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癌手術前後,我們這樣熬過127天(上)

11 月4日,我終於踏上了從蘇州飛往美國波士頓的班機。

 

從今年5月1日,我陪母親住進蘇州科技城腫瘤中心,到9日4日出院,我們一家人經歷了127天的「戰役」終於結束了。真的很感謝醫生護士們,是他們陪我們經歷了這一切,讓我們沒有放棄。

 

我母親得的是惡性胃腫瘤,做了胃全切,手術後遇到了傳說中的瘺。由於瘺口遲遲不能完全癒合,術後引流管隨身了124天,胃管插了125天。

 

? 禍從天降母親查出胃癌

 

我和先生在美國波士頓定居,他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我是全職太太。生活談不上歲月靜好,日子過得也算不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今年4月23日,遠在蘇州70歲的母親胃鏡查出了惡性腫瘤,而且腫瘤已經不是早期。

 

通過某互聯網平台,我們找到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黃華教授,他同時擔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蘇州科技城腫瘤中心的行政主任。

 

4月27日,在互聯網平台上與黃醫生取得聯繫後,我們趕緊從波士頓飛回蘇州。5月1日,母親正式住院。從確診到住院,我們隻用了一周的時間。在波士頓,如果要預約這個級別的醫生,需要等待兩個月,甚至更長。

 

回蘇州前,我在波士頓給我母親買了幾件衣服,買的時候突然在想:我媽萬一走了,沒機會穿了怎麼辦?想著想著走神了,淚流滿面。導購小姐嚇得連忙問我「Are you ok(你還好嗎)」我才回過神來說:「I am ok, I am okay(我沒事).」

 

母親有多年的糖尿病,年紀大了,心肺功能也有些異常,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調整,手術安排在5月9號。床位醫生朱珠醫生是個很漂亮的年輕女生,做事情心細,對每個病人都很關心。徐恩文醫生是蘇州科技城腫瘤外科的副主任醫生,他很有辦法,總能在我母親不順利的時候開導她。黃華醫生是我母親的主刀醫生,做事穩,經驗豐富。

 

我跟先生和黃醫生的初次見面是在討論母親的手術方案時。黃醫生給人感覺沉穩幹練,做事踏實,有很好的專業素養,講話誠懇,談吐透露出幾分謙遜,我們很信任他。後來即便遇到手術後瘺口遲遲不能癒合的情況,我先生也總說交給專業的人就不要不放心。現在想想是的,

信任醫生、尊重醫生的專業決策,不要干擾醫生的治療,這對患者的治療是有利的

 

5月9日早晨,母親被推進了手術室,在手術室門口,一家人都陷入沉默,空氣中的緊張氣氛令人窒息。

 

手術進行得很順利,醫生說母親體型胖,腫瘤大,位置很高,食管下端也受到侵犯,手術比一般病人費力。

 

術後剛開始幾天,母親恢復得很順利。我先生先行回到波士頓,我也在期待著母親的進一步恢復,等待出院日子的到來。

 

? 從手術室到重症監護室

 

開刀後的第7天,母親沒有什麼不舒服,似乎一切都很平穩順利,只是她身體裡的管子裡流出的東西有點渾濁。黃醫生經驗非常豐富,意識到可能發生瘺了,便讓母親試喝一種藍色藥水。母親肚子裡的管子裡面也有藍色,說明她的癒合口有瘺。文章上說術後發生這種情況有3%的概率,但是一旦遇到了,對我母親而言就是100%。

 

瘺對我們所有普通人來說都很陌生,我的理解「瘺」就是漏了,醫生說這樣理解也對。藥水喝下去後,母親感到肚子絞痛並有高燒,醫生陪同我們去做了CT檢查,萬幸的是,母親肚子裡面沒有積水。

 

醫生告訴我,母親肚子裡面沒有積液,說明介面沒長好的地方可能很小,加之身體裡面的管子引流通暢,目前身體各方面指標還正常,暫時可以保守治療觀察病情變化,不需要二次手術。畢竟二次手術對一個70歲體質較弱的老人來講傷害更大,隨之而來的風險可能也更大,但是如果持續高熱不退,複查發現肚子裡面有積液排不出來,仍然需要再次手術。

 

黃醫生一邊畫圖一邊講解,還拿兩段水管的接頭打比方,但是聽得越明白越讓我進退兩難,感覺無論做出哪一種選擇都是前狼後虎。

 

先生不在國內,一切都由我做主,一切的壓力也都由我承擔。想想現在國家開放二胎政策是正確的,像我這樣即將步入中年的獨生子女,面對老人生病那種孤獨和無助是有兄弟姐妹的人無法體會的。

 

最終,我還是堅持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選擇相信醫生,尊重醫生的治療決策。中午12點,母親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觀測,重症監護室是生與死搏鬥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母親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我更懂得什麼叫知足常樂。我覺得在普通病房就是「天堂」,能待在普通病房的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是幸運的。

 

重症病房外面靜得可怕,大門打開的時候家屬時不時踮起腳尖向裡面張望,擔憂和焦慮都寫在了臉上。我清晰地記得那個晚上,我和我父親住在醫院附近的旅館裡,他睡不著,半夜起來獃獃地喝茶,只有我覺得「觀察」就是沒危險。現在看來,當時的自己有點「沒心沒肺」。

 

事實證明,醫生的判斷是準確的,治療決策也是正確的,母親轉入ICU後情況逐漸穩定,一天后,就被接回了普通病房。

 

? 堵漏「持久戰」

 

回到普通病房後,醫生給母親沖洗肚子裡面的管子保證肚子裡面乾淨。為了防止吃進去的東西從瘺的地方流出來,醫生又囑咐母親不能吃東西,同時用一些藥物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通過鼻管灌入營養液確保母親有充足的營養。

 

母親的情況趨於平穩,慢慢等待瘺的地方自然癒合。主刀的黃華教授每周都會來蘇州一到兩次,查房、部署後面的治療方案,他很有信心地對我們說,瘺口一定能長好,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醫學真的是「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樣的安慰是有用的,對處於焦慮狀態的我和我母親無異於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兩個多月後,母親肚子裡面的管子連續幾天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流出來了,人也沒有什麼不舒服。做了造影檢查沒發現有東西從介面漏出來,醫生們還是非常慎重不敢掉以輕心,又給母親喝了藍色的藥水,也沒有發現肚子裡面的管子有藍色,複查CT也沒有異常,似乎進一步證明瘺的地方應該長好了。

 

正當所有人終於鬆了一口氣,我也準備返回波士頓時,母親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狀況……

 

(未完待續)

欄目主編:許鶯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