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夭折的阿斯本艦隊和清帝國的海軍建設

1861年的《北京條約》簽訂,標誌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隨著英法聯軍返國,如何處理太平天國又擺上了鹹豐皇帝的日程。後者自1851年在廣西起事,到1860虎踞金陵石頭城,無疑是大清帝國入住中原後最危險的敵人。

縱然清軍設定了江南和江北兩大基地,但仍不能控制長江下遊的水道。通過那裡,長毛不僅將各地的資源都不斷地輸送進他們的首都天京,還多次勇敢地進軍江北。

清軍的江南與江北大營 根本無力阻止太平軍的擴張

鑒於控制長江對剿滅太平天國的意義重大,鹹豐皇帝早就考慮雇傭外國洋輪船進入長江助剿。蒸汽機船的力量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就被清人就見識,作為一種不需要風力驅動的軍艦,它非常適合在封閉的水域作戰。只是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皇帝的這種意圖才暫時落空。

1862年2月27日,兩廣總督勞崇光和粵海關的外國雇員赫德商定,擬向英國購買中號兵輪3隻與小號兵輪4隻,並雇傭外國士兵操作。英國人欣然接受,顯得十分有誠意。到了當年7月9日,已有6艘軍艦做好遠渡重洋的準備。統帥這隻艦隊的指揮官是參加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海軍上校阿斯本,他對中國事務有清晰認識。這支艦隊也因此被稱為“阿斯本艦隊”。

李泰國與阿斯本艦隊中的江蘇號

清政府向英國人購買的這6艘軍艦,分別是670噸-150馬力的北京號,669噸-200馬力的中國號,301噸-80馬力的北京號,510噸-150馬力的廣東號,445噸-80馬力的天津號和1269噸-300馬力的江蘇號,另有名叫穆克萊恩的運輸船和名叫遐荒的快艇各1艘。6艦共載炮數十餘門。縱然這些兵輪載炮不多,攜員不過600名,但戰鬥力仍不容小覷。特別是北京號裝備了68磅炮和110磅炮各一門,足以橫掃以高仿舊製師船和舢板為主的太平天國水上武裝。

航行中的 北京號與 廈門號

後來負責執掌大清海關的赫德甚至向清政府誇下海口:若有阿斯本艦隊配合常勝軍,一日即可下天京。

阿斯本艦隊本可加速太平天國的滅亡,且成為清帝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然而這支艦隊抵華後卻還是不幸夭折了。

有著中國海關之父稱號的 赫德

1863年9月18日,阿斯本艦隊在天津港下錨。幫助清政府購艦的外國雇員李泰國和艦隊司令阿斯本旋即進入北京,向紫禁城提出不為人知的“13點協定”。協定具體內容可概括為:若要阿斯本艦隊為清政府效力,艦隊得歸阿斯本指揮4年。艦上的雇員由阿斯本和李泰國自主選定。艦隊不會懸掛清帝國先前選定的三角黃龍旗。

大放厥詞的13點協定,自然不會得到以威刑四夷自居的清政府允許。這13點協定也是李泰國瞞著清政府簽訂的。清政府接著照會英國,要求其將阿斯本艦隊遣散回國。碰了滿頭包的阿斯本只好悻悻離去。

抵達沿海地區的中國號

離開中國後,這支清政府花費了170多萬兩組建的阿斯本艦隊遭到拍賣。廣東號和遐荒號被英屬印度當局買去。北京、中國和天津號,全部加入了埃及帕夏的艦隊。噸位最大且航速最快的江蘇號與廈門號,則被日本的薩摩藩買去。直到1865年,英國向清政府退回剩餘的白銀106萬兩,阿斯本艦隊事件才宣告一段段落。

一來二去之間,清政府折損了60多萬兩。既損失了白花花的銀兩,又開罪強鄰,乃至延誤了戰機和壯大他國,清政府輸成了大花臉。

最大且最快的 江蘇號

平心而論,李泰國和阿斯本提出的13點協定並不算非常過分。建設近代海軍是硬體和軟體並舉的。尚停留在中世紀海軍水準的大清國,何人有能力管理和指揮新式蒸汽機船?放眼東亞上下,除阿斯本海軍上校外無人能勝任。

江蘇號被日本薩摩番買去後 改名為春日號

說到底,是天朝上國的虛驕,葬送了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數十年後的甲午海戰,更是清廷無人理解近代戰爭本質的一次大曝光。

數十年後 懸掛日本國旗的鎮遠號

出於對兵權的壟斷,李鴻章忽略北洋海軍雇傭的大量洋教習,任命了出身陸軍、對海事一無所知的丁汝昌為北洋海軍提督。黃海戰鬥剛一打響,冒失的丁汝昌就被日艦擊傷,讓北洋艦隊失去指揮各自為戰,釀造大敗。清政府耗費數千萬兩打造的北洋艦隊不是被日本擊沉,就是隨同賠款般慷慨的贈與了日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