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大衛:練太極拳要少點套路 多點智慧

套路是用來悟拳的,沒聽說練個套路就成國術家。套路的產生是一個拳術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產物,是初創者身體技術的載體和展現。由於初創者的性格,對技術的理解,時代背景的認知以及個人的悟性和理解層次等因素,形成了初創套路的風格特點。

隨著不同傳承人的豐富和體驗,套路傳承中的「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這些變化可以看成是楊氏太極拳文化的豐富和經驗的總結,並不神秘也不玄虛。一個摟膝拗步就有很多種練法,沒有一個說是標準或絕對的。

我常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楊澄甫宗師十大弟子,沒有兩個打的一樣的拳?

一個人一個風格,而且這些風格隨著宗師的弟子廣泛分布在國內外,形成了強烈的地域和傳承特色,例如,四川有李雅軒的115式,北京有崔毅士的108式、汪勇泉的老六路,上海有陳微明、田兆麟、葉大密、褚桂亭、傅鍾文等,台灣有鄭曼青,香港有楊振銘、董英傑等。

這說明,楊澄甫宗師在教弟子的時候,運用的是以法理為核心,以勁力為核心的教法,而不是以形的標準化為核心的,這是太極拳的根本。定型拳架,定的是體系、定的是法理、定的是訓練模型,而非定的是外在的「形」。

形的標準化是國標太極拳的特色,傳統太極拳是文化和藝術的結晶,是不可能標準化的,身體感知的經驗也不可能標準化,就好比吃鹽,每個人對同樣的鹽體味出來的鹹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此不同傳承支系中的套路,存在迥異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體現了不同時代傳承的豐富性。

楊氏太極拳的理法是核心,套路是表現形式和載體,就好比天上只有一個月亮,照進千萬條河流裡就有千萬個月亮。討論套路的演變和豐富時,更多的要看到其發生史當中的的智慧顯現。

《內經》言:智者察其同,愚者察其異。過於追求套路的複雜多變,只能離大道越來越遠。練太極拳要少點套路,多點智慧,靠的是師父的境界和個人的領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