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癌手術前後,我們這樣熬過127天(下)

? 病情反覆住院住成釘子戶

 

各項檢查都「確認」瘺口已經長好後,醫生開始讓母親從嘴巴喝點流質了,可是沒想到兩天后母親又發熱了,再喝藍色藥水肚子,裡面的管子又有藍色了,瘺口還是沒有長好。

 

我知道,那時無論醫生、護士還是家屬,所有人內心的「陰影面積」都很大。黃華教授坦言,他從醫二十幾年,做了無數手術,瘺也遇到過,但是這麼難癒合的「頑固派」他也是頭一回遇到。就算糖尿病人癒合能力差,也不至於這麼差。不過黃醫生告訴我一定能長好。我只能推遲返美的行程,我知道就算我回去了,也放心不下醫院裡的母親。父親年事已高,母親病情有個什麼變化,唯一能做主的只有我。

 

母親繼續禁食,鼻管灌營養液,肚子裡管子沖洗。我們日復一日的等待,等待那個瘺口慢慢長好。比母親晚開刀的病人一個接一個順利出院了,母親似乎成了醫院裡面的「釘子戶」。不過好在她除了不能自己吃飯,其他情況都很好,能說能笑,能走能動。

 

我母親開刀前體重130斤,術後108,幸運的是,體重下來後,血糖也跟著下來了,後來不需要用胰島素,血糖也能穩定在正常水準了。也許人生總是福禍相依吧。

 

?「釘子戶終於動遷

 

8月27日,手術後的第110天,醫生再次進行各項檢查,再次確認瘺口長好了,讓母親喝流質。這次真的長好了,喝了兩天沒有任何不適。但我們家屬和醫生都不敢讓母親立即出院,為慎重起見,又觀察了幾天,確認萬無一失,才慢慢拔除了身上的管子和鼻管,醫院裡的「釘子戶」終於「動遷」了。

 

現在母親出院已經有兩個多月了,一切良好,吃少量的化療藥物,已經第3個療程了。我也返回了波士頓。床位醫生朱珠和主刀醫生黃華教授還一直和我保持聯繫,了解母親的情況。

 

回想母親這4個月來經歷的一切,就覺得老人家實在太不容易了。起先是插鼻管不適應的4周,不能躺平睡覺,只能搖高床板靠著,一晚又一晚,整整4周夜不能寐。插鼻管有多難受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體會。然後是術後多痰,要做霧化,不停地拍背逼痰,霧化最頻繁的時候每4小時做1次。喉嚨因為不能喝水,都嘶啞了,乾涸發疼。還有引流管時不時會疼痛,據醫生描述,在身體裡的管子長達20多公分,醫生每天給我母親沖洗管子,換紗布。

 

漫長的127天,我、醫生、護士陪著母親一路走來,儘管痛苦,好在最終的結局令人欣慰。我對為我母親治病的醫生護士們心存感激,任何華麗的辭藻都無法描述他們的付出。母親住院期間,我親眼看到醫生、護士們的作息:每日早上8點左右要查房,晚上5點半也要查房。看門診、開刀都是體力外加腦力活。護士值夜班,醫生周末加班,都很頻繁。將心比心,沒有信念乾不了好醫護。國內人口多,醫護人員不足,應該珍惜那些有信念的好醫生們。

 

? 127天來的三點體會

 

母親生病後,我有幾個體會和大家分享。

 

1、關於選擇醫生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生病,病情也不知道會有什麼變化。醫生不是神,不可能治好世間所有的病人。但能遇到一個好醫生,治好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看病找專家確實是個技術活,有的專家是擅長寫文章的「專家」,有的是擅長做研究的「專家」,還有的是擅長講課的「專家」。波士頓的朋友曾給我們介紹過某醫院的一位留美專家,我們在美國生活,知道美國胃癌的發病率很低,很少有胃癌病人,再一看,他在美國的幾年一直在實驗室擺弄瓶瓶罐罐,我們便果斷婉拒了。

 

如果你藉助互聯網了解診療資訊,要當心網上有太多虛假資訊。選好合適的醫生後,一定要和醫生面對面交談一下,最好能和以前的病友交流一下,這個步驟很重要,不要怕麻煩。

 

選定醫生以後,就要信任醫生,不要干擾醫生的治療決策就是最好的配合,要相信所有的醫生都希望他的病人好,儘管有時候有些病確實可能很難治癒。

 

2、關於看病難、看病貴

 

我母親如果在美國看病,走正常流程約醫生,可能需要2到3個月。如果看急診,1個月內可以被安排手術,但急診費用很貴,住院費用1個月普通的要3萬 ,手術費會在4萬左右 ,1個月的化療藥物治療大約要1至3萬,當然我說的是美元。而且急診醫生的水準可能比較普通。

 

關於治療費用,像我母親這種情況,在美國沒有保險,住院127天會是個天文帳單,粗略算要20萬美元吧。

 

說實話,看病哪裡都是貴的。國內的醫療費用相對美國是便宜,但是相對中國老百姓的平均收入也不便宜。在美國,會先行治療,不用你先交錢,不過後續的一張巨額帳單會讓你絕望到懷疑人生。幾年前,我自己曾經因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Brigham and Woman』s  Hospital住院12天,出院後收到的帳單是6萬美金。

 

不同的是,美國的保險體系可以支付大部分醫療費用,大約在90%以上。而國內老百姓相對欠缺的保險意識和經濟能力造成老百姓自己支付比例過高。

 

3、關於子女的陪護

 

和千千萬萬的獨生子女家庭一樣,父母就我一個孩子。我先生在哈佛工作,我是全職太太,我們還沒有小孩,也許要慶幸此時我們還沒有小孩。漫長的127天,母親生病我還可以全程陪護。

 

中國的第一批獨生子女正逐漸步入中年,我們的父母正慢慢老去,他們生病時有多少人能夠日日陪伴床前?很多人不是不願在病床前盡孝,而是無能為力。拿起工作,就沒法陪伴老人;放下工作,就沒法贍養老人,如果家中還有孩子要照顧,那麼這個獨生子女家庭就真的壓力重重。

   

欄目主編:許鶯 文字編輯:陳俊珺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