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10期)

劉某,女性,50歲。近月來食則昏冒,甚則休克,下肢痩弱不能站立,靜靜臥少許時可復常。自覺胃中冷,脈沉細,舌苔薄白。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茵陳蒿湯(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張x x,男,38歲。患急性黃疸性肝炎,發熱38.8℃,右脅疼痛,口苦,噁心,厭食油膩之物,一身面目盡黃,大便不爽,小便短黃。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茵陳30克大黃9克 梔子9克 柴胡12克黃芩9克 半夏9克 生薑9克。

三劑後,大便暢瀉,小便通利,黃毒從二便而去,諸症悉退。三日後,黃疸又作,此乃余邪未凈,仍服上方而退。

解說:茵陳蒿湯是《傷寒論》中治療濕熱發黃的一首名方,臨床土用本方治療各種黃疸,特別是治療肝膽疾患所引起的黃疸,無論急、慢性,多能取效,這一點已被大家所公認。

在此只需要補充二點:

一、常用加味法:若兼脅肋脹滿或疼痛者,加柴胡,黃芩;噁心嘔吐者,加半夏,生薑;濕毒盛而證形劇者,加土茯苓,草河車,風尾草;兩足發熱者,加知母,黃柏。

二、經驗證明,凡治濕熱黃疸,其病多纏綿難愈,這與濕邪粘膩難去有關,所以不可操之過急,治療時務必使濕熱邪氣盡去方能罷手,否則病情反覆,將更加難於治療。如小便黃赤者,服藥後必須以尿色變清為準;大便灰白者,服藥後必須以大便轉為黃色為準,否則,停葯過早,容易複發。

另外,有的患者病後周身乏力,疲憊不堪,切勿錯認為虛證而妄投補益之品,仍需用清熱利濕之法,使濕熱盡去,體力即能逐漸恢復。(劉渡舟醫案)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236條: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

各家論述

普濟方》: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茵陳、梔子之苦寒,以逐胃燥;大黃之苦寒,以下瘀熱。

《醫方集解》:茵陳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之濕熱,故為治黃之主葯;茵陳、梔子,能導濕熱由小便出,大黃能導濕熱由大便出。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