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鴉片戰爭時期, 中英雙方戰術的表現出驚人差異

文|陳卿美 

兩軍交戰,戰略戰術是根本。戰略戰術的背後是文化制度、軍事制度的較量。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與清軍發生多次戰鬥,最後以清軍整體失敗而告終。人們在反思這場戰爭的時候,更多認為是制度的失敗、或是武器的失敗,卻少有人提到戰術的原因。同樣是打仗,中英雙方的戰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甚至是很難想象的差異。

先說清軍。在整個鴉片戰爭中,清軍主要以防禦為主。防守的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主場,英軍是遠道而來。清政府不想惹事,或是想盡快息事寧人。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認識到了英軍的強大,不敢主動招惹英軍。“以守為戰”、“以逸待勞”便是林則徐的軍事戰術。

以防禦為主,以海防為要,還基於一個中方重要認識,那就是認為英軍遠離故土征戰,且沒有陸軍,或是不擅長陸戰的。林則徐等清廷高官甚至認為英國人腿不能打彎,故而沒法在陸地上進行打仗。“仍不如以守為戰,以逸待勞之百無一失”、“一至岸上,則該夷無他技能。”林則徐曾向道光奏報,說英國人一打就會倒地不起,普通人可以輕鬆取其項上人頭。清軍還特別布告百姓,打蛇打七寸,打英軍專門打膝蓋。

鴉片戰爭海戰模擬場景 

為此,清軍根本沒有陸戰的相關準備。事實上,一旦英軍登陸,清軍基本無法抵抗,不是慘敗就是潰逃。

1839年11月,英軍逼近虎門。林則徐最初的戰術思想比較簡單,一面是鞏固清軍的海防,主要以炮台為主。另一方面選擇適當地攻擊英軍艦船的方法。對於如何攻擊英軍,林則徐有很多想法,比如傳統的火攻,用小船裝滿稻草、硫磺、火藥等易燃物,當靠近英軍軍艦時開始放火。還有偷襲鑿船的方法,林則徐在廣州招募了大量熟悉水性的丁勇,約6000餘人,這些人基本都是以地痞流氓為主。林則徐的打算是讓他們潛入到英軍的艦船下,去鑿船。但後來發現,根本行不通,英軍艦船吃水比較深,很難下潛到那麽深的地方。再者,人家的艦船都是厚厚的鐵甲,根本沒法鑿。

由此可以看出,林則徐所謂的“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思維還停留在古代,根本不知道當時戰爭的特點。

在海防方面,清軍也沒有經驗,吃了不少虧。按當時的想法,清廷的要求是“節節分兵防守”,也就是英軍軍艦走到哪裡,就要防守到哪裡。沿海各大小海口,均要有人駐防。按說這種戰術似乎也沒有錯,但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就是兵力分散,沒有集中優勢,無法互相支援。二是後勤補給跟不上,運輸費時費力。英軍從廣東、福建、浙江一路北上到天津,清軍從主動變成了被動,疲於應付。這期間,發生了多次大小戰鬥,清軍這種戰術暴露了嚴重缺陷。沙角之戰、大寶山之戰、鎮海之戰,清軍經常因為以少打多,沒有支援而慘敗。

關鍵的海防炮台,同樣是非常差的。不僅大炮的品質落後,而大炮還沒有炮架,基本都固定在垛口上,導致大炮不能左右旋轉、移動,極大限制了火力範圍。英軍正是看到了清軍的這個致命弱點,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戰術,並多次取得成功。

英軍的迂回包抄戰術說來很簡單。在虎門第一戰的沙角、大角之戰中,英軍用4艘武裝輪船運輸了1500人的登陸部隊,悄悄繞到炮台後側的穿鼻灣進行登陸。清軍炮台的守衛軍隊根本沒有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也沒辦法,因為炮口隻對準海面,根本無法旋轉。英軍快速尋找到制高點,架設了3台大炮,轟擊清軍兵營。清兵慌忙向炮台集結,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又是一陣猛烈炮擊。英軍主力艦早已瞄準了清軍炮台,一陣炮轟後,炮台石築工事大面積倒塌,清軍四散奔逃。

英軍炮艦正面轟擊清軍炮台,登陸部隊從側麵包抄登陸,讓清軍腹背受敵。如此簡單的迂回包抄戰術,英軍在鴉片戰爭中多次使用,讓清軍屢嘗苦果。

在炮轟清軍炮台的戰術中,英軍也有很強的過人之處。當時的英國擁有世界最強大海軍,為了讓攻擊產生累積效應,英軍將大炮密集列於船舷一側,通常是幾十門大炮一字排開,依次線式開火。如此方式的優勢是,火力密集,有萬炮齊轟的效果。在如此高密度的火力下,清軍精心構築的防禦工事根本不堪一擊。

如果你認為中英雙方的戰術差異還不是優劣分明的話,那再看看清軍的一些奇葩戰術。比如馬桶戰術。1841年3月,道光侄子奕山駐守廣州,打擊英軍采取“民間偏方”的方法,如陰門陣。清軍收集了廣州城內數以千計的婦女馬桶,排列在筏子上,順珠江而下。當英軍炮響時,用馬桶口對準英軍以破其威力。如此荒唐的方法自然是遭到英軍的迎頭痛擊。

即使這樣也沒有把清軍打醒。在浙江,負責抵抗英軍的奕經突發奇想,迷信老虎可以製敵。一是虎克羊,羊,即洋人。二是,虎與海龍王可引發台風。手下官兵遍尋老虎找不到,只在獵戶家找到一些虎骨。奕經如獲至寶,派人將虎骨沉入錢塘江的入海口中,期待以此激怒龍王。為何會激怒龍王呢?因為虎骨對龍王,奕經認為會有一番爭鬥。龍虎爭鬥,必會刮起台風,掀起巨浪,如此英軍軍艦就會不打自敗。最後,結果可想而知,這種方法有多可笑。

落後乃至愚蠢的戰術,暴露的則是指揮官員的無知,同樣也是清廷的無知。在長期拒絕與世界融合、交流的天朝,出現如此愚昧的事情根本不稀奇。其實,英國人早就注意到了清軍實力的不堪。早在乾隆末年,馬嘎爾尼訪華時,就曾放話,對付中國的海軍,只需兩艘軍艦即可,不用半個夏天,就能破壞中國沿海的交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