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帕金森病丨中醫有妙招!

帕金森病屬於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見於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為1000/10萬,並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男性略多於女性。而患有帕金森病的,平常的生活中就充滿了病痛的煎熬。帕金森病,這一讓很多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在中醫裡,其實也是有解決的辦法的,一起來看正文!

?病史概要

患者楊某,女性,63歲,因「右上肢震顫、行動遲緩2年余,伴頭暈2天」於2014年3月28日收住院。

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手無力,不能持重物,起步困難。後至華山醫院就診,診斷為「帕金森病」,予森福羅、金剛烷胺治療。去年7月開始,患者出現雙下肢及左上肢無力,行走不穩,上下樓梯需扶持,雙手時有震顫,緊張時加重,面部表情僵硬,呈「面具臉」,行動遲緩,起步困難,步態略慌張,於某西醫醫院就診,予森福羅、金剛烷胺加量,並加用美多芭口服治療,此後癥狀稍有改善。去年10月因雙下肢乏力。予美多芭1粒,每日2次;金剛烷胺1粒,每日2次;森福羅1粒,每日2次。治療好轉後出院。患者近2天頭暈、雙下肢乏力,為求進一步治療收治入院,患者此次發病以來,無噁心嘔吐,無昏厥黑矇,無噁心嘔吐,無視物旋轉。

刻下症見:頭暈,面部表情僵硬,呈「面具臉」,雙手時有震顫,緊張時加重,四肢無力,行走不穩,上下樓梯需扶持。行動遲緩,起步困難,步態略慌張。胃納可,夜寐易驚,時有反酸,小便頻數,大便可。

既往史:有胃潰瘍病史3年。否認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慢性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手術、外傷及輸血史。

專科檢查:患者神清,精神可,面色欠華,面部表情較僵硬,前沖步態,行走時雙上肢無擺動,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後背及前胸腹部有片狀紅斑,伴瘙癢,兩肺呼吸音粗,無囉音。心率71次/分,律齊,心音有力,未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壓痛,未及包塊,肝脾肋下未及,神經系統檢查:雙跟腱、膝腱反射減弱,雙下肢肌力Ⅳ級,四肢肌張力增高,雙下肢壓跡(+),病理征未引出。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輔助檢查:下肢動脈超音波(2013年10月28日):雙側股動脈、膕動脈、足背動脈血流流速正常,雙側股動脈、膕動脈內膜正常,雙側下肢動脈未見異常。頸動脈、雙下肢靜脈超音波(2013年10月28日):雙側頸動脈內膜增厚,雙側頸內動脈供血降低,左側頸動脈軟斑形成,雙下肢膕靜脈血流流速降低,雙下肢股靜脈血流流速正常,雙下肢比目魚肌靜脈直徑正常,雙下肢股靜脈、膕靜脈、脛後靜脈未見血栓。頭顱MR(2013年10月31日):腦萎縮,左上頜竇小囊腫。

診斷:西醫診斷:帕金森病。中醫診斷:顫病,氣血虧虛證。

目前治療:美多芭每日3次,劑量分別為0.75粒、0.75粒、0.5粒;金剛烷胺1粒,每日2次;森福羅1粒,每日2次。靜脈滴註疏血通(水蛭素)、黃芪針。中藥湯劑:茯苓12g,澤瀉15g,黃芪12g,鬱金12g,天麻9g,莪術12g,黃精12g,桑椹12g,桑寄生12g,肉蓯蓉12g,丹參12g,枸杞子12g,葛根45g,生地黃12g,熟地黃12g,膽南星12g,牛膝12g。

?病例分析

帕金森病的三大癥狀表現:第一是震顫,特別是在靜止的時候發生震顫;第二是肌肉僵硬、關節強直、運動不和諧;第三是平衡運動步態失調,具體表現為凍結樣步態、醉酒樣步態(起步難,起步後往前沖,止步難)。另外,還表現為「面具臉」(因面部肌肉僵硬而面無表情)、嗅覺減退等。該病的西醫病因至今未明,發病有年輕化趨勢。其病理改變為大腦的黑質、蒼白球變性,腦內多巴胺顯著減少。因此治療上要補充多巴胺。這類藥物服用初期效果很好,後期效果不盡如人意,起始劑量要小,因為藥物副作用有頭暈、嗜睡。本病誘發因素有感染、中毒、外傷、腦血管意外等。

帕金森病之名在古代中醫文獻中最早記載的是「顫振」,《證治準繩》雲:「顫者搖也,振者動也。」《內經》中稱為「瘈瘲」,是抽筋的意思。《張氏醫通》中對上述病證進行了鑒別:顫振與瘈瘲相類,但瘈瘲是手足牽引,或伸或屈;而顫振戰慄,動而不屈伸是也。王肯堂在《證治準繩》說「筋脈約束不住而莫能任持」。

本病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是指肝腎督脈虛;標實指風痰瘀。

本的方面,先看「肝」,風氣通於肝,「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其中,「掉」是震搖的意思,「眩」即眩暈,與肝風內動有關。再看「腎」,本病屬於老年病,腎主藏精,腎精不足,不能濡養經脈。肝主血、腎藏精,也是精與血的關係,腎精不足為本,肝風內動為標。督脈在背部與脊柱平行,督一身之陽氣。督脈上行至頸項,入腦,因此督脈空虛,則髓海失養;因督脈在背部,故也可見背部僵直。從臟腑經絡來講肝、腎、督脈與帕金森病關係密切。中醫老先生說該病是以腎為本,以肝為標,以脾為根。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導致痰濁內生,阻滯經絡可成本病。

標的方面,風可分為虛證與實證。實證為風陽搖動,老年人是腎不足,肝有餘,腎不足表現為腰酸背痛,肝陽有餘表現為頭暈、搖動。虛證為血虛生風,肝血不足,有的病人伴有皮膚瘙癢,經脈拘攣。痰,因痰阻絡脈,氣血不運引起,往往患者是痰濕之體,或肥胖或有代謝綜合征。瘀,中醫說久病入絡,久病入血,久病多瘀、老人多瘀,表現為血液流變學的改變、肢體的麻木疼痛、舌下靜脈怒張、舌邊尖瘀點。

?中醫在帕金森病治療方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舒筋解毒方:熟地黃、雞血藤、全蠍、白芍、丹參。其中熟地黃、雞血藤、丹參養血活血;全蠍搜風通絡;白芍解痙。實驗研究證明,該方能抑製造模大鼠的中腦多巴胺神經元凋亡。

②補髓健腦方:首烏、黃精、天麻、葛根、延胡索、當歸。其中首烏補肝腎之陰;黃精養脾腎之陰;天麻平肝祛風;當歸養血;葛根解痙,所含葛根酮有活血通絡作用,《傷寒論》中亦有葛根湯用於治療太陽病「項背強」。實驗證明,補髓健腦方對模型小鼠腦內神經遞質代謝可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修復小鼠黑質神經元損傷。

③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梔子。該方在溫病、熱病中運用較多。我經常用該方治療癲狂,並聯合大承氣湯,這類病人多便秘,陽氣亢盛,運用上方可引火熱之邪從腸道排出。本方還可用於溫病高熱、神志昏糊者。實驗證明該方對模型小鼠運動功能減退、腦神經組織代謝異常有一定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④養脾陰治顫方:該方主治脾陰不足之證,藥用石斛、山藥、白芍、肉蓯蓉、紫河車。方中山藥養脾陰最好,還兼補脾氣。

?目前,該病的臨床治療並不理想,主要以改善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為主。咱們在臨床中發現,該病的預後與患者性格有關係,A型性格的患者,焦慮急躁,肝火比較旺,疾病進展快。B型性格的人,性子較慢,進展較緩。這類患者因肌肉僵直、活動量少,以及藥物副作用的影響,導致腸蠕動減慢,因此多有便秘。中藥對改善該病的癥狀和延緩疾病發展有作用。治療首先是補肝腎之陰、養血活血祛風。祛風可使用羚羊角粉、大定風珠等。虛風需用龜鱉甲、羚羊角粉等,同時,還需使用潛陽的藥物如牡蠣、珍珠母、玳瑁等。第二是化痰。化痰主要是兩個方:一個是二陳湯;另一個是導痰湯,包括半夏、膽南星、竹茹、貝母、黃芩、羚羊角、桑葉、鉤藤、菊花、石菖蒲、遠志、生地黃等。臨床中,我們要分清患者是陰虛還是陽虛,如是陰虛,我們運用竹茹、貝母、石菖蒲之類;如是痰濕內生用半夏、陳皮、膽南星。如患者舌體胖、舌苔膩,重用半夏、陳皮、膽南星;如舌質偏紅,則用竹茹、貝母、石菖蒲清熱化痰。第三是消瘀。化瘀的葯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較為平和的養血和血之品,如當歸、丹參、雞血藤等;第二類是活血化瘀之品,如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王不留行、澤蘭等;第三類是破血逐瘀之品,如三棱、莪術、水蛭、虻蟲、穿山甲等。臨床中對於體虛者不選用第一、二類。用藥需仔細分辨、詳詢病史,如有凝血功能下降則破血藥物慎用,藥物劑量也應謹慎。

本案患者服藥後,大便、睡眠改善,但是行走仍僵硬,頭暈,便秘,行動遲緩,摔跤一次,有胃潰瘍病史。檢查中提示頸動脈斑塊形成,雙下肢股靜脈血流速度減低;頭顱MRI示腦萎縮。因此咱們認為該病人治療上應以活血化瘀、補益肝腎、補益腦髓兼以潤腸通便為主。

擬方如下:生地黃30g,熟地黃12g,丹參30g,生白朮30g,生白芍30g,肉蓯蓉15g,枳實15g,王不留行15g,澤蘭葉15g,葛根30g,全蠍6g,生當歸12g,石菖蒲9g。

方中生地黃、熟地黃、肉蓯蓉滋陰潤腸;丹參、王不留行、澤蘭葉活血化瘀;生白芍、生白朮都有通便作用,較平和,且生白芍還有柔肝解痙作用;枳實理氣;生當歸養血通便,生當歸中有油分,通便較炒當歸好。本案患者的治療還可配合使用祛風之品,如葛根、全蠍等。或用蠍蜈膠囊,每次5粒,每日2次;如患者思睡,可加用石菖蒲化痰開竅。此外,在帕金森病治療過程中,切勿隨意停用西藥,中藥、西藥可一起服用,協同治療,促進癥狀緩解。

溫馨提示:本文由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疾病諮詢微信:bjzyt181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