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裸辭以後,我順手舉報了前老闆

撰文 |Ray先森&May

01

辛苦工作5年

離職5分鐘

新年開工伊始,郭哥就和我發私信,說自己辭職了,郭哥是我以前公司的技術總監,因為之前的工作交接比較頻繁,私下裡常常會找他聊天。印象中郭哥一向踏實肯乾,又是公司的得力乾將,正處在職場與事業上升期,怎麽突然之間就辭職了?

還在覺得蹊蹺納悶的時候,郭哥在對話框了接連發了好幾條語音,每條都快滿了60秒,我心想這是得有多大的委屈才能憋出這麽多話來?

事情是這樣的,郭哥作為公司創始團隊之一的技術骨乾,從大家開工的那一天開始,老闆就不斷地給他畫餅,要什麽都說給,可到最後就是各種敷衍和借口,用他自己的話說反正就是:

空頭支票隨便開,一到期限就欠債。

這麽多年來的活卻一直都是他帶著手下的兄弟一起不分晝夜趕出來的,就連兒子幼兒園畢業典禮他都沒時間去參加,到最後終於和老闆攤牌了。

老闆一看情況不對,這麽好說話的人都鐵了心要走,知道留不住了,反倒是很爽快的放人放行,想著以前加班加點掰著手指頭都數不清的日日夜夜,到頭來只剩一張離職表。哥們後來跟我說:

“後來才明白,這職場沒有誰離不開誰,比我厲害的人多了去了。凡事想通了就好,沒什麽大不了。”

這些年來,我看過很多事業如日中天的職場人,很多都選擇了自主創業或者是放緩行程重新思考,倒不是他們缺錢過日子,而是關於辭職,他們通常都有自己不同常人的解讀。

曾經在微博上看到一條博文,一位職場博主說:

關於辭職,我已經收藏了100種理由,以下是top3,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借鑒和參考。

02

錢少拿事多做,將來一切總會有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下這塊餅

明明說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以前看《無間道》梁朝偉扮演的警察臥底當面和上司訴苦,那時隻覺得好笑,最後黃秋生扮演的上司還安慰著說“這案子一破就退休”。

後來進入職場才發現,原來“三年之後又三年”真的不是開玩笑,“案子一破就退休”更是不可能,職場上的事是乾不完的,要真是乾完了領導幹嘛還要費這麽大勁給員工畫餅?

說起“畫大餅”,可能很多職場上的過來人是一肚子怨氣,因為“畫大餅”還有一個美麗的名號“職業前景”。

比如有些領導為了吸納人才或留住骨乾最常用話術是什麽?

上市!分股!期權!合夥人!甚至是“將來你們的身價都是不可估量”!

可最搞笑的就是說了這麽多,晚上加班的外賣和打的費照樣不會給你報銷。

試問有多少自身能力不錯的人才在老闆唾沫橫飛、激情澎湃的偉大藍圖設想中動了心?

相比於單方面熱血沸騰指點江山的老闆,員工可能更關心的是承諾了好幾年的“十三薪”“帶薪休假”“不加班”到底幾時能兌現?

其實,隻承諾不兌現的行為這就是“大餅”,可能很多老闆都想著員工能夠“錢少拿事多做”,順便再來一句“將來一切總會有”糊弄下屬。

那麽畫出來的“大餅”會不會真的有一天能吃到嘴裡?或許是可以的,但說實話幾率真的很低,恐怕最後傷的也是曾經真正為KPI為目標拿命拚的那幫員工。

想起剛剛畢業後進入職場,第一家公司領導確實看上去非常待見員工,各種封官許願的職場小把戲玩的爛熟,像我們這樣不諳世事的年輕人常常是玩命的乾,記得有一次部門隊員確實完成了項目的績效考核,但最後工資卻不是按照之前老闆承諾的計算,不說加上承諾的提成獎金,反倒是還扣了不少錢。

後來我和幾個同事拿著這事去問HR,對方則是一臉無辜的說:

“以後等公司做大了,這些都會補發給你們的。”

後來部門裡其他幾位同事,越想越覺得氣憤,入職不簽勞動合約,各種克扣員工工資,即便是完成了任務也不發績效,幾位同事一合計直接集體辭職,還收集了相關證據把前公司給告了,最後通過勞動仲裁不僅拿到了相應的績效和工資,還給前上司好好的上了一堂課。

華為CEO任正非說:“要相信人內心深處有比錢更高的目標和追求,願景、價值觀、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發人”。

老話說,“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出。”很多時候比起領導畫出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大餅,可能員工更願意接受的一份真心的認同和理解。

比錢更高的追求,莫過於在對工作的熱愛,把工作當事業,不管是為公司打工還是為自己打工,員工都需要一個平台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的價值,

而企業要做的是想好如何和員工建立基本的信任與尊重,而不是成天浪費大家時間玩著你畫我猜的辦公室小遊戲。

03

我不怕工作髒累苦

我只是不想吃沒有意義的苦

以前經常聽職場上的一些過來人拿“90後吃不了苦”來說事,諸如一開口就是現在年輕人:

“動不動就辭職。”

“一言不合就甩擔子不乾活了。”

“每次乾點活就哭天喊地的。”

記得之前朋友圈被一條微博刷屏,說的是公司領導不應該責罵年輕人,他們可不受委屈。你要罵年輕人可以,但也要做好對方離職的準備,他們可能一眨眼就跑不見了。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小地方工廠招人,月薪4000元沒人應聘,高檔咖啡店月薪3000元就能輕鬆招到人,是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吃苦了?”

回答中一片附和:一代不如一代,現在能吃苦的不多了;

現在的年輕人嬌氣著呢,要吃苦的工作給再多錢都不想乾。

這樣的故事確實有,但是可能在年輕人那裡又是另一種說法而已。

有個朋友是做平面設計,每次見面都會和我聊一些和設計相關的事情,他說有一次公司接了一個項目換三波同事,理由要多奇葩有多奇葩,最誇張的一次,客戶就是嫌棄logo不夠大,95後設計師小哥哥覺得客戶沒審美,只知道突出廣告,死活不同意改。

客戶急了,告到公司高層那裡,領導當然向著客戶在公司群裡把小哥哥罵了一頓,結果小哥急了,離職手續都沒辦,沒結的工資也不要了,直接消失。

朋友和我說,可能你會覺得那個設計師很不負責是不是,一聲不吭就跑了,其實不是的,他跟了這個case就有兩個半月,等他接手的時候產品版面已經修改了好幾輪,還沒有定稿,而且最要命的是大半夜還要人起來改圖。

七堇年在《燈下塵》寫:

“最讓人受不了的不是吃苦,而是你不知道你吃苦是為了什麽。”

職場上最大的問題根本不是吃不吃苦的問題,而是該不該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工作上。

後來,那個設計師給朋友發私信說:

“我已經和客戶說了很多遍了,那樣設計不好看,對方還是不聽,我剛改完,他又要再改。這不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嗎?”

與其盲目的勸年輕人吃苦,不如給他們一個奮鬥的理由,畢竟哪個人願意把人生最把高貴的時間,拿來白白浪費吃不該吃的苦?

04

職場如后宮

該做事的心思全拿來內鬥

有一段時間在辦公室吃飯,一小姑娘一扭頭看周圍沒人湊過來和我吐槽:

“真的是煩死了,一個部門10來個人,光是各種小群就建了8個,我每天看各種群消息都忙不過來,還老怕回復錯了信息,搞錯了對象。上個班工作本來就累人,還要花時間處理各種窩裡鬥,真是心累。”

她給我看了看手機,嘩啦啦一長條全是聊天群,什麽吃飯去哪兒群、姐妹K歌群、周五買買買群,反正就是以各種名頭建群,然後總有幾個被排除在外,然後那幾個被排除在外的又拉來一批人建群。

那小姑娘說,我就是成天在群裡一句話不說我也被噴的夠嗆。

你說你工作積極吧,有人在小群裡說你溜須拍馬狗腿子。

你說你低調潛水不說話,又有人說你就是個好捏的柿子。

你說你和別人玩在一起吧,還有人說你抱圈子搞派系鬥爭。

你說你退群吧,他們更是各種揪著你的小辮子說你不合群搞獨立。

用那小姑娘的話說就是,好好的一個辦公室搞得和清宮劇一樣,該做事的心思全拿來內鬥。這樣的環境哪裡還有心思上班啊,趕緊走人得了。

知乎上有一位答主關於“該不該辭職”是這樣回答的,

判斷該不該辭職一個最靠譜的依據是,這份工作對你來說是消耗還是積累。

一份工作如果只是在消耗你的專業能力、人脈和商脈資源,以及幸福感和身體健康,你在這個公司完完全全是一個被消耗者,卻得不到任何成長,那麽,趕緊離開。

反之,一份工作如果對提升你的專業能力、人脈和商脈資源有利,不過份損害身體健康,並且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那麽就選擇留下。

當然,世界上哪有那麽完全讓人滿意的工作。

所以,在這其中,最重要衡量的一點往往是專業能力的提升和資源的積累。

如果你所在的團隊成天烏煙瘴氣缺乏良好的工作環境致使你學不到新的東西;

如果你的公司就在這個工作崗位配置了你這一名員工致使你缺乏交流;

如果你只是在日複一日枯燥無味地重複勞動致使你沒時間思考裹步不前;

如果你的同事領導根本不配合你的工作致使你做不出成績;

如果你的公司影響力太小使得你接觸不到更廣闊的人脈和商脈資源,缺少對外合作的機會; 那麽,這家公司就是在消耗你,而無法可持續地提升你的職場身價。

這也是應屆畢業生盡量不要選擇創業公司的原因,尤其是剛起步的創業公司,因為這樣的創業公司大部分時候充當的其實就是消耗你的角色,它需要你上手就乾,並且全部貢獻出你的專業能力和資源,而比較難帶給你積累。

2014年新東方執行總裁陳向東在新東方辭職後,接受記者採訪被問到一個問題:

“你才43歲,應該是往上拚最好的時候,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

陳向東的回答是:

“所以在最好的時候離開呀,難道要不好的時候離開嗎?”

在最好的時候,你擁有可以更高遠的眼界和視野,更具實力的議價權。而最不好的時候,你不過是人才市場裡一條毫無反抗之力的待宰羔羊。

每一個人離開當前的職場環境總有自己的理由,這當然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擁有選擇更好更優秀的下家的本能和權利,但這並不是我們隨意跳槽的借口。

趁著年輕,能多積累知識就多去積累知識,能多提升自己就多去提升自己,能多認識優秀者就多去認識他們。

其實離職的理由還有很多,每一段職場旅途都面臨離開的時候,但請你記住:

在你職場生涯狀態最好的時候離開,而不是在你混不下去一敗塗地的時候離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