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向者的社交:臉上笑嘻嘻,心裡哭唧唧

下班時間到了,小王走進塞滿同事的電梯,一言不發的坐到1層,走出電梯門,和大家微笑道別後,終於大鬆一口氣,總算熬過了今天最後1分鐘尷尬的時光。

像小王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也能經常跟朋友、同事打打鬧鬧說說笑笑,但一天下來,總覺得精神愈發疲憊——社交活動對他們來說,似乎是一種「消耗」。

「社交活力有限」,其實是很多內向者身上共有的問題。

「僅僅是周圍滿滿的人,

對我來說都是耗費」

「我能high,但能high多久不好說。」

對很多內向者來說,僅僅是周圍滿滿的人,都是一種「社交耗費」。「你以為不用說話就好了嗎?不,光看見這麼多人,我都覺得累。」

工作日中午,能找個角落一個人悄悄吃個飯,都能讓他們感嘆:真清凈啊。

不是不喜歡同事,只是需要通過 「一個人待著」來回回血。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聊到人們「內向」「外向」的話題時就提到:人格的差異歸根到底就是心理能量的不同:內向者通過獨處充電,外向者通過社交充電。不同的充電方式,劃分了內向者和外向者。

那,內向者在社交中的「耗費」,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首先,相比於外向者,內向者往往並不善於small talk,也很不善於寒暄,甚至討厭寒暄這種硬聊兩句的聊天方式。他們甚至認為,寒暄這種表面的談話形式,阻礙了任何人之間真正的交流。( Laurie Helgoe,2013)

第二,容易被「耗費」的內向者們,往往在工作、生活中又需要讓自己融入社交情境,讓自己去適應社交活動上的各種刺激。喧鬧聲、燈光、音樂、不同的面孔、吃東西、喝飲料、各種各樣的氣味——這一切都會使內向者的大腦超負荷運轉。

第三,相比於外向者,內向者確實更容易在社交環境中受到干擾,更容易分心——

在一個心理學實驗中,研究者要求一組內向者和一組外向者,在不同干擾程度的背景音樂,完成4項認知測試(短時記憶、長時記憶、閱讀理解、觀察與思考的測試)。

在4項測試中,隨著背景音樂的干擾不斷加強,內向者的測試得分越來越低,外向者的測試得分則越來越高。

最後,從生理角度來看,內向者和外向者的腦神經通路也是不一樣的。

根據心理學博士 Perpetua Neo的研究, 內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腦在社會場景下所採取的神經通路是不同的。外向者的神經通路很短,而內向者的神經通路則要長很多,這意味著外部刺激能在內向者的大腦中經過更多區域。

其中一個區域是右額葉島皮層,大腦中勘測錯誤信息的部分,讓內向者注意到各種細節,因此他們可以很自覺地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

另一個區域是大腦額葉,負責評估結果的區域。這意味著內向者的大腦十分忙碌,他們總是在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在發表言論之前,他們更加傾向於從自身的長期記憶裡提取信息避免說錯話。

也就是說,對內向者的大腦來說,很少有一件事是真正容易處理的。外向者能夠及時輕鬆應對各種環境時,內向者卻不能,因為他們的大腦不允許這樣運行。

Neo 也解釋了:「這就是為什麼內向者在面對社交場景時會感到焦慮,甚至會被人們認為有點『精神敏感』的原因了。因為他們的大腦通路比較長,所以當他們接受太多社交刺激的時候,無論是在小團體,還是嘈雜的環境下,一個內向者的神經系統很容易就會不堪重負。」

你沒必要變成外向者,

你也許只是需要一些社交技巧

對於一部分的內向者來說,他們首先需要不是社交技巧,而是怎麼先讓自己在社交場合放鬆下來。

社交的壓力,會讓一部分內向者緊張,心跳加快、出汗或者發抖。

1. 你可以試著把「我很緊張」說出來

「不好意思,我現在有點緊張。」

「可能你們看不出來,但我現在確實有點緊張。「

一方面,「說出來」這個動作,本身就可以緩解緊張和焦慮。就算你緊張,但現在你不必掩飾自己的緊張了。

另一方面,這是釋放善意的一個方式。內向者很多時候的沉默、迴避是因為緊張,不知道說啥,但不懂的人很容易理解成「高冷」「面黑」「不愛理人」。

把「我有點緊張」這件事表達出來,實際上表達出來的信息是:

「我現在有點緊張,但是我覺得大家很友好,所以我願意說出來。「

暴露一個小小的軟弱,表達的是你對面前這個人、這個群體的信任,主動釋放善意,會更容易得到一個善意的反饋。

2. 用身體放鬆,來帶動心理的放鬆

我們的身體和心理,是可以相互影響的,當你的身體採用一個非常放鬆的姿勢時,身體的放鬆會帶動心理的放鬆——比如在工位上突然盤腿坐一會。

這種「攤開了坐」的姿勢,會短暫地給一個人自信。有研究證明,在那些讓我們緊張、power 比我們大的人面前,我們容易不自覺地採取更收縮,更拘謹,「佔地面積」更小的姿勢。而在那些,對我們影響力小的人面前,我們的坐姿會更隨意,更放鬆。

所以,能夠採取隨意地,更放鬆的姿勢,本身就是一種自信。

3. 尋找一個能把你「解救」出來的人

對多數內向者來說,一對一的交流是沒問題的,跟自己的熟人交流是沒問題的。

所以當你不得不進入一個社交環境時,嘗試拉一個熟人一起,或者在現場找一個能說話的熟人。如果都沒有,那就現場挖掘一下,有沒有和你一樣的內向者,給自己「創造」一個熟人。

4. 有意地去選擇自己舒服的社交環境

內向的人不喜歡過分喧囂的環境,在相對安靜、人數少的環境中進行社交,比如小型討論組,書店,圖書館,小型飯局(不超過4個人)等。

可以有效減少過多的外部干擾,製造良好的深度交流氛圍,這也有利於內向者發揮自己的思考深度的優勢。

5. 如果「說話」這件事對你困擾很大,可以試試文字

敏感、善於自省、能接收到更多信息......具備這些特點的內向者,輸出內容的質量往往比外向者更高。

既然在人前說話讓你困擾,那不妨試試打字、郵件的溝通方法。畢竟現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溝通是線上進行的。誰都不知道電腦/手機對面的同事/朋友/博主是一個內向者還是外向者,這也不重要。

最後我們想說,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必定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無需過分在意。

你只需要記住,就是你,不必偽裝成任何你不擅長的樣子。

參考文獻:

《內向者心理學》 馬蒂?O.蘭尼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蘇珊·凱恩(Susan Cain)

《氣質天性》傑羅姆·卡根(Jerome Kagan)

Shawna Courter. (2016). Yes, THERE IS SUCHA THING AS AN 『INTROVERT』 HANGOVER. Introvertdear.com.

Reluv. (2016). Introverts dating. Reluv.co

Furnham, A., & Allass, K. (1999). Theinfluence of musical distraction of varying complexity on the cognitiveperformance of extroverts and introverts.European Journal ofPersonality, 13(1), 27-38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