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洪偌馨:誰能成為「價值銀行」的新標杆?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洪偌馨

  轉變價值觀,重塑價值鏈。

  從追求‘量’的增長,到尋求‘質’的突破。

  這是過去十年,國內銀行共同努力的方向。在這個從粗放式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規模銀行’轉向‘價值銀行’的過程中,銀行的驅動因素也由‘表內規模驅動’逐漸轉為‘表外非息驅動’。

  中金公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當前銀行業又站在了新一輪業績/估值分化的起點上。

  中金認為,頭部銀行機構已經進入到實質混業經營狀態,未來主要業務機遇主要表現在消費信貸、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金融科技等細分領域,‘輕資本’業務的市場空間和盈利能力顯著超過傳統銀行業務。

  可以預見,在向‘輕資本’目標邁進時,那些綜合金融能力更強,業務板塊發展更均衡的銀行往往後勁更足、潛力更大。這也是為何近年來,頭部股份行在積極布局‘大財富管理’新賽道的同時,越來越強調零售、對公、同業業務協同發展。

  中信銀行素有‘對公之王’的稱號,近兩年來,在保持對公業務傳統優勢的同時,中信銀行積極‘鍛長補短’,注重各業務線的均衡發展與相互助力,在各板塊業務齊頭並進、互為支撐的發展勢頭上頗為亮眼。

  早在2018年,中信銀行就提出了從‘一體兩翼’走向‘三駕齊驅’的戰略定位,去年10月,中信銀行將發展規劃進一步凝練為‘342強核行動’,聚焦明確打造‘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的發展思路,其背後就是要通過條線、業務、客戶、產品以及內外部資源的綜合聯動,形成對客戶的全鏈條金融服務能力。

  從2022半年報來看,步入發展新階段的中信銀行已迎來厚積薄發的關鍵時刻。

  半年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25.2億元,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存貸款規模雙雙突破5兆。截至上半年末,不良貸款率1.31%,不良貸款量、率繼續‘雙降’;撥備覆蓋率進一步升至197.15%,較年初提高17.08個百分點。

  在成為‘價值銀行’的過程中,中信銀行正試圖走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傳統對公強行的優勢和中信集團的協同助其‘向下扎根’,夯實基座;而新的戰略轉型與體系重塑則讓其‘向上生長’,構建壁壘。

  ‘強核行動’成績單

  作為新三年規劃的路線圖,‘342強核行動’清晰地勾勒出了中信銀行這一階段的戰略重點及布局:

1——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

2——築牢數字化轉型、中信協同、風控體系、企業文化‘四大發展支柱’;

3——是夯實科技和人才‘兩大經營基座’。

  從發布至今短短數月,‘342強核行動’已經由頂層戰略快速付諸於業務實踐,成效顯著。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莫過於三大核心能力建設成效。

  事實上近兩年,財富管理業務因其輕資本、輕周期的特性,日益成為眾多銀行布局的重點。更重要的是,作為零售、對公、同業三大業務板塊的交匯點,財富管理極大提升了商業銀行的發展質量和成長潛力,方合英行長去年曾如是強調這一重要思路:

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的主線和落腳點是客戶經營,主體是財富管理,要從個人客戶和公司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出發,尋求資產管理解決方案,通過資產管理有效銜接資金端和資產端,促進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升。

同時,強大的財富管理帶動資金組織能力,促進優質資產獲取和資產管理能力提升。而三大核心能力彼此推動,共生共榮。形成三環的正向循環,進一步放大‘大財富-大資管-大融資’的乘數效應。

  從半年報來看,中信銀行構建的三大核心能力已形成‘飛輪效應’,通過相互賦能實現了整體的快速發展。

  其中,零售金融業務更是受益於此,在不到兩年時間裡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中信銀行零售AUM規模超過3.7兆元,較上年末逆市增長2258億元,增量排名位列股份製銀行第二。

  早在年初業績發布會上,中信銀行管理層就介紹了‘12345’的新零售發展戰略,即以財富管理為一個中心,構建‘三全、五主、四環、兩翼’的戰略體系。

  這一布局促進了中信銀行零售業務產能的充分釋放,不管是個人信貸投放規模還是零售客群建設,都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

  半年報數據顯示,在外部市場承壓的大環境下,中信銀行零售信貸逆勢增長,整體規模超1.5兆,在股份行同業中位居前二;零售存款餘額超兆,年增1356億元,同比多增1052億元;手機銀行月活客戶數站上1300萬關口,創歷史新高。

  此外,通過持續強化全客戶經營,大眾、富裕、貴賓、私行各層級客戶數均實現同比提升,其中私行客戶數較年初增加逾3600戶,在可比同業中位居第一。

  在市場行情低迷的上半年,中信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保持如此增長態勢,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在理財業務上的提前布局,尤其離不開行內資產管理端和綜合融資端持續供給的大量優質資產。

  對於財富管理業務而言,渠道和流量上的優勢固然可以讓一家機構在短時間內獲得規模的拉升;但長期來看,優質資產和深度服務才是最終左右勝局的關鍵。

  在這一方面,中信銀行在資產管理和綜合融資方面的積累則給予了財富管理業務極大助力。

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

  資產管理方面,截至上半年末中信銀行資管規模1.65兆元,較年初增長17%,增量位列全國性銀行理財機構第一,其中貨幣+、固收產品較年初增長均破千億。

  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來看,整體處於市場中上等水準,在中證金牛發布的銀行理財綜合能力排名中,信銀理財位列全國性銀行理財機構榜首。

  綜合融資方面,中信銀行通過重塑交易銀行、汽車金融、外匯業務等‘大商行’特色單品,以及整合內外部渠道,構建‘大投行’生態圈,積極推動資金端和資產端對接,形成了‘不止於銀行’的多維度融資體系。

  截至上半年末,中信銀行綜合融資總規模達12.15兆元,其中對公綜合融資9.33兆元,比上年末增長7.1%。

  其中,供應鏈金融累計向近3萬家企業提供超6000億元的融資,同比增長39.65%。政府金融發力地方債特色單品,上半年實現資金承接規模1431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準。

  普惠金融貸款餘額4143億元,較年初增長12.9%。汽車金融保持行業‘排頭兵’位置,累計融資額達2523億元,同比增長32.70%。年內債務融資工具承銷規模3798億元,發行超700支,規模和數量繼續保持全市場首位。

  在疫情形勢嚴峻,消費需求疲軟的上半年,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不言而喻,這也是中信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能夠‘逆勢’增長的底氣。

  ‘集團協同’新動能

  與其他股份行同業不同的是,中信銀行推進‘強核行動’,進擊‘大財富管理’不僅僅是立足本行,更是在中信集團的全局視角下。

  作為中國領先的大型綜合性集團之一,中信集團不僅坐擁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信託等多家位於行業領先地位的金融子公司,其實業版圖也覆蓋了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能源、出版到基建皆有布局。

  中信集團強大的協同優勢為中信銀行做大做強‘三大核心能力’提供了天然稟賦,集團協同的資源優勢給予了中信銀行更強的發展勢能。

  疊加今年7月中信金控正式成立,無疑將進一步推動集團內部各個子公司的資源融合,讓中信集團的協同‘戰鬥力’更上一層樓。

  作為中國首批獲準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金控在整合內部金融牌照和資源的同時,更重要的使命是:識別重大風險、把握重大機遇。

  尤其是前者,面對來自市場競爭、疫情衝擊、經濟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的當下,及時全面地預警風險,專業高效地化解風險,對於一家金融機構來說至關重要,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的關鍵一環。

  而在把握機遇方面,在中信集團‘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的原則下,依托集團金融全牌照、產業全覆蓋的獨特優勢,中信銀行在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上顯然有了更大的成長空間及發展韌性。

  上半年,中信銀行聯合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信託等中信集團金融子公司為客戶提供的聯合融資規模達9795億元,同比增長26.7%,落地了長城汽車可轉債、四川國潤水務REITs、海航破產重整專項服務等一系列重大項目,獲取了相當規模的募集資金沉澱、託管資金和投資收益。此外,中信銀行上半年通過集團協同拉動託管規模新增7794億元,總規模近2兆元。

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

  在資產管理方面,中信銀行依托集團內頭部券商、基金的研究力量,不斷強化‘大中信資管能力’,努力打造產品種類全、客戶覆蓋廣、綜合實力領先的全能型資管服務。

  中信銀行牽頭中信金控資產配置委員會首期工作,強化投研、投顧能力共建,推出集團層面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推出十分精選公募權益基金指數,該指數自成立以來總回報高達67%,超過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58個百分點。

  從財富管理視角來看,中信集團不管是在账戶、渠道、客群,還是產品、服務方面都有很深的積累,集聚的AUM規模、高淨值客戶總數、資管規模等,更是不容小覷。

  據內部人士介紹,上半年中信銀行僅通過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和中信保誠等推介的新增個人客戶就多達13.47萬戶。

  事實上,在金控設立之前,中信集團在構建統一的財富管理品牌和平台方面已有布局,比如‘中信幸福財富’就是各個子公司對外共用的財富品牌。未來,中信銀行有望進一步優化財富管理專業能力,做大、做強財富管理規模。

  此外,在客戶的深度服務和經營上,如果可以借助金控平台的資源分類梳理和優化客戶經營體系,整合獲客渠道、融合場景流程、打造服務閉環,不管對是個人還是公司客戶來說,中信銀行的服務深度和廣度都將進一步延展。 

  ‘價值銀行’的標尺

  今年以來,受俄烏戰爭、疫情反覆、抵押停貸等眾多‘黑天鵝’事件並發的影響,本就讓市場‘信心不足’的銀行股價更是頻頻下探,當前銀行指數 PB估值僅0.56倍,處於過去五年來的最低位。

  客觀來說,這個結果有些過於片面了。究其根源,這一方面受到資本市場對於銀行業整體預期偏悲觀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由外界對中國銀行們發展方式的‘刻板印象’所致。

  事實上,中國數千家銀行,質量參差不齊,即便是上市銀行,分化也愈發明顯。但就經營數據來看,中國頭部銀行的基本面和成長性並不差,甚至優於不少世界知名的銀行業機構。

  在全球銀行業公認的權威榜單——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中,中國多家銀行的排名長期處於第一梯隊。

  以2022年的榜單來看,中國銀行業的代表們依舊表現不俗,共有140家銀行上榜。在全球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下仍展現出了極強的韌性,一級資本總額增加了14.4%。

  其中,中信銀行首次躋身20強,按一級資本排名第19位。而一些細分指標的排名上,中信銀行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比如規模增長一項位列所有上榜中資銀行首位,在盈利能力、運營效率、資產質量、風險回報等方面,中信銀行在股份行中排第三,流動性排名股份行第一。

  再來看看分紅回報,中信銀行自2007年在A+H同步上市以來,15年累計分紅超1200億元,年度分紅數額持續提升,現金分紅比例基本保持在25%-30%區間,2021年度分紅比例更達28.08%,為近四年來最高。

  截至目前,中信銀行的A股、H股股息率分別超過6%、10%,遠高於當前多數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

  從市場反應來看,中信銀行的表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上半年,富時中國A50指數在定期調整時將中信銀行納入成分股,這將有利於促進增量資金持續流入,提高國際投資者對中信銀行股票的配置力度。

  早在三四年前,中信銀行一度因風險問題而受到市場質疑,但這種情況早已悄然轉變,2021年是個重要的分水嶺,當年中信銀行不良量、率降幅均排名同業第一,這也是其近11年來首次實現不良量率‘雙降’。2022年來,這樣的向好態勢不斷鞏固,不良量率已經連續7個季度實現‘雙降}。

  事實上近兩年,中信銀行強抓風控體系建設,強力‘控新清舊’,資產質量得到極大修複。今年上半年,其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趨勢,不良率比年初進一步下降0.08個百分點,與去年初相比則已下降0.33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數據來源:中信銀行年報

  中金公司認為,目前市場顯著低估了頭部銀行估值天花板,‘輕資本業務的市場空間和盈利能力顯著超過傳統銀行業務,高盈利高成長性業務的快速發展必然帶動頭部銀行經營模式升級’。

  作為這些年加速向‘輕資本、輕資產、輕成本’轉型的典範之一,中信銀行收入結構進一步優化。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非息淨收入345.5億元,非息收入佔比達31.9%,站上30%的關口,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 

  在談及推進輕型戰略時,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表示:

要千方百計地‘穩息差、拓中收、去包袱、做客戶’,就是為了促進經營管理水準的全面提升,力求從根本上轉變發展方式,不斷積累內生發展動力,努力成為一家令人尊重、有口皆碑的價值創造銀行。

  關於‘價值銀行’,儘管行業內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卻有著明確的標尺。

  放眼未來,誰能真正實現從‘表內規模驅動’轉為‘表外非息驅動’,從粗放式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從追求利潤最大化到關注客戶、員工、股東乃至合作夥伴的價值最大化,誰就距離‘價值銀行’的目標更近一步。

  顯然,中信銀行正在這條‘價值銀行’的建設道路上‘逐光’而行。

  (本文作者介紹:洪偌馨,資深財經記者、主持人,自媒體“馨金融”創始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