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上海與成都,你想看的展覽都在這裡

進入初冬氣象漸涼,但藝術的熱度卻與日俱增。快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好展覽吧!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

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4日,上海外灘美術館舉辦比利時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消耗”,本次展覽由長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策劃。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圖片由上海外灘美術館惠允。

弗朗西斯·埃利斯是當代藝術史上極具辨識度和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作為一位生活在墨西哥城的比利時藝術家,他有著獨特的身份及文化背景。學習建築專業出身的他,1986年來到墨西哥城,圍繞當地特有的文化、歷史、社會展開創作,並逐漸拓展至一系列在世界各地進行的行為藝術創作。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圖片由上海外灘美術館惠允。

埃利斯以其敏銳的、充滿詩意與想象的感知力,針對人類學與地緣政治的主題進行發問,並圍繞日常生活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和實踐。

弗朗西斯·埃利斯《內蒙古系列》,布面木框油畫,3幅,每幅13×18cm,2017年

埃利斯在全球範圍內有過多次重要展覽,其中包括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等。作為藝術家首個舉辦於中國的大型機構個展,“消耗”呈現近1300件作品,包括藝術家的手稿、影像、素描、油畫和繪畫等,其中部分作品更是從未向公眾展示過。

“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展覽現場圖,上海外灘美術館,2018年,圖片由上海外灘美術館惠允。

展覽標題La dépense,可譯作“消耗”或“消費”,源於喬治·巴塔耶的概念,正如策展人長谷川祐子所言:“資本主義和便捷技術發展的全球化環境中,對人類活動而言,過度的‘非生產性消耗’與‘生產性消費’一樣重要。”

這一觀念恰好與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藝術實踐緊密結合,即勇於直面社會現狀、對視覺感官存疑、重新思考體力勞動和時間消耗的意義。

未來演化—我們的共享星球

現代汽車、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首次聯合推出展覽“未來演化—我們的共享星球”。我們的未來屬於每一個人,正因如此,我們需要對人類演化和人類責任重新定義。在有著先進機械化的當下,此次展覽力圖阻止人類思想和行動的機械化。

展覽現場

人類與其周遭的科技之間永遠存續的相互關係,看似正處於一個革命性的範式轉變的邊緣,尤其是在今天。畢竟,我們正從一個操作機器並將其作為工具部署的時代過渡到一個我們與機器和科技體系共生的時代。

展覽現場

隨著科技高速發展,仿生科技、人工智能成為各個領域爭相開拓的項目。但如果技術從一個純粹的工具進化為具有獨立性的同伴、搭檔,它會做什麽?又會決定和控制什麽?人機構系的根本性改變對我們人類意味著什麽?我們自身又該如何避免讓夢想淪為夢魘?對這一系列問題的思考,迫在眉睫。

展覽作品

此次展覽邀請李大衡(現代汽車全球藝術總監、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館策展人)、邱志傑(中央美術學院教授、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馬丁·霍齊克(Martin Honzik,奧地利電子藝術節/電子藝術大獎/電子藝術輸出資深總監)聯袂策展。

展覽現場

展覽聚焦技術進步的社會和文化維度,呈現了來自9個國家的17件藝術作品。於2018年11月8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北京798創意園內的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向大眾免費開放。

2019年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正式啟動

2018年11月8日,由保時捷中國與Cc基金會聯合主辦、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傾力協辦的2019年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在上海展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展覽

本次活動是2017年首屆“中國青年藝術家年度評選”的延續與更新,致力於將該評選打造成為國內具有持續性、權威性和創新性的雙年藝術評選。

通過研究當下藝術普遍關心的議題,挖掘並扶持國內具有創新和實驗精神的青年藝術家,鼓勵其在藝術路線上的探索與實踐。同時,首屆評選活動中三位獲獎藝術家的最新力作也會在11月8日-11日舉辦的2018 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上展出。

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嚴博禹博士(Dr. -Ing Jens Puttfarcken),保時捷中國公關傳媒副總裁唐鳳靚女士,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創始人應青藍女士,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周穎女士,與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提名委員會及院校代表合影。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聚集了一批國內一流藝術機構、頂尖藝術院校、知名藝術家和策展人、以及權威藝術媒體,共同打造了一個專業的藝術評選。

吳俊勇《東山南海西園北國》

在首屆評選的成功基礎上,2019年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在評選機制上進行更新,包含提名、群展暨評選投票、得獎人公布和成果展示四個階段,突顯了藝術的純粹性和專業嚴謹性。

姚清妹《雙色視覺生物的四色夢》

“保時捷中國非常榮幸能夠與眾多優秀的藝術界人士和機構一道,為促進中國青年藝術人才培養貢獻力量,”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嚴博禹博士(Dr. -Ing Jens Puttfarcken)表示。

張鼎《一種需要-情調-2》

升 · 蔡志松2018藝術展

藝術家蔡志松個人藝術展“升”將於2018年11月25日在上海開幕,展期將延續至12月20日。蔡志松近年來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多次個展,參加聯展眾多。作品曾三次創造中國國內雕塑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紀錄,並被國內外許多知名博物館、美術館及藝術機構收藏。在這次展覽中,蔡志松的最新作品《升》將與觀眾見面。

蔡志松《升》局部

蔡志松表示:“孔雀被認為是最有靈性的鳥,能夠選擇自己的終生伴侶,相守一生。在古希臘神話中,女神赫拉在羅馬的象徵是孔雀;而在基督教的最早期,孔雀象徵著耶穌復活。現實中的孔雀不僅形象與氣度不凡,且喜食毒物,毒性越大,食後羽毛越美越亮,這種習性與能力異於常類,在紛繁複雜的當下,探究孔雀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藝術家蔡志松

“蔡志松的雕塑,沒有文字敘述,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導讀,唯有借著雕塑身、充滿力量的美學,帶我沉思、反省中國歷史的複雜與微妙,思考其過去、現在與未來。”Jean-Francois Larrieu泰勒基金會主席說道。

未知的數——譚勳個展

作為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泛的公共藝術項目,在2007至2016的第一個十年中,“上海浦江華僑城十年公共藝術計劃”以高品質的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為中國公共藝術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譚勳《彩虹11.8》,彩鋼板、鉚釘,850×550×430cm,2018年

2018年11月8日,作為第二個十年計劃中系列個案的第二個研究項目,《未知的數——譚勳個展》在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浦星路800號中意文化廣場的OCAT上海浦江展區隆重開幕。

譚勳《漂浮的彩虹》,彩鋼板、鉚釘、浮力板,480cm×450cm×2,2018年

本次展覽被命名為“未知的數”,意在指涉當今世界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高度不確定狀態。譚勳作為展覽的合作藝術家,以其獨特的介入式藝術實踐,詮釋出本次展覽的內涵。

正在工作中的藝術家譚勳

藝術家敏感於捕捉社會高速發展中無法言喻的焦灼狀態,擅長為現實中不被常人關注的事物注入新的觀念,通過點石成金的當代藝術手法化日常為神奇,從而召喚觀眾的凝視與反思。

譚勳《金草》,鐵絲、24K金,20cm×20cm/株,可變尺寸,2018年

主辦方認為,本次展覽不僅是一次公共藝術行為,也是一次文創再生行動,以及一次產業再生行動。藝術家用中國式的情感、本土的回收材料、古老的技藝及當代藝術的智慧,為困頓的世界給出了一個“中國式生態”的解決方案,以此提升經濟、文化及藝術本身的持久永續的“生長力”。本次展覽的展期將持續到2019年5月10日。

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位藝術展

2018年11月3日,由成都市興光華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委託國際數位藝術獎項Lumen Prize亞洲區代表藝由(上海)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策展的《巴蜀之光——國際公共數位藝術展》暨英國流明數位藝術全球展覽·中國成都特展,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舉辦。

展覽現場

為打造屬於成都市的光華大道之非遺綠道,本次展覽圍繞“非遺”文化、國際創新設計與藝術兩大主題,邀請了德國藝術家史蒂芬·瑞斯(Stefan Reiss) 及其合作藝術家亞歷山大·揚克 (Alexander Janke)、荷蘭藝術家泰斯·比斯克(Thijs Biersteker) 、英國電子藝術團隊吉布森/馬爾泰利(Gibson / Martelli)和中國台灣藝術家王連晟 (Lien-Cheng Wang)等四位榮獲英國流明數位藝術獎的優秀藝術家,一同打造基於成都文化歷史和具有傳承精神的公共藝術展覽。

Studio Gibson/Martelli

本次展覽試圖改變過去藝術與生活涇渭分明的關係,在城市中重建人與藝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重新認識到城市的魅力所在,喚醒標準化城市的活力,並展示當代藝術在公共領域的多種可能性。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3日。

[編輯/Esther]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