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家做“棉花棒”的公司,被蘋果投資了?

出品丨虎嗅科技組

作者丨石晗旭

題圖丨蘋果官網

日前,蘋果宣布從其先進製造基金中拿出1000萬美元,資助COPAN Diagnostics擴大其樣本采集產品(就是我們說的拭子)及運輸組件的生產,以應對新冠病毒的蔓延。

同時,蘋果正在協助COPAN採購工業設備、設計新工廠、招人,並等待COPAN的遷入和開工。

雖然與先進製造基金50億美元的總盤子相比,1000萬美元只是個很小的數字,但這是蘋果首次向其供應鏈之外的企業投資。

此前,蘋果先進製造基金一共有三筆支出,總計向精密玻璃供應商康寧、雷射芯片供應商Finisar、無碳鋁材供應商Elysis投資10億美元。Elysis也不過拿到了1000萬美元。

而COPAN不在蘋果的供應鏈中,生產“棉花棒”看起來也沒有什麽技術含量。這不禁更讓人好奇,這家公司到底憑什麽讓蘋果垂青。

美國拭子缺,蘋果想靠COPAN補

3月16日,美國空軍動用C-17運輸機,將50萬個用於新冠病毒檢測的拭子從意大利運往美國田納西州。

隨後的發布會上,美國空軍將領解釋稱,這些拭子是由一家美國公司生產的。意思是,我們沒有搶,只是拿回了自己的東西。

而這次“強盜”行為的動機其實不難理解,畢竟疫情暴發的當下,美國新冠病毒檢測所需的拭子也極度缺乏。

就在當天,美國FDA前專員Scott Gottlieb還發推說:“拭子可能是擴大檢測範圍的薄弱環節。”

上個月,紐約醫院的一位醫生發出警告稱,紐約醫院內的拭子馬上就會全部用光。

美國鼻拭子采集現場,圖源:華爾街日報

新冠病毒感染後,尤其在初期,上呼吸道其實算是病毒最為富集的區域。因此,目前全球的新冠病毒檢測仍主要基於鼻咽或口咽拭子獲取的樣本,也就是用拭子從疑似/確診病例的口腔或鼻腔深入咽部進行擦拭采樣。

一旦拭子斷供,意味著檢測工作也將隨之停滯。

據彭博報導,全球僅有兩家製造商能供應新冠病毒采集樣本所需的特定鼻拭子,COPAN便是其中之一。相比於另一家專注生產鼻拭子的企業Puritan來說,COPAN在采集和運輸工具上均有豐富的產品線。

不過實際上,這家所謂的美國公司COPAN Diagnostics是意大利家族企業COPAN Group位於美國加州的子公司,也就是蘋果這次的投資標的。

蘋果首席運營官Jeff Williams甚至稱讚:“COPAN是全球最具創新性的新冠病毒檢測樣品收集套件製造商之一。”

COPAN代表產品之一是已在2003年注冊了專利的植絨拭子,包括鼻咽植絨拭子和口咽植絨拭子兩種。

從外形上來看,比起棉花棒,COPAN的植絨拭子更像一把塑料柄的刷子,其植絨頂部的一層尼龍纖維就像刷毛一樣挺立。

與傳統拭子相比,這層刷毛收集樣本快,且可以將樣本保留在其近刷頭頂端,後續“溶”入病毒運輸基質中,更易洗脫和釋放——這跟刷子表面的汙漬更容易清洗,進入刷毛底部的汙漬就容易殘留是一個道理。

此外,尼龍纖維做的刷毛很柔軟,塞入鼻腔和口腔時,患者的不適感會相對較輕。

當然,蘋果看上的不只是COPAN的“棉花棒”,還有其所配套的重要組件——病毒運輸介質UTM。

UTM組件,圖源:COPAN官網

通常,醫護人員使用拭子在鼻腔或口腔取樣後,需要將樣本保存並密封後再送往實驗室檢測。這一步的難點在於,既增加了醫護人員暴露的風險,又可能因為保存或密封不當影響病毒活性,並最終影響檢測結果。

COPAN的UTM試管裝載2~3ml的病毒運輸基質,且與自家生產的植絨拭子匹配度高,更便於收集、運輸、保存病毒。

但根據蘋果聲明,目前COPAN的“拭子+UTM”套件現在每天的產能只有幾千套。而在蘋果的支持下,到7月初,產量可能擴展到每周超過100萬,以解決美國正在面臨的拭子緊缺現狀。

如今美國每日可完成約22萬次檢測,但川普政府希望將這一數字提升至26萬。

而這只是美國的需求。據COPAN母公司首席執行官Stefa年 Triva介紹,集團接到的訂單來自全球,隨之擴產後,UTM周產量已達120萬,拭子周產超過500萬。

全球化的家族企業

如今算是業內領先者的COPAN,在1979年成立時只是意大利一個小小的實驗室用品分銷公司,根本不具備任何生產能力。

銷售得多了,創始人Giorgio Triva開始帶領團隊生產一些簡單的實驗室用品,比如吸管(不是喝飲料的)及其他一些塑料製品。

右為COPAN創始人Giorgio Triva(已過世)

到了1982年,Triva的兒子Daniele出任COPAN的總經理。化學工程師背景、又了解生物技術的Daniele帶著公司進入了彼時正火熱的微生物領域,才算是跟技術和研發搭上了關係。

當時,Daniele意識到,儘管拭子傳輸系統看起來都非常相似,無非就是看起來類似“棉花棒+試管”的構造,但其性能依然會對樣本的收集與運輸、保存效果帶來巨大影響。

2000年,Daniele提出了植絨拭子的構想。無論是材質還是造型,在當年看起來都是對傳統“棉花棒”的顛覆。到2003年,COPAN的第一批植絨拭子的研發完成,拿下專利,並順利進入了市場。

這一專利讓COPAN在H1N1豬流感爆發時走出了國門,與美國展開了合作。這是2009年,在采樣工具這個行當內,COPAN並沒什麽對手。

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COPAN的產品線並不只有拭子和UTM。拭子進行不同的處理,再搭配上不同的運輸介質,就能構成不同類型樣本的收集與運輸組件,可應用在不同場景,這其實就是COPAN產品的研發路線。

要說COPAN最酷的應用場景,還得是犯罪現場的樣本采集。

每一個滴可能來自於犯罪嫌疑人的汗液、血液、精液,或者一小塊皮膚,都是法醫用來提取DNA的備選載體。

就用這個裝犯罪嫌疑人的體液

而利用COPAN的FLOQSwabs,法醫們只需要拔下試管的蓋子(其實是整個上半部分)、露出拭子(經過無菌處理)進行采集,再蓋回去即可完成采集和保存。

根據COPAN官網介紹,該系統對DNA的回收率可以超過90%,樣本可以保存6個月。相比於其它采樣產品更為有效。

除了產品的更新換代,Daniele還想讓乏味無趣的樣本處理過程(如細菌增殖等)可以自動化完成。

起初,COPAN開發了兩個協作機器人,用以處理樣本,提升效率的同時還能對研究人員的安全多一重保障。

到現在,其模塊化的微生物實驗室WASPLab已經可以為實驗人員提供細菌培養增殖、藥敏/鑒定接種體制備等任務的全自動服務。

在2009年與美國合作之後,COPAN也逐漸全球化起來,並陸續在美國加州、中國上海、日本神戶等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

有趣的是,直到今天,COPAN依然是一個家族企業。

不過,在沒有大流行病暴發的時候,這個市場的需求量穩定而有限。2018年,COPAN公開其營收為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9%,這一數字並不大。

國內的低值耗材(拭子、醫用橡膠手套、注射器等)市場也是如此。因此,企業很難為低值耗材投入創新研究的成本,少投入還能多賺點錢。

但這次蘋果對COPAN的投資,正是因為看到了後者的創新性。不要因為領域狹窄而放棄了提升,這可能也是我們該反思的地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