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心“偽”學區房的陷阱

有人套用魯迅先生的名句這樣打趣,“中國有兩種房子,一種是住的房子,另一種是學區房。”跟帖人則更得瑟地表示,“我家有兩套房,一套是學區房,另一套還是學區房”。看客會心一笑的同時,卻不得不承認學區房這個“香餑餑”的炙手可熱。

如今,想要買套心儀的名校學區房可不是件易事,荷包鼓是大前提,同時摸清學區房的概念,避開“偽”學區房的陷阱也是置業者的必修課。

陷阱一:文字遊戲眼花繚亂

李女士的女兒今年才三歲,但志在送孩子讀名校的她早已有買套學區房的打算。但令李女士犯難的是,不少建案宣傳中稱“毗鄰××名校”、“周邊分布××校”,銷售人員也拿附近有名校為項目貼金,但這類房子究竟算不算學區房?

李女士的擔憂不無道理,很多建案儘管與名校相鄰,甚至是一街之隔,卻未必一定是該校的學區房,購房者在買房之前應提前谘詢相關教育部門、居委會,查詢該項目的學區是如何劃分的,別被開發商的文字遊戲弄得暈頭轉向,草率地買了房。

陷阱二:引進名校成聯合辦學

未雨綢繆的陳先生在結婚時就買下一套名校學區房作為婚房。雖然價格稍高,但陳先生還是義無反顧地下了單。

但陳先生沒想到,房子到手後,開發商卻變了卦。原先信誓旦旦承諾引進的名校分校,與名校本部一起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教學,最後卻變成了開發商原來配建的中小學和名校聯合辦學。而這樣的聯合辦學實質只是原有的普通學校掛著名校的名頭,學生卻不能享受到名校的教育資源。也就是說,陳先生花了大價錢,最後孩子卻讀的只是戴著名校帽子的普通學校。

對此,法律專家建議,業主可以通過收集開發商的書面承諾,宣傳內容等,來證明開發商在銷售過程中存在故意誤導、欺詐行為以進行維權。購房者在買房之前,一定要留個心眼,盡量要求開發商將有關承諾寫進合約,而不是聽取銷售人員的片面之詞,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陷阱三:戶口和學籍成攔路虎

是不是購買二手房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也未必。

二手房買家要留心兩個問題:第一,賣方的戶口是否已經及時遷出,一般而言,學校要滿足落戶和入住兩個條件才能報名,如果賣方的戶口不及時遷出,則會影響到買方的正常入戶,孩子的入學時間也得不到保障;其次,根據一戶一名額原則,購房者應先到相關部門查詢該戶的學籍有沒有被佔用,如果原房主的子女仍在用這套房的名額上學,買方的子女依然沒有資格入學。有的名校甚至規定學區房要等上一個孩子畢業幾年後才能再進一個,千萬要注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