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次被讚“抗疫模範”,如今確診人數卻逼近50000!新加坡做錯了什麽?

《全球抗疫實錄》是騰訊新聞聯合金十數據一檔關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國經濟影響的欄目。

新加坡是最早應對疫情的國家之一,自1月23日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後,新加坡就立即采取了眾多行動,並取得突出成效,到3月17日,新加坡僅有累計確診病例233例。在全球範圍來看,新加坡作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彈丸之地,是難得的抗疫表現優異國家,也因此在2月13日和3月10日兩次被世衛組織稱讚為"防疫模範"。

不過,當外界認為新加坡躲過一劫時,最近當地的疫情形勢突變嚴峻。從3月下旬開始,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暴增近43倍;到了4月22日,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萬例,成為東南亞首個確診病例人數破萬的國家;截至7月8日中午12時,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45298例。

無論是作為東南亞國家,還是作為人口不足600萬的城市國家,新加坡的疫情爆發勢頭不禁令人擔憂。大致來看,新加坡最初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說明之前采取的措施卓有成效。那麽為何新加坡的疫情出現反轉?是新加坡的管理出現漏洞,亦或是哪裡出現薄弱環節?

1、新加坡抗疫並不"佛系"

在最初疫情出現之時,新加坡一度成為海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面對疫情的挑戰,新加坡的"佛系防疫"舉措曾引發關注,比如不停工不停課不封城、不建議民眾佩戴口罩、不進行社區隔離等等,大體給人一種無所作為的印象。

然而,從後期效果來看,新加坡的疫情形勢確實得到了控制,到3月中旬累計確診的人數也不足300例,遠比同期出現疫情的歐美國家表現出色,成為全球抗疫表率。新加坡到底是如何控制住疫情呢?難道真靠"佛系抗疫"?

(1)高效的應對和協調能力

事實上,新加坡的"佛系抗疫"只是外在錯覺,但整個過程非常注重精細化管理,這也使得新加坡最初控制住了疫情。

新加坡應對疫情的調整速度非常快。早在1月2日,新加坡衛生部開始通知醫療機構留意疑似肺炎患者。1月22日,即發現首例患者的前一天,新加坡宣布成立了由衛生部、貿工部、移民與關卡局等多部門組成的跨部門聯動小組,做到了高效協調力量應對疫情,比如通過該機制,新加坡很快發現了兩個教會感染群之間的關聯。

從2月開始,新加坡陸續頒布了政策,禁止去過疫情高發區的外國人士抵新,並要求回國的民眾遵循14天的居家隔離令,違反人員將被判罰6個月監禁或1萬新元。隨著全球疫情的擴散,新加坡關注入境管控的國家從東亞國家、逐步擴大至歐洲國家。

(2)嚴格切斷病毒傳播

在疫情出現初期,新加坡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詳細追蹤,從住宅位置到社會關係,嚴密程度不輸刑偵破案,最大程度控制疫情擴散的風險。對於疑似感染者,新加坡也頒布了嚴格的防疫政策,通過"居家隔離令"和"強製休假令"限制自由出行,違反將承擔責任。

據外媒報導,有2名國際雇員因為違反居家隔離令而被取消在新加坡的工作資格;有一名45歲的永久居民兩次違反政策而被取消永久居民身份並禁止入境。這與許多歐洲國家放鬆的防疫管控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新加坡的表現,世衛組織總乾事譚德塞稱,新加坡在探測病例、追蹤接觸者和阻斷傳播方面的舉措很高效,值得其他國家效仿。世衛組織應急方案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表示,新加坡不僅排查新冠肺炎病例,還排查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是個很好的典範。

(3)具備系統應對傳染性疾病的能力

除了行政強有力乾預外,較為完善的防控傳染病體系更是新加坡"佛系防疫"的重要底氣。過去處理SARS 和H1N1疫情的經驗幫助新加坡提高了防控傳染病的能力。目前,新加坡有一套應對系統的計劃,計劃涉及疫情監測、疫情應對分級、隔離與出院標準等多個方面。

在日常的公立醫院外,新加坡還單獨建立了集隔離病房、實驗室、傳染病研究室等多功能一體的國家傳染病中心,這也被認為是新加坡抗疫的主戰場。

此外,基層醫療還為新加坡抗疫提供強有力配合。據了解,新加坡構建了包括900多家私人診所的"公共衛生防範體系",這些診所配備了一間能夠隔離分區的候診室。一旦發現疑似患者,診所會將他們轉診至醫院,最大程度避免醫療資源被擠佔情況。

不難看到,新加坡之所以敢於"佛系抗疫",是因為背後做足了充分準備,這是一種"外松內緊"的防疫策略,對控制疫情確實發揮作用,也難怪世衛組織會提示其他國家學習。

2、新加坡疫情急轉直下的秘密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人類從未見過的病毒,稍有放鬆可能功虧一簣。最近,新加坡疫情形勢逆勢反彈,最多的一天新增了1426例確診患者。4月1日,新加坡的累計確診病例只有1000例,隨後新增確診人數一路攀升,累計確診病例已破萬,直到現在還未看到"刹車"的勢頭。

這也促使新加坡的防疫政策也出現了重大調整,包括關閉全國非必要工作場所、所有學校實行居家學習等等。連佩戴口罩的立場,也開始改為在公眾場所必須強製佩戴。作為擁有較成熟防控體系、且被稱讚"抗疫模範"的國家,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形勢為何發生突變了呢?

(1)龐大數量的勞工在抗疫過程中被忽視

忽視對龐大外籍勞工的重視是新加坡疫情二次爆發的主要原因。在4月20日新增的1426患者中,僅有16例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其余幾乎是外籍勞工。

由於本國人口有限,新加坡一直都吸納大量外籍勞工,來解決本土勞動力短缺。數據顯示,2019年,新加坡總人口約為570萬人,其中近140萬為外來工作人士。

其中,約有20多萬從事底層工作的外籍務工人員,他們居住在當地擁擠的43處集體宿舍,每處集體宿舍可容納3000至2萬人不等,很多工人只能共用廚房、廁所、洗手間等設施,整體衛生情況較差,不可能保持合理的社交距離,這為疫情的傳播創造了天然有利的條件。

目前,在43處集體宿舍樓中,至少有17處宿舍樓出現感染病例,其中9座宿舍樓已經被隔離。值得一提的是,集體宿舍之前就曾爆發過水痘、登革熱和寨卡等傳染病。有分析稱,忽視對勞工的疫情保護工作,是再次引爆疫情的關鍵原因。新加坡非政府組織"客工亦重"的副主席區偉鵬無奈表示,"在新加坡的整個經濟模式之中,我們傾向於忽視住在島上的那100萬人(外籍勞工)。"

(2)過於自由的生活環境助推疫情複發

儘管新加坡針對疫情迅速頒布了一系列措施來乾預病毒傳播,但照常寬鬆的社會生活環境始終給病毒傳播帶來了一定風險,比如人與人減少接觸,完全依賴民眾自覺、不倡導民眾佩戴口罩等,這些都給新加坡防疫工作帶來了難題。

3月10日,新加坡衛生部表示,個別民眾身體出現疑似症狀,仍繼續參加社交活動,這一行為是很多社區傳播病例出現的主要原因。3月24日,該部再提到,每天仍然有大約1000人出國旅行,這增加了其他居民的染病危險。

面對確診患者和密切接觸者,新加坡擁有廣泛檢測、追蹤和阻斷的能力,但是過於自由的開放環境卻影響了後期疫情防控的持續有效。一旦有許多無症狀者被遺漏,那麽病毒在沒有實施"封城"的新加坡傳播速度就會變快。如今,新加坡也開始檢測身體無異常的疑似病例。

(3)防疫政策跟不上境外大幅輸入風險

在境外輸入病例還不多的時候,新加坡擁有追蹤和隔離一定數量患者的能力,能夠將病例控制在社區中,不過隨著歐美等海外國家疫情逐漸惡化,新加坡原本的防疫策略跟不上海外第二輪病例輸入帶來的嚴重社區感染。

新加坡不夠嚴厲的入境措施,一定程度放大了這種風險。直到3月13日,新加坡才要求14天內去過疫情高發區的人士,將收到14天的居家通知,而此時許多國家已經處於疫情大暴發的前夕。3月18日以後,新加坡才決定收緊持有工作簽證者、海外旅客的入境政策。

隨著累計確診病例進一步增多,新加坡繼續在入境防疫上加碼。3月22日,新加坡宣布拒絕所有遊客入境;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長期準證持有者只要入境,必須自我隔離14天。再到後來,新加坡又對人員聚集、娛樂場所營業、指定地點隔離、學生上學等多個方面升級了更嚴格的措施。

這種走一步看一步的做法,給新加坡的疫情防控帶來了靈活性、減少了對民眾帶來不便,避免對經濟造成很大損失,但卻錯失了最佳疫情防控的時間節點,給疫情二次爆發增添了不確定的風險。

3、經濟高度依賴國外,新加坡不容許再"試錯"

受全球經貿環境變化、以及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2019年,新加坡的經濟增速已大幅放緩至0.7%,僅為2018年的三分之一,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

作為高度外向型經濟體,新加坡的經濟與世界indivisible,目前新加坡是東南亞航空港、商貿旅遊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東盟跨國公司總部聚集地。

基於與世界經濟高度聯繫,新加坡在疫情防控初期一直堅持"外松內緊"的處理原則,盡可能減少抗疫手段對經濟帶來更嚴重的衝擊。然而,事與願違,新加坡在防控過程中的漏洞終究還是對經濟帶來了進一步影響。

國內市場狹小使得新加坡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2018年出口佔新加坡GDP的比重高達27%。如今,在全球疫情擴散之下,許多國家的經濟活動都陷入了停擺狀態,新加坡的外需一時間也急劇縮水。根據國際機構IHS Markit的數據,新加坡的整體經濟採購經理指數(PMI)從2月份的47下跌至33.3,遠遠低於50的擴張值,生產活動處於大幅萎縮狀態。

旅遊業是新加坡經濟的"頂梁柱"之一,在疫情中也損失慘重。在3月最後一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的乘客量下滑了98%,受此影響,新加坡航空業也削減了96%的運力。由於新加坡已收緊邊境管制,旅遊行業的處境更不言而喻。

強製關閉非必要服務行業、以及要求民眾減少聚集,將進一步打擊新加坡的內需。在之前疫情的影響下,第一季度,新加坡建築業比上季度收縮了22.9%,服務業環比收縮了15.9%。

馬來西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指出,關閉非必要服務將導致新加坡僅一個月就損失100億元,相當於GDP的2%,全年失業的人數可能達到15~20萬人。目前,受消費大幅減少影響,衡量物價整體變動的新加坡3月份核心通貨膨脹率已跌至-0.2%。

在此背景下,新加坡的經濟明顯下滑不可避免。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的GDP同比下跌2.2%,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降幅。今年3月,新加坡曾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4%~-1%"區間,但從現在更嚴厲的防疫手段來看,經濟受打擊的程度將不止於此。

為了應對疫情對經濟與社會帶來的巨大衝擊,截至目前,新加坡共頒布了三輪財政援助撥款方案,總規模高達599億新元(大約2974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新加坡一年GDP的12%,以幫助企業、個人和衛生機構渡過難關。這也是新加坡歷史上最大的財政援助計劃。另外,新加坡還將動用210億新元的國家儲備金進行額外援助。

這次新加坡的抗疫形勢變化說明了最薄弱的環節往往決定著成敗的關鍵。在新形勢下,新加坡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稱長痛不如短痛,只有先阻斷病毒傳播,才有可能重啟經濟、邁向復甦。然而,即便新加坡將疫情再次控制,恐怕也難以輕易恢復經濟,畢竟疫情面前,沒有一個國家是一座孤島,對經濟高度外部市場的新加坡尤其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