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灼見丨全球老齡化趨勢加劇,全面放開計劃生育管用嗎?

騰訊財經《灼見》特約作者 李佳(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近日,全球化智庫(CCG)特邀高級研究員黃文政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測,2018年出生人口很可能跌破1500萬,甚至跌至1400萬左右的水準。其建議盡早全面放開生育政策,以鼓勵生育,應對老齡化。

然而筆者認為,鼓勵生育與應對老齡化並不是一回事,全面放開計劃生育與鼓勵生育也不是一回事。

對於老齡化,現在普遍的現象是說好的少,說壞的多。談及老齡化,就是嚴重問題,就是巨大挑戰。實際上,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老齡化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先是機會,後是挑戰,是機中帶危,不是危中帶機。聯合國多份檔案中,也都是先將人口老齡化定義為人類社會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我們現在不能一談老齡化就聞之色變,就擔心焦慮。我們應該客觀對待,既看到積極的方面、進步的一面,也看到挑戰的一面、需要想辦法解決的一面。

老齡化的出現,長壽、少子是直接因素。那麽,長壽是壞事嗎?少子也是壞事嗎?對於長壽,相信沒人會說不好,更不會人會提出如何想辦法降低壽命。那麽少子到底好不好呢?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回顧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控制人口數量上的兩次交鋒。

1974年,第一次世界人口大會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就是否需要控制人口數量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發達國家認為,發展中國家應該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長,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則提出,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應該先發展,後降低人口。

十年後的1984年,第二次世界人口大會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開。這一次,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觀點發生了180度的轉換。發展中國家主動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長,降低生育率。而發達國家卻提出,只要經濟發展了,生育率自然就下降了。

又過了十年後的1994年,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第三次世界人口大會)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經過艱苦的談判,通過了《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共同呼籲控制全球人口增長,確保可持續增長。

所以,少子不一定是壞事。近幾年的用工荒,不是沒人可用,更多的是勞動力數量與品質難以滿足需求的矛盾,是勞動力預期收入與企業支付報酬不匹配的矛盾。

但現在很多人在探討如何應對老齡化時,經常拿少子來說事,建議要鼓勵生育,要多生。那麽,多生的目的是什麽?無非是繼續保持原來的人口年齡金字塔結構。可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麽呢?必然是全球人口總量的無限制增長。可以說,以多生應對老齡化,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以說是在飲鴆止渴。

關於將全面放開計劃生育與鼓勵生育相掛鉤,同樣也是傳統思維在作祟。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發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1723萬人。雖然低於2016年的1786萬人,但明顯高於“十二五”時期年均出生1644萬人的水準,是2000年以來歷史第二高值。其中,一孩出生人數724萬人,比2016年減少249萬人;二孩出生人數883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162萬人。這是二孩出生人數首次超過一孩出生人數。

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現象:一是兩孩生育率在上升;二是一孩生育率在下降。造成生育率下降的最大原因,其實是一孩生育率的持續下降。由此的推論是:全面放開計劃生育,並不意味著一孩生育率的提高,帶來的是將是三孩、四孩生育率的提高。

生育率下降,是目前全球的一個普遍現象。根據《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訂版》報告,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生育水準都在下降,越來越多國家進入低生育水準。2010-2015年,全球有83個國家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準(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個),這些國家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46%。其中,26個國家的總和生育率低於1.5。按照中位數預測,全球總和生育率將從2010-2015年的2.5降至2045-2050年的2.2,進而降至2095-2100年的2.0。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即使沒有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依然出現了生育率的下降。

所以,要鼓勵生育,重點不是提高三孩、四孩生育率,而是提高一孩生育率。為此,首先應該是分析一孩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從而研究和製訂相關解決辦法。

病分輕重,藥有緩急。無論是應對老齡化,還是鼓勵生育,關鍵還是要對症下藥。特別要不得的,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思維模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