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勾踐靠一套古怪戰法,以少勝多擊敗孫武,後世無人再用

春秋戰國五百多年,有幾對不可調和的世仇,比如楚國和晉國、齊國和燕國,吳國和越國。

春秋末期,晉國發生內鬥,齊國也不平靜,薑氏逐漸被田氏取代,楚國差點被吳國吞滅,正恢復元氣。

這段時期,天下人大多把目光聚焦在東南角的吳越兩國,它倆也沒有辜負眾人的期望,數十年的吳越爭霸相當精彩。

其中就有一場戰爭相當傳奇,勾踐以少勝多,竟然擊敗了兵聖孫武,令後世感歎不已。

吳王闔閭執政時期,以楚國人伍子胥為相,以齊國人孫武為將,確定先破楚再征越,最後進軍中原的爭霸方針。

公元前506年,吳軍在孫武和伍子胥的率領下,五戰五勝,攻克了楚國都城郢,直到秦國出兵幫助楚復國,吳國才退出楚境。

《史記》有記載,“吳王遂縱兵追之,比至郢,五戰,楚無敗。”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病逝,年僅24歲的勾踐繼位。

新君即位,這是越國最虛弱的時候,作為世仇的吳國自然不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於是闔閭準備伐越。

《史記》有記載,“元年,吳王闔閭聞允常死,乃興師伐越。”

對於這場即將爆發的戰爭,天下人都認為沒有懸念,吳軍必然會取得勝利,就連吳軍也深信不疑,原因有兩點。

1.作為進攻方的吳軍,當時兵力最為強盛,3萬吳軍擊敗20萬楚軍。且統兵將領是兵聖孫武,闔閭還親自出征,士氣可用。

2.作為防守方的越軍,雖然民風彪悍,但是與吳國交戰數十年,大多數處於劣勢,實力比吳軍弱。更關鍵的是,越國正處於新老君主交替之際,正是最虛弱的時刻。

吳王闔閭知道機不可失的道理,因此不等準備完善就率軍南下,也不顧孫武、伍子胥等人的勸告,直接發動了戰爭。

從戰爭過程來看,闔閭的決定並沒錯,吳軍倉促進攻,也讓勾踐沒有反應時間,不得不倉促應戰。

兩軍對峙在檇李,勾踐數次派出敢死隊衝擊吳軍陣營,但都沒有效果。

闔閭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打算先防禦,待越軍氣勢萎靡時再給勾踐致命一擊。

可是接下來發生了詭異的一幕,不僅吳王闔閭沒有料到,就連兵聖孫武也很意外。

勾踐派出敢死隊走到陣前,隊伍列成三排,然後一起衝到吳軍陣前,大喊一聲後全部吻頸自殺。(戰國時期的敢死隊,幾乎都由死囚犯組成。)

《史記》有記載,“越王勾踐使死士挑戰,三行,至吳陳,呼而自剄。”

面對這種奇怪的現象,吳軍士兵非常好奇,紛紛擠到陣前觀看,陣形一時間混亂不堪。

孫武見勢不妙,連忙督促士兵回到原位,可是已經來不及,勾踐抓住機會,率軍衝擊吳軍陣營,吳軍大敗。闔閭運氣不好,被斬落大趾,結果不治身亡。

《史記》有記載,“吳師觀之,越因襲擊吳師,吳敗於槜李。”

歷史上,勾踐並非以軍事出名,可是卻能擊敗有“兵聖”之稱的孫武,更關鍵的是,吳軍的戰鬥力比越軍要強得多。

勾踐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完全是那一套古怪的戰法,讓敢死隊在敵軍陣營前自殺,利用吳軍刹那間的混亂發起進攻,結果贏得了勝利。

可是,這種方法太過冷血,被後世王朝不容,因此兩千多年來,再也沒人在戰爭中用這套戰法。

(參考文獻:《史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