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起有多強?5萬魏軍擊潰50萬秦軍,秦國差點滅亡

一說起戰國名將,很多人會想起白起、王翦、李牧、孫臏等人,而吳起總會給人差一籌的感覺。

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吳起在政治上的成就太高,楚國變法不弱於李悝和商鞅;

二是《史記》對於吳起戰事的記載並不出彩,儘管他與孫武並列一傳。

其實,吳起在軍事上的成就不弱於白起等人,一生大小戰役76場,其中64場大勝,其余12場戰平。

《吳子兵法》有記載,“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余則鈞解。”

最經典的戰役要數陰晉之戰,統帥5萬魏軍擊潰50萬秦軍,吳起因此一戰封神。

春秋初期,秦魏邊境上有一塊肥沃之地,這裡不僅物產豐富,還是連接關中平原和河東地區的咽喉要地,它便是“河西地區”。

晉分三家後,因為與趙、韓結盟的緣故,魏國只得向河西擴張。而秦國要想東進中原與六國爭霸,同樣要奪得河西地區。

因此,秦魏兩國戰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吳起就在這個時候來到魏國,統帥魏軍無數次擊敗秦軍,甚至差一點把秦國滅亡。

公元前409年,吳起初到魏國,就被魏文侯任命為主將,率軍攻打秦國。

短短兩年時間,先後奪下臨晉、元裡、洛陰、郃陽等五城,長軀直入至鄭。

《史記》有記載,“文侯以吳起善用兵,廉平,盡能得士心,乃以為西河守,以拒秦、韓。”

自此,魏國完全佔據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吳起擔任第一任郡守。

至於秦國,則只能退守洛水,被迫重建防禦工事,在與魏國的對峙中,處於絕對劣勢。

秦國自然不甘心失敗,曾經組織軍隊多次反撲,卻總被吳起擊退,從未一次成功。

坐鎮西河郡期間,吳起一邊防備秦國和韓國,一邊改革魏國軍事,創建了聞名天下的“魏武卒”。

魏武卒的裝備非常精良,士兵戴頭盔、披鎧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劍、背負強弩和50支箭,以及三天的口糧。

體能方面的要求也相當苛刻,半天時間能急行軍100裡,然後迅速投入戰鬥。

《荀子議兵篇》有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

三年時間過去了,魏武卒訓練有素,雖然從未參加過戰鬥,但看上去很不錯。

秦惠公知道不能再拖,否則等到魏國徹底掌控河西之地後,秦國的機會就更加渺茫。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傾全國之力,集結50萬秦軍,向河西的陰晉城發起進攻。

按當時秦國情況來說,這50萬人差不多是秦國所有的成年男子,這場戰爭給人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覺。

當數不盡的秦軍出現在陰晉城外時,局勢頓時緊張。

可是城裡的吳起並不擔心,因為他手握兩張王牌,一是陰晉城經過數年修繕,已經非常牢固,易守難攻;

一是有五萬“魏武卒”,這些都是裝備精良的重裝步兵。魏武侯擔心吳起兵力太少,又派出500戰車和3000騎兵支援。

戰爭開始之前,為了激勵從未上過戰場計程車兵,吳起對三軍發出命令:如果車兵不能繳獲戰車,騎兵不能俘獲戰馬,步兵不能抓獲步兵,就算最後贏得勝利,你們都不算有功。

第二天清早,吳起率領裝備精良的魏武卒主動衝向秦國陣營,秦軍雖然人多勢眾,但大多數都是裝備簡單的農民。

秦軍陣營被魏武卒反覆衝殺多次,雖然秦人悍勇善終,但是裝備差別太大,僅僅幾個時辰,50萬秦軍就大敗而逃,吳起贏得了勝利。

《吳子兵法》有記載,“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

戰敗回國的秦惠公鬱鬱寡歡,兩年後病逝,留下年僅兩歲的兒子繼位秦君,這便是秦出公。

然而兩年之後,秦國發生政變,四歲的秦出公被殺,秦獻公成為新一任秦君。

此時是秦國最虛弱的時候,如果魏武侯堅持繼續西征,秦國完全會被滅亡,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有一件事很奇怪,陰晉之戰沒有出現在《史記》中,只在《吳子兵法》有記載,這樣導致吳起的戰功不顯,為什麽會這樣呢?

或許有這麽一種可能,因為秦國一直以陰晉之戰為恥,所以秦始皇在焚書坑儒的時候,燒毀了這方面的文獻。

而《吳子》之所以能保存無損,是因為有非常重要的軍事價值。

(參考文獻:《史記》《荀子議兵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