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此人的建議可扭轉戰局,劉備將無葬身之地,卻被棄之不用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發生在益州爭奪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劉備、諸葛亮、劉璋和鄭度。原文如下:

孔明曰:“雒城已破,成都只在目前;惟恐外州郡不寧,可令張翼、吳懿引趙雲撫外水江陽、犍為等處所屬州郡,令嚴顏、卓膺引張飛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就委官按治平靖,即勒兵回成都取齊。”張飛、趙雲領命,各自引兵去了。孔明問:“前去有何處關隘?”蜀中降將曰:“止綿竹有重兵守禦;若得綿竹,成都唾手可得。”孔明便商議進兵。法正曰:“雒城既破,蜀中危矣。主公欲以仁義服眾,且勿進兵。某作一書上劉璋,陳說利害,璋自然降矣。”孔明曰:“孝直之言最善。”便令寫書遣人徑往成都。

卻說劉循逃回見父,說雒城已陷,劉璋慌聚眾官商議。從事鄭度獻策曰:“今劉備雖攻城奪地,然兵不甚多,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不如盡驅巴西梓潼民,過涪水以西。其倉鷹野谷,盡皆燒除,深溝高壘,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虛擊之,備可擒也。”劉璋曰:“不然。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備敵也。此言非保全之計。”正議間,人報法正有書至,劉璋喚入。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大軍佔領雒城後,諸葛亮又派張飛、趙雲等人分別向江陽、犍為、巴西等地挺進。法正這提出自己修書一封給劉璋,可使劉璋不戰而降。不過,法正的願望並沒有變成現實。劉璋收到法正的信後,大怒,更加堅定了抵禦劉備的決心。同時,劉璋手下的從事鄭度向劉璋建議,採用堅壁清野的方式對抗劉備。鄭度認為,只要劉璋採用這種方法,不出百日,劉備將無法堅持。到時候劉璋再發動攻擊,將大獲全勝。不過,劉璋並沒有采納鄭度的建議。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鄭度口中的“深溝高壘”, 意為深挖壕溝,高築壁壘,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韓非子·說林下》中的“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

小說中描述的這一故事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鄭度勸說劉璋一事,在歷史上的確出現過。據《三國志·法正傳》載,鄭度曾經建議劉璋說:“左將軍縣軍襲我,兵不滿萬,士眾未附,野谷是資,軍無輜重。其計莫若盡驅巴西、梓潼民內涪水以西,其倉廩野谷,一皆燒除,高壘深溝,靜以待之。彼至,請戰,勿許,久無所資,不過百日,必將自走。走而擊之,則必禽耳。”

鄭度這個建議的核心是將巴西、梓潼一帶的百姓都遷徙至涪水以西,截斷劉備大軍的糧草供應、兵員及裝備補充,然後堅守要地,困死、餓死劉備大軍。鄭度的這個建議一旦實施,能否發生作用,從後來劉備聽說鄭度這個獻策後的態度就能反映出來。《三國志·法正傳》中,劉備的反應被稱為“聞而惡之”。不僅如此,劉備還為此征求法正的意見。這足以說明鄭度的這個建議足以令劉備感到恐懼,一旦實施將會對劉備大軍造成嚴重影響的。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劉璋並沒有采納鄭度的建議。劉璋反對的理由耐人尋味。他表示自己只聽說過抗擊敵軍來穩定民眾,從來沒有聽說過遷移民眾來躲避敵人。不僅如此,劉璋還因此對鄭度有了看法,不僅從此不再聽從鄭度的意見,還將其罷職。從此,有關鄭度這一人物的事跡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不過,從劉備佔據益州後任用的原劉璋部下的名單中找不到鄭度的名字,很有可能自被劉璋罷職後,鄭度便回到了家鄉廣漢隱居起來,從此不再過問世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