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節氣養生|夏至 冬病夏治正當時


《夏至》

左河水,驕陽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閑枝上唱開懷。

夏至

6月21日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早被確定的節氣,早在公元前七世紀,我們的祖先就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峰值,比如北京,日長約15小時。正如古人所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二候蟬始鳴

雄性的蟬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氣候

對流氣象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氣象,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的名句。

高溫氣象

常言道:夏至不過不熱。此時,太陽異塵餘生到地面的熱量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所以氣溫將繼續升高,而且夏至後的第3庚日就進入伏天,來到一年中炙熱的日子。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的百姓在夏至祭神靈,希望能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同時,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

吃麵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帝京歲時紀勝》中有記載「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 夏至吃麵這一習俗應當源於農事的夏至收麥,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故此時吃麵也有嘗新之意。


夏至養生

起居養生

起居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風扇直吹,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

運動養生

夏季運動應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空氣新鮮的地方,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飲食養生

根據五臟、五味的相互關係,味苦之物能入心,起到解熱祛暑、清心瀉火作用。夏季又是多汗的季節,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同時多食鹹味以補心,因鹹入腎,補養腎水,腎水上行以斂心火,不致心火過旺。


夏至養生食譜

荷葉茯苓粥

做法:荷葉1張(鮮、乾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葯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

功效: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

山楂湯

做法:山楂片若乾、酸梅50克,加水煮爛,放入白菊花,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在中醫養生理論中,夏至是陽氣旺盛的時節,此時也是「冬病夏治」的好階段。


冬病夏治

顧名思義,就是一些冬季高發的疾病在夏季治療較好。因為「冬病」的易發人群多為虛寒性體質,也就是俗話說的「沒有火力」。通常的癥狀是手腳冰涼,畏寒喜暖,怕風怕冷,神倦易困等。中醫稱之為「陽氣不足」,也就是自身產熱不足,寒從內生。此時服用廣譽遠龜齡集可順勢溫陽,驅散體內積滯寒邪,防治未病,使得心康體健。龜齡集重點溫陽,其次滋陰潤燥,屬於陰陽雙補之劑。

體質虛寒者,夏季服用龜齡集,溫腎補陽而不滋膩,待冬日時節,人體陽氣較之以往會有所增發,冬病得以減緩,達冬病夏治之效。所以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之時,內服溫熱之品,溫補陽氣,能夠更好祛除寒邪,預防疾病在冬季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