲資產評估公司出具的《資產評估報告》,截至2016年3月31日,國聯安總資產為10.05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為6.23億元,國聯安基於收益法的整體估值19.70億元,評估增值216.19%。換言之,國聯安51%股權價值10.05億元。

  因掛牌價格相比估價僅溢價少許,曾經有別的買家試圖進行競拍。2017年1月25日,國盛金控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國盛證券擬以不超過18億元的價格參與競拍。除了願意支付更高的溢價外,為了競購國聯安基金的這部分股權,國盛證券還計劃轉讓其所持有的江信基金30%股權。

  不過,國盛金控最終未能如願。據國盛金控公告,因國盛證券不滿足本次受讓方資格的要求,故決定終止參與國聯安基金51%股權轉讓競價交易。

  此次交易轉讓方國泰君安認為,國盛證券有兩個方面不符合受讓資格。首先,國盛證券相對控股江信基金,若控股國聯安基金51%股權,不符合證監會的“一參一控”規定;其次,國聯安基金《公司章程》規定,“任何人,若出讓境內任一基金管理公司股權不滿三年,不得成為本公司股東”。換言之,即使江信基金股權成功轉讓,國盛證券在三年內也無法成為國聯安基金股東,從而使得本次交易無法完成。

  由於在掛牌期間內隻征集到太保資產唯一符合條件的競買人,因此最後實際交易價格就是掛牌底價10.45億元。

  國聯安基金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注冊資本為1.5億元人民幣,國泰君安和德國安聯集團分別持有國聯安基金51%和49%的股份。實際上,在國聯安基金成立之前,兩家公司已經進行了多年的談判。

  作為首家成立的合資基金公司,國聯安基金曾經被寄予厚望。然而從其成立之後的表現來說,發展速度以及財務表現或許很難讓股東滿意。

  “國聯安基金發展過程中曾經錯失了多次機會,”國聯安基金某離職老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成立之初,曾經經歷過德盛小盤精選募集超過83億份的“高光時刻”,然而平庸的業績讓這家公司成立多年後依然裹足不前。

  數據顯示,國聯安基金最為亮眼的一次爆發式增長來自於許小松的三年任期,該公司的公募規模從2008年年中的67.83億元增長至2011年年中的175億元。更為重要的是,公司終於進入了持續盈利的上升期。

  在此之後,國聯安基金的營收與淨利潤雖有增長,但卻很難用出色來形容。2012-2014年國聯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78億元、2.23億元、3.0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21億元、0.52億元和0.69億元。

  在2015年的短暫牛市中,國聯安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曾一度飆升至626.57億元,位列公募規模榜排名第35位。國聯安基金也終於迎來了一個營收和淨利潤的高峰,該年實現了3.09億元的營業利潤,淨利潤也高達2.41億元。遺憾的是,這一“盛況”並未持續太久。

  國泰君安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國聯安基金2017年度總資產為7.71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79 億元,淨利潤0.38 億元,相比2016年淨利潤1.34億元,大幅下滑了71.64%。

  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新基金法的實施,券商資管申請公募資格再無障礙。以東方證券為例,其資產管理業務已經成為一項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特色業務,持續為公司貢獻穩定的業績。

  “雙保險”效應

  經歷了控股股東的更換,國聯安基金未來的表現頗受業內關注。

  根據官方說法,中國太保入主國聯安基金後,中外兩大保險巨頭的品牌效應將給國聯安基金賦能。

  從集團層面上看,中國太保和安聯早有合作。早在2009年,中國太保在H股IPO上市時,安聯集團即出資1.5億美元入股。2011年,兩大集團旗下子公司太保產險與裕利安怡信用保險在上海簽訂協定,進行全方位合作。2014年,兩大集團共同發起籌建的太保安聯健康保險得到原保監會的開業批複。2016年,太保產險與裕利安怡信用保險共同成立太平洋裕利安怡保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

  從財務數據來看,國聯安的新股東確實實力雄厚。據中國太保2017年年報,截至2017年末,中國太保實現淨利潤146.62億元,同比增長21.6%。此外,2017年中國太保集團管理資產達到14184.65億元,其中集團投資資產達到10812.8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8%。

  不過,前股東國泰君安亦是實力雄厚的一線券商。據國泰君安年報,其2017年度淨利潤為104.83億元,各項業務均居於行業前列。更讓人關注的是其資管業務的表現,截至2017年年末,國泰君安資管的資產管理規模為8868.36億元,其中主動管理資產規模3419.56億元,月均主動管理規模排名行業第3位。

  值得注意的是,國泰君安轉讓國聯安基金股權的同時,還完成了對華安基金20%股權的受讓工作。國泰君安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國聯安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212.85億元、專戶管理資產規模為52.69億元;華安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851.32億元,專戶管理資產規模為1111.96億元。

  有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國聯安基金股權轉讓塵埃落定之後,國泰君安資管申請公募資質的障礙已經進一步掃清。

  據公開資料,國聯安基金的外方股東德國安聯集團是世界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在全球範圍提供保險和資產管理解決方案,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8500多萬客戶提供服務。

  不過,多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公募基金國際業務佔比很低,合資基金公司的發展主要還是依靠中資股東的資源,相對而言,外資夥伴缺乏現實開展業務中所需要的資源。實際上,國聯安基金的現狀,並非其中資股東缺少資源所造就。

  與國聯安同期成立的另外一家合資基金公司招商基金,在2012年10月變身為一家內資基金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與外資分手後,招商基金卻進入了一個發展的快車道,近年其資產管理規模已經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近年來,保險系基金公司在基金行業的存在感有增強的趨勢。從資產管理規模的維度來看,多家保險系公募的2017年度排名有所上升。其中國壽安保剔除貨基之後的規模增長41.21%,行業排名由2016年年末的44位上升到32位;平安大華行業排名由65位上升到58位;泰康資產行業排名由77位上升到74位。

  人事變局

  伴隨著太保資產的入主,國聯安的人事架構亦發生了相應調整。

  2017年9月5日,國聯安基金發布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總經理譚曉雨因工作原因於9月1日離職,孟朝霞接棒成為新任掌門人。

  國聯安前任總經理譚曉雨與國泰君安關係密切,從其履歷來看,曾任國泰君安財富管理部聯席總經理、谘詢部總經理等職位。2015年6月,譚曉雨上任國聯安基金總經理。僅一年半後,國泰君安宣布掛牌轉讓股權,譚曉雨的離開似乎亦變得順理成章。

  2017 年 3 月 4 日,融通基金發布公告,孟朝霞因個人原因離職,這一變更亦引發了業界的諸多想象。據公開資料顯示,孟朝霞兼具保險和公募基金兩大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曾歷任新華人壽保險公司企業年金管理中心總經理、泰康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富國基金副總經理,2014年加入融通基金並出任總經理一職。

  對於一家“雙保險”基金公司而言,孟朝霞對於保險行業的了解,或許亦能成為其加分項。自2013年放開保險機構進入基金行業至今,險資對於公募業務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目前新基金公司的申請名單上,安邦等多家保險公司赫然在列。

  有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從孟朝霞的職業經歷來看,接任國聯安基金總經理明顯是想乾一番事業。融通基金2017年末的剔除貨基後的公募規模為430億元,而國聯安剔除貨基後的公募規模為162億元。從資管規模的角度來看,國聯安的體量不及孟朝霞的老東家。

  值得注意的是,孟朝霞在富國基金任職期間,曾收獲了不錯的口碑。與時任富國基金總經理的竇玉明合作,孟朝霞完成了從保險行業轉向基金行業的重要跨越,富國基金亦在短短數年裡完成了規模翻番。

  2014年,孟朝霞離開富國基金,加入融通基金並任總經理一職。不過,融通基金近年的表現可謂波瀾不驚。2013年末,融通基金以456.84億元的規模在業內排名第22位;2014年末,融通基金以475.4億元的規模排名第29位;截至2017年年末,該公司剔除貨幣基金之後的行業排名進一步跌至31位。

  除了總經理變更外,國聯安基金近期迎來一系列人事變動。2018年3月30日,國聯安基金發布公告,宣布原督察長劉軼因個人原因離職,由總經理孟朝霞代任,變更日期為2018年3月28日。

  4月27日,國聯安基金發布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變更公告,宣布原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庹啟斌已經於4月25日離任,離任原因為股東安排,於業明新任國聯安基金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

  值得注意的是,於業明現在還擔任著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中國太保資產的黨委書記、董事長和總經理,於業明新任董事長,也意味著國聯安基金的“太保時代”已經開啟。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