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婦科名家夏桂成教授談婦科口服膏方的特點及應用

膏方作為一種滋補之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逐漸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而逐漸興盛起來。膏,原本作為脂肪或者類似脂肪狀態的滑膩潤澤之品。《金匱要略》提出豬膏發煎,《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太傅白膏、潤脾膏等或外用或內服的膏狀藥物,南宋《洪氏集驗方》中收載了鐵甕先生神仙秘法瓊玉膏,沿用至今。而作為一部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官刻方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則收錄了大量膏方的配伍製作方法,成為湯藥的一種補充治療疾病形式。清代宮廷中運用膏方滋補延年,《慈禧光緒醫方選議》載有「延年益壽膏」 「扶元和中膏」等滋補之品,對後世影響較深,使之作為一種提高身體機能的進補形式,受到大眾追捧。我們婦科口服膏方和內科膏方相比有自身的一些特點,下面我將簡要分析之。

一、目的與意義

膏方運用的目的有二,補虛與治病。補虛,是膏的作用,所謂滋補者,在於膏也,故又稱為膏滋,為改善亞健康服務,也是目前大眾對膏方的最先認識;治病,調治慢性疾病,是方的作用,故要求有方的特點,即「方」的路子。

意義者,主要有三種狀況,即調重於補,補重於調,調補兼施。

1.調重於補,方重於膏:是為慢性病證服務,方者必須按方劑要求而用。有「君臣佐使」的組合,有一定的方路,並不是藥物堆砌。

2.補重於調,膏重於方:是為體虛之亞健康服務。膏者有稀膏、黏膏、硬膏,而口服者,大多是稀膏與黏膏。硬膏者,外用為多,但必須注意脾胃運化情況,痰濕內阻情況。

3.調補兼施,膏與方並重:為體虛慢性病證而用。必須注意到體虛與病證間的矛盾,對於肝、腎、脾胃有損害情況者,尤需注意藥物的毒性及其對臟腑的影響等,儘可能避免葯損。

二、原則與特點

開膏方的原則

1.體虛所需:體質虛弱,亞健康狀態,需要進補。陰虛者滋陰,陽虛者助陽,氣虛者補氣,血虛者養血,燮理陰陽,調補血氣,提高健康水準。

2.辨證為前提:故凡一切慢性病證,以及體弱者,均需在辨證的前提下,使用方葯,寒者溫之,熱者涼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婦科亦不例外。

3.方葯的有機結合:防止對抗性,注意協同性,凡十八反、十九畏者,避免之。寒熱對抗,攻補相阻者,均應慎重之。按組方要求施之。

婦科特點

1.陰血虛:女子以血為主,以血為用,癸水是女性生殖中最為主要的物質,《黃帝內經》所謂「不足於血,有餘於氣,以其數脫血也」,是以滋養陰血是主要方面。

2.經、孕、產的生理特點:行經期除舊生新,孕早期一般反應較大,產後一周亦即新產,排除瘀濁,均不宜進補。

3.「7、5、3」奇數律的個體特異性:一般來說,7數律者,屬於少陽數,少陽與厥陰相表裡,亦即是肝膽兩臟;5數律者,屬陽明數,陽明與太陰相表裡,亦即是脾胃兩臟;3數律者,屬太陽數,太陽與少陰相表裡,亦即是腎與膀胱兩臟。

三、臨床應用

1.開膏方,不僅在於補養,而且亦在調治疾病:所以開膏方實際上應改成開方膏。應有一定的方路,即君臣佐使,即主次輕重,不是藥物堆砌。有些醫生,認為膏方就應該盡量進補,因此加入補陰、補陽、補氣、補血等各種滋補之葯,這種現象應當予以注意。

2.臨床上所使用的膏方類型有葷膏、素膏、蜜膏、糖膏:葷膠,選用阿膠、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等動物類膠收膏;素膏者,不用動物類膠收膏,是用冰糖、麥芽糖收膏;蜜膏,用蜂蜜收膏,糖膏是用飴糖、白砂糖收膏。根據病情而選取膏滋劑型。

3.成方膏:亦即中成藥中的商品膏滋葯。如益母草膏,是由益母草加紅糖製成,行經期使用,重在活血調經;二冬膏,由天、麥冬所製成,滋陰養液;二儀膏,人蔘、熟地所製成,當歸養血膏,由當歸、黃芪所製成,經後期使用為更佳。

4.臨床方膏:是醫生針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辨證處方制定的。一人一方,不同體質不同病證分別予以不同方膏,亦隻限患者本人使用。方葯亦因人而異,可多可少,但需在2~3個月量。因之方膏不宜過少。

5.大小膏方:一般來說,膏方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方多葯多,劑量重服用時間長者為大膏方,可服至3個月或以上者,如方少葯少,劑量輕,服用時間短,或僅服1~2個月者為小膏方。

四、應用舉隅

以調為主,方重於膏——更年期綜合征

何姓女,50歲,2年前起月事不來,既往有甲減病史。

刻下:心慌不適,烘熱汗出,夜寐甚差,疲乏無力,腰腹冰涼,大便乾燥,腹脹矢氣,白帶甚少,咽中有痰,咯之不出。

脈弦細略數,舌質偏紅。

擬清心滋腎湯、杞菊地黃湯、越鞠丸、聖愈湯等加味成膏,慢慢調補之。

鉤藤400g,蓮子心250g,黃連150g,青龍齒400g,太子參500g,浮小麥300g,廣鬱金300g,炙龜板400g,茯苓神300g,紫貝齒300g,廣木香300g,炒川斷300g,山萸肉300g,懷牛膝400g,合歡皮400g,枸杞子300g,白蒺藜300g,潼蒺藜300g,黃芪400g,女貞子300g,旱蓮草300g,炙鱉甲400g,杜仲400g,菟絲子300g,炒棗仁250g,白芍400g,製狗脊300g,櫓豆衣300g,炒丹皮300g,黑木耳300g,桑椹子300g,熟地400g,生地300g,懷山藥300g,甘菊花150g,夜交藤300g,製首烏300g,娑羅子300g,木蝴蝶100g,仙靈脾300g,西洋參400g,生曬參300g,生白朮300g,廣鬱金200g,銀耳300g,黑芝麻300g,冰糖400g,阿膠400g,鹿角膠25g,龜甲膠300g。

按語

更年期綜合征,是一個漫長而易反覆發作的病證,故有更年早期、更年中期、更年晚期之分,綜合征者實際上是心-腎-子宮的綜合征,尤以心神失寧、心血失常為主要證候,雖有輕、中、重,但輕者,一般不會赴醫院求治。中、重者,必須診治。

本例由於烘熱出汗非常明顯,故為更年中期較重的綜合征,是繫心-腎-子宮軸的失調下,陰陽失衡所出現的火旺陰虛,肝脾失和的病證。火旺者,心火旺也,同時亦夾有肝經鬱火;陰虛者,腎陰虛也,同時亦有肝陰肝血不足;肝脾失和者,肝經鬱火,橫克脾土,故導致氣鬱氣虛的錯雜病變。陰虛日久,必及其陽,但在火旺陰虛的前提下,掩蓋了陽虛的一面。年逾半百,本已腎氣衰,天癸竭,沖任虛衰的境地,是以絕經2年,烘熱出汗非常明顯,夜寐甚差,不得不從清心、滋陰、舒肝、益氣、助陽幾個方面調治,考慮到病情較長,予以方膏調治之:

其一,清心結合清肝,方取清心滋腎湯為主方。此系靜能生水之意,我們曾經多次提出「心不靜,則腎不實」,亦即是心火不靜,則腎陰腎水不能充實。水火不能相濟,故清心火,兼顧肝火安定魂魄,乃第一要著。心火與腎火不同,心火在於清降,不在於滋養。

其二,滋陰,滋養肝腎。本病證雖與先天衰退的陰虛有關,但後天的心肝火旺,耗傷陰虛有關,所謂「滋陰即能降火,降火必須滋陰,故有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故滋養肝腎,即能達到降肝腎之火,故用二至、二甲、杞菊地黃湯等調治之,本例以方膏調治,故滋養藥物當擴充之。

其三,疏肝解鬱,在一定程度上亦要舒心,考慮到火旺陰虛的前提,故本方葯不宜使用溫燥芳香等方葯,如四七湯,七氣湯,半夏厚樸湯等,均不合宜,只能清輕之品,防越鞠丸方意,而予以廣鬱金、木蝴蝶、娑羅子、合歡皮等舒之解之。

其四,益氣助陽,用聖愈湯,即四物加參芪,並加入川斷、杜仲、仙靈脾及少量鹿角膠等品以助之。

整個方膏實際上包含四個層次的藥物,重在心腎火水的交濟,自問方路清楚,用藥合適。故服用之後烘熱出汗很快得到控制,睡眠亦有所好轉,氣鬱各證均有所改善,達到方膏調治的目的。

《坤壺擷英·夏桂成婦科臨證心悟》,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談勇。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