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dMaster沈思永:汽車社會化行銷,需要多維度大數據支持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面對整體低迷的汽車市場,車企試圖通過社會化行銷來挽回銷量,但做起來並不容易。

AdMaster針對汽車行業最新發布的《社交洞察如何賦能車企生意增長?》報告顯示:品牌宣傳的重點與消費者的關注存在明顯差異,比如受追捧的“智能化”,品牌傳播的重點“自動駕駛”這一技術,而消費者在意的智能則更多是“輔助”的實用功能;在品牌行銷方面,對447個粉絲量超過1萬的汽車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進行分析後發現,媒體和資深達人類KOL有效粉絲佔比不及3成,買粉買評論的社交行銷無法帶來真實有效的行銷效果。

AdMaster洞察合夥人沈思永(Albert Sim)表示,行銷的本質是重視消費者情感體驗,不能用過去的廣告宣傳思維去做社會化行銷;同時由於社交數據造假成本低,汽車的社會化品牌行銷需要多維度大數據支持,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品牌形象傳遞有偏差

品牌形象,是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的整體印象和典型特徵,它一定程度上等於產品源於基因的核心賣點,比如沃爾沃的安全、寶馬的操控、奔馳的豪華、本田的發動機、比亞迪的電池……,在消費者單一需求強烈或產品各方面能力均衡的情況下,突出的品牌形象可以讓消費者對品牌印象更加深刻。

在中國,車企所傳達的數字品牌形象是否與消費者關注的形象契合?AdMaster基於Social Master社交數據庫,利用AI + HI (Human intelligence)的數據技術,同時補充人工判定,構建了專屬汽車行業的數字品牌形象知識圖譜,將2019年第一季度的86個汽車品牌相關的社交內容分為具有代表性、無商業目的消費者自然聲音及商業發帖(PGC),兩者對比後發現,汽車品牌的賣點不一定是消費者的需求點。

最為典型的就是,除了在“駕乘體驗好”“設計感強”“外觀悅目”“有激情”“動力強勁”等少數品牌形象上,品牌和消費者一致給予高度關注外,其他形象點,品牌和消費者存在明顯差異。品牌大力傳播的“引領潮流”“關懷客戶”“科技領先”等“高大上”關鍵詞,在消費者的關注中均排名下遊,同時,消費者關注排名靠前的“安全性高”“性能卓越”“經久耐用”“年輕”“使用省心”“內飾精致”等“接地氣”關鍵詞則並非品牌宣傳的重點。

除了整體形象認知上的差異,對於單個品牌形象,品牌的詮釋跟消費者的期待也有較大差異。比如受追捧的“智能化”,品牌傳播的關鍵詞普遍聚焦“自動駕駛”這一前沿科技,而消費者認為的智能則更多關乎“輔助”這一實用功能。

同質化的傳播,忽視的是消費者的多元性需求。

沈思永舉了一個例子,一家高科技品牌公司,在做品牌宣傳時“高科技”是宣傳的重點,但是在講品牌故事時,應該讓消費者能夠產生共鳴,而不是所有的選擇都強調高科技,忘了消費者的需求和感受。

“這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品牌傳播缺乏差異,導致競爭更加激烈;二是由於沒有滿足消費者的認知需求,導致產品關注度低下。汽車市場的競爭很激烈,更要對此足夠重視。”沈思永說。

AdMaster通過詞雲分析,找到了車企和消費者對品牌認知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品牌的傳播語言和消費者的關注焦點存在差異:在詮釋“設計感”時,大部分品牌都把“外觀”和“動感”作為核心傳播點,而在消費者心中,“設計感”更多是指“豪華感”的營造和“經典”的傳承。

對此,沈思永給出的建議是,第一,車企要主動管理及把控數字品牌形象;第二,品牌定位要有“全局視角”,僅僅把基準定在少數幾個假定的競品身上,是有風險的;第三,品牌可以從消費者的角度,用他們的語言表達同樣的觀點。

真假KOL

消費升級、年輕化、內容化、智能化……這些都是汽車品牌行銷所要考慮的因素,品牌行銷模式創新中上升最快的就是社會化行銷。但是,由於社交數據造假成本低,KOL造假十分普遍,這就導致能夠反映真實消費者訴求、最終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的大數據很難獲得。

KOL是行銷學上的概念,通常被定義為擁有更多、更準確的產品信息,且為相關群體所接受或信任,並對該群體的購買行為有較大影響力的人。AdMaster選取447個粉絲量超過1萬的汽車KOL,按照账號主體類型將其分為媒體、資深達人(個人IP)及車企官方微博三個大類進行分析,結果則顯示,媒體及資深達人KOL佔比近9成,有效粉絲佔比卻均不及3成。

“媒體和資深達人類KOL雖然數量最多,但粉絲量大、具有合作價值的頭部KOL卻數量有限,加上買粉買評論的造假成本低,有些粉絲量級大的頭部KOL,其真實傳播力很難有效辨別,因此汽車的社交化品牌行銷需要多維度大數據支持,真正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沈思永表示,KOL要考核“有效粉”,一方面僵屍粉對廣告投放毫無價值,企業花錢不應該打水漂;另一方面,傳播要直達到有質量的粉絲,直達消費者。

AdMaster基於KOL的粉絲數量,通過聚類計算,對汽車KOL進行了頭、腰、尾部劃分,再基於AdMaster獨有的去水算法得出了各KOL的有效粉絲,同樣對其進行頭、腰、尾部劃分,對比兩個數據,發現:媒體類KOL,頭部及腰部的造假比例更高。原本佔比達19.6%的頭部KOL,去水後僅佔8.8%,佔比44.2%的腰部KOL去水後為25.8%,按照有效粉絲劃分,高達65.4%的媒體類KOL屬於尾部。資深達人類KOL,頭部較真實,腰部造假比例高。原本佔比達38%的腰部KOL,去水後縮水近半,按照有效粉絲劃分,近7成的資深達人KOL屬於尾部。車企官微類KOL,頭部造假比例高,腰部真實佔比最大。原本佔比高達47%的頭部KOL,去水後竟隻佔19%,更多的車企官微處在腰部。

綜合來看,車企官微擁有更高的平均有效粉絲量,其有效粉絲佔比為49.3%,資深達人和媒體類KOL的有效粉絲數量堪憂,僅為25.8%及22.8%。

沈思永表示,車企官微不僅擁有更高比例的有效粉絲,它在曝光和互動上的表現也明顯優於媒體及資深達人類KOL。

AdMaster回溯2019年第一季度的社交數據後發現,在平均互動(條)及平均曝光(萬次)方面,車企官微相比媒體及資深達人類KOL處於絕對優勢,平均每個車企官微的每條推廣微博,互動量(轉發+評論)及曝光量均是媒體及資深達人類KOL的數倍。

針對目前中國市場情況,沈思永認為要提升KOL行銷效率,品牌要根據不同行銷目的和活動周期,從戰略上優化KOL組合,以新車上市為例,前期預熱階段,要以信息擴散為首要目的,選擇潛在曝光量最大的頭部媒體KOL打頭陣,如頭部汽車垂直媒體+頭部汽車美圖KOL,試探市場反應;在中期口碑宣傳階段,則要以口碑行銷為首要目的,利用官微強大的影響力,加上頭部視頻測評人的專業點評,推動口碑輿論;進入後期持續發酵後,就要側重與消費者的溝通,優先選擇性價比更高,與粉絲溝通更活躍的腰部KOL合作,維護口碑,持續話題的熱度。

“要在真正有效的大數據基礎上,根據品牌需要選擇不同的KOL組合。”沈思永進一步解釋,互聯網不發達時,消費者買車主要的信息來源是廣告和口碑,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的選擇會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特別是中國的消費者,他們更加依賴“網絡谘詢”,實際上品牌擁有的是兩個形象,一個是消費者腦中的想象,一個是互聯網上的形象。

“品牌如何把產品信息和產品形象進行匹配,要用社交思維來使用社交渠道,這是互聯網時代行銷非常重要的一環。”沈思永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