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莎士比亞的“看不見的手”如何影響了亞當·斯密?

“看不見的手”這一隱喻被亞當·斯密用來描述這樣一種經濟原理:由於個人行為的非故意結果,一種能產生善果的社會秩序出現了。雖然這個詞在亞當·斯密的著作中僅出現三次(分別在《道德情操論》、《國富論》和他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看不見的手”已經成為了代表資本主義完全競爭模式的形象用語。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是私有製,人人為自己,都有獲得市場信息的自由,自由競爭,無需政府乾預經濟活動。

儘管有學者指出這個表達的真實含義很可能被人們誤解了——根據斯密的原文,他本意並不是大肆讚揚自由經濟制度,而只是認為過度乾預沒有必要,因為英國商人並不會放心地把他們的資本委託給外國人。

亞當·斯密1723年出生於蘇格蘭,大約14歲時進入了格拉斯哥大學,在哈奇森的教導下研讀道德哲學,正是這段經歷激發了他對自由、理性和言論自由的嚮往。1748年他開始在愛丁堡大學演講授課,最初只針對修辭學和純文學,後來才開始研究“財富的發展”。1751年斯密被任命為格拉斯哥大學的邏輯學教授,並在1752年改任道德哲學教授。在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期間斯密公開發表經濟自由主義的主張,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觀點。

如今我們提起亞當·斯密時,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他“現代經濟學之父”的尊稱,其在政治經濟領域對西方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幾乎掩蓋了他作為文學、哲學研究者的光芒。但斯密本人稱經濟學並不是他的學術領域;比起經濟學家,他更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個文學家。其實《國富論》中的經典比喻“看不見的手”就出自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

後來斯密的授課內容逐漸遠離道德理論,而改專注於法律學和經濟學上。1763年底,斯密開始擔任政治家查理·湯孫德(Charles Townshend)兒子的私人家教,於是辭去了大學的教授職位,並在1764-1766年間遊覽歐洲,結識了許多精英階層知識分子。回到蘇格蘭之後,斯密耗費10年的時間專注於撰寫他的巨作——《國富論》。這部作品在英國本地引起了強烈反響,歐洲大陸和美洲也隨之瘋狂,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和“自由企業的守護神”的尊稱由此得來。

在文哲領域,亞當·斯密是英語文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對莎士比亞尤其感興趣,後者對斯密日後的寫作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國富論》中的著名比喻“看不見的手”正是出自莎士比亞的經典戲劇作品《麥克白》。

《麥克白》第三幕第二場:

除了“看不見的手”,《國富論》中還有其他《麥克白》的影子。比如在討論勞動分工問題時,亞當·斯密將幾種類型的人和不同品種的狗做比較:“單純就天賦來說,哲學家與挑夫在才能與性情方面的差異,恐怕還不及獒犬與灰狗差異的一半,或灰狗與西班牙獵犬差異的一半,甚至西班牙獵犬與牧羊犬差異的一半。”(謝宗林、李華夏譯)

在《麥克白》的第三幕第一場中,莎士比亞也將幾種人和狗進行了比較:

麥克白:“嗯,按理你們也算屬於人類。正像家狗、野狗、獵狗、巴兒狗、獅子狗、雜種狗、癩皮狗統稱為狗一樣,它們有的靈敏,有的遲鈍,有的狡猾,有的可以看門,有的可以打獵,各自按照造物賦予他們的本能而分別價值的高下,在廣泛的總稱之下得到特殊的名號;人類也是一樣。”(朱生豪譯)

在1762年到1763年期間,亞當·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學的課堂上重點講到了莎士比亞。有趣的是,當時莎士比亞的名聲並不好,被人們認為是離經叛道、反宗教的代表,因此斯密對莎士比亞表現出的學術興趣可以說是相當激進。莎士比亞真正引起世人的關注是在1769年之後,斯密對莎士比亞的興趣和欣賞顯然是領先了世人一步。

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說莎士比亞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天才,他身上“缺陷和美相輔相成”。大概亞當·斯密對莎士比亞的看法如出一轍,他似乎很讚賞莎翁的作品,雖然莎劇些許淫穢暴力的言語與亞當·斯密溫厚的性情格格不入。莎士比亞的傳記作者約翰·雷(John Rae)說:“亞當·斯密認為’莎士比亞的劇作雖然情節動人心弦,但並不能稱為優秀戲劇,雖然他比屈萊頓更有戲劇天賦,但屈萊頓顯然是一個更優秀的詩人’。”

莎士比亞所處的正是英國文化劇變和發展的時代,這些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亞當·斯密的年代。斯密晚年時本計劃寫一部偉大的作品——一部囊括文學、哲學、詩歌和修辭等所有分支的哲學史著,不過人們最終也沒有等來這部作品的問世。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莎士比亞的《第一對開本》(The First Folio)都是史詩級的著作,無論在話題上還是語言上都體現出前所未有的豐富性;除此之外,兩部作品都巧妙地營造了措辭模糊、模棱兩可之感——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們總能從相同的詞章中解讀出不同的意境和思想。

參考資料: 1. https://www.johnkay.com/2003/09/24/a-message-from-macbeth-and-adam-smith/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亞當·斯密

3. https://www.smithso年nmag.com/history/how-invisible-hand-william-shakespeare-influenced-adam-smith-180971905/

作者: 新京報記者 徐悅東 實習生 梁雨如

編輯:覃旦思;校對:薛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