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者把脈中國樓市:勿泛化泡沫 城市群系新增長極

(經濟觀察)學者把脈中國樓市:勿泛化泡沫 城市群系新增長極

中新社三亞7月28日電 (夏賓)房價波動、調控政策、投資目標,這三個詞時常挑動著中國購房者和房企的神經。當前,中國樓市狀態動向究竟如何?博鼇·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19屆年會28日在海南三亞舉行,從與會學者和從業者的觀點中,可感知當前中國樓市“溫度”。

資料圖:一處在建建案。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我們沒有大泡沫,沒有像日本(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像中國香港1998年前後暴跌的狀態,我們是軟著陸,有一點小泡沫,但在不斷地進行調整,這是好事情。”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如是說。

他認為,如果全面放開樓市調控政策,中國居民的購買需求仍舊強烈,一旦出現炒房和投資需求過大就會形成泡沫,由此不得不采取短期的限制措施,以抑製泡沫形成。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在某些階段某些城市,當炒房情緒過熱時是存在一定泡沫的,短期炒房推高房價,隨後通過局部的小泡沫破滅和市場作用的消化,又會恢復正常。“過去幾年,北京周邊燕郊的房價就有劇烈的上漲和下跌,這就是局部的小泡沫。”

賈康提醒,不能泛化泡沫概念,並非所有漲價都是泡沫,同時要對短期炒作尤為警惕,防止局部小泡沫影響整體市場。

為防止樓市過熱,中國各地政府頒布了一系列調控措施,其中就包括限價。但調控政策並非一成不變,限價政策已在多個城市取消。

“限價政策不具備市場經濟的特徵。”賈康認為,在抑製樓市過熱的前期階段,限價政策可起到平複市場情緒的作用,但若長期實施限價只會讓後面的路越走越窄。

賈康解釋稱,在限價政策下,會導致開發商按照市場行為預期的投資回報無法實現,在本就是一個賣方市場的房地產行業,容易導致開發商積極性降低,長此以往會造成供給質量差或供給數量少。

樊綱認為,限價限制了市場價格機制本身,容易出現“遞條子”“走後門”“員工購買倒出去”等現象,限價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當前,房企融資渠道被明顯收緊,而市場和企業的分化亦在加劇。告別了樓市的黃金時代,如今走出舒適區的房企正在找尋新的增長極。瞄準城市群是參加上述年會的房地產從業者給出的方向。

首創經中產業新城平台副總經理董茜稱,提到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及長江中遊五大城市群是中國最有潛力的地方,11%的國土面積貢獻了55%的經濟規模和47%的建案銷售面積,城市群所提供的工作空間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們聚集。

她認為,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是房地產企業未來10年投資開發的熱點。在城市群經濟體中,房地產企業的投資開發將重點關注產業、交通、人口、物流、政策等多個核心要素。

佳兆業集團首席增長官、經濟研究院院長劉策特別提到粵港澳大灣區。他指出,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地產開發的市場規模是1兆元(人民幣,下同),至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可達2兆元,而從全國角度看,地產開發的市場規模去年接近16兆元,未來的巔峰規模是20兆元,粵港澳大灣區要佔到十分之一。

“從國內的視角來說,把握住了大灣區,等於把握了全國最有發展的區域。”劉策說。(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