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牌甜牛奶品牌李子園要上市 茅台現身股東名單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 實習生 王思煬)近期,擁有20年乳品經驗的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李子園”)在證監會官網披露招股說明書,擬向A股市場發起衝擊。不過招股書顯示,乳飲料佔其營收比例超過96%,對單一品類過於依賴。在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競爭者圍剿的情況下,業內認為其業績增長難獲長久支撐,IPO前景不容樂觀。

對單一產品依賴過高

招股書顯示,1994年10月,李國平、王旭斌夫婦共同出資設立李子園食品,後幾經更名、增資、兼並,變為如今的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李子園一直從事含乳飲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中甜牛奶乳飲料系列成為暢銷20余年的經典產品,但李子園也因此難以擺脫對單一產品的依賴。

2016年-2018年,李子園營收分別為4.53億元、6.02億元、7.8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02億元、9017.85萬元、1.24億元,其中含乳飲料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達94.29%、96.12%、96.71%。

李子園坦言,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對單一產品依賴程度較高,主要是實施大單品銷售拓展策略所致。從中短期看,大單品策略將有助於公司樹立品牌形象,快速拓展新市場。而從長期看,如果消費者偏好、市場環境、法律法規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將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較大影響。

為打破產品單一局面,李子園曾在2018年底的經銷商大會上,一口氣發布4個系列18款新品,具體包括咖啡飲品、常溫優酪乳、愛克林裝乳飲品、臭臭奶等。

不過,在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李子園新品沒有特色也沒有較大競爭優勢,業績增長恐難以獲得長期支撐,IPO前景並不樂觀。“李子園在華東之外的地區主要以三到五線市場為主,而其新品臭臭奶零售價接近10元,這一售價在一線城市尚可,在三到五線市場則不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6月28日,新京報記者以商家身份從李子園江蘇、金華兩地經銷商處了解到,目前李子園銷售最好的依然是其甜牛奶產品,新品中僅臭臭奶銷量尚可,但定價較高,無法與甜牛奶相比,咖啡新品銷量也表現一般,“沒有多少人拿貨”。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2月,在其子公司龍遊李子園食品有限公司投產儀式上,李子園董事長李國平曾表示,龍遊李子園的開業投產標誌著李子園全國戰略布局和公司整體戰略規劃的全面推進。

但招股書顯示,李子園銷售收入來源主要集中於華東地區,報告期內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74.95%、68.71%、64.89%。李子園表示,公司在鞏固華東地區銷售地位同時,該區域的市場容量、市場開拓情況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盈利水準。

擬新增產能超過全年銷量

2016年-2018年,李子園自有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9.8%、173.13%、170.67%;合作過的代工廠共有15家,委託加工比例分別達37.54%、42.82%、28.88%。解決自有產能不足恰恰是李子園此次IPO的主要目的。

招股書顯示,李子園IPO所得資金將主要用於河南鶴壁“年產10.4萬噸含乳飲料生產項目”和雲南曲靖“年產7萬噸含乳飲料生產項目”的擴產。上述項目建成達產後,李子園將新增產能17.4萬噸/年。

不過2016年-2018年,李子園銷量分別為10.57萬噸、13.25萬噸、16.24萬噸,這意味著其新增產能將是現有市場銷量的2倍,如果產銷率繼續保持接近100%,其業績增速能否滿足產能增長值得思考。李子園也提醒,若公司新增產能無法及時消化,將無法按照既定計劃實現經濟效益。

中國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含乳飲料規模以上企業產量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63%,總產值複合增長率為14.6%,但產量增長率、總體產能、總產值增長率均呈逐年下降趨勢。

而在含乳飲料行業中,李子園還將面臨伊利、蒙牛、娃哈哈等全國大型企業,以及光明、新乳業、燕塘、均瑤、夏進等全國性布局企業的圍剿。截至2017年底,我國含乳飲料規模以上企業已達238家。

李子園提醒,目前含乳飲料行業產品存在同質化現象,行業內企業尚未完全形成差異化競爭。眾多中小企業規模小、生產技術水準較低,不注重研發投入和產品創新,依靠跟風模仿,導致產品品類、配方、口感或包裝差異小。因此,消費者難以形成品牌認知,消費體驗欠佳。

茅台現身李子園股東名單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李國平、王旭斌夫婦直接持有李子園35.93%的股份,並通過水滴泉投資間接持有李子園42.74%的股份,通過譽誠瑞投資間接持有公司1.43%的股份,共計持有李子園80.10%的股份,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而在李子園股東名單中,也出現了茅台的身影。

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11月7日,茅台建信投資共向李子園新增出資7378.09萬元,目前位列李子園第五大股東,持股5.68%。而茅台建信投資系由茅台建信(貴州)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貴州茅台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資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

值得注意是,李子園、李國平、王旭斌及水滴泉投資,2015年曾分別與12名自然人簽署《增資認購協議》,即上市對賭條件:李子園如在2020年12月31日前未能成功登陸證券市場,購買方可要求水滴泉投資回購股份。

2016年3月2日,李子園現階段第四大股東千祥投資也與李子園及水滴泉投資等簽訂了同樣的《增資協議》。不過,上述兩份對賭協議已在2019年終止。

針對上述問題,新京報記者截至發稿時,尚未能聯繫到李子園公司。

新京報記者 郭鐵 實習生 王思煬 攝影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