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經五朝懷才不遇的吳承恩,晚年窮困淒涼靠賣文為生

眾所周知《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至於《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

吳承恩(1500年--1582年)祖居漣水,遷居淮安,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吳承恩是大明帝國停滯期的一位邊緣知識分子,在以官本位文化流行的中國,不被當時的人所知,他寫《西遊記》也是表達對朝廷的不滿。他在世的這段時間經歷了弘治、正德、嘉靖、隆慶、萬歷五朝,但他主要的活動還是在嘉靖、隆慶兩朝。

吳承恩的父親吳銳是個小商人,要知道在明朝商人身份是很低下的,家境清貧,父親對吳承恩寄予厚望,而且吳承恩也確實聰穎過人,據說在當地還有小神童的稱號,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淮安府志》中有記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八歲之時就得到知府葛木賞識,讓其到自己的書院讀書。可見小時候吳承恩的才華有多高。但他不喜歡死記硬背的八股文,對神魔故事就非常感興趣,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經十分多了,這也為他寫作《西遊記》打下了基礎。

可惜造化弄人,吳承恩一直到50歲才得到個候補的貢生,51歲才當上正七品的知縣。原本以為自己雖然年齡大了點但是也可以一展抱負,可能是自己不懂為官之道,確實不是做官的料,也可能是當時朝廷太過壓迫、剝削、宵小作祟,以至於在他56歲之時就被下調到長興當個沒實權的八品縣丞去了,俸祿等也要差上許多,後面沒當兩年縣丞又被惡人誣告,也就短短的8年官場生涯裡,他就徹底厭倦了,一氣之下辭去官職,回老家去了,晚年窮困淒涼,靠賣文為生,享年82歲。

由此可見吳承恩是個典型的懷才不遇,和李白有點相像,不過從吳承恩的成長來看應該也是有些許清高,因為自己有文采,所以自命不凡,凡事間許多人情世故都不入他的眼,這也是官場不順的原因吧。更多的是他痛恨當時社會的官權相互,為真正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而感到憤怒。吳承恩是個時代的鬥士,那麽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文字的來體現當時的黑暗和官場的中的種種不是,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鑒戒寓焉”也可見膽子之大。

吳承恩借《西遊記》諷刺明朝當局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更不是什麽謬論,而是得到普羅大眾的認可。《西遊記》中,道士的形象多為不堪,並非吳承恩對道教本身有什麽偏見,而是他對皇帝癡迷道教從而上行下效的官場風氣不滿。

另外《西遊記》裡處處見人情,觀音菩薩請太上老君派下屬考驗唐僧師徒是人情;仙佛不經請示便幫孫悟空是人情;唐僧護短豬八戒是人情;觀音菩薩幾次三番饒恕孫悟空是人情;觀音菩薩答應孔雀大明王菩薩懲罰人間帝王是人情;所有妖王犯錯卻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是人情;奎木狼思凡下界被擒回去到太上老君處燒火,但沒幾天又官複原職是人情等等。太多太多的人情,可很多事壞就壞在人情上。

《西遊記》雖然表達了憤怒也體現了吳承恩君渴望“君賢臣明”的朝廷風氣,《美國大百科全書》認為它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和光輝思想的神話小說”。全書以唐朝玄奘大師去天竺學習的事跡改編而成,師徒共歷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融合了佛、道、儒三家思想!雖然是神話故事卻也一點不失人情味,怪不得被後世之人評價如此之高!

就我而感,感覺說的孫悟空就是吳承恩本人,一開始大鬧天空代表著他想渴望改變當時的社會制度,而路上所遇的妖怪都是有背景的也代表著他在職場中一直被打壓,而為非作歹也起自官宦之家,官官相護,等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