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基金業年會 重磅嘉賓分享的乾貨都在這裡

  今天,2018(第13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年會暨資產管理高層論壇在京舉辦,本屆年會圍繞“公募基金行業20周年”核心主題,就公募基金20年的變遷與發展、新時代的資產管理競爭力、服務實體經濟,共建資本市場強國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基金業年會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主辦,南方基金等機構提供戰略支持,《中國基金報》等媒體協辦,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13屆,基金業年會不僅獲得境內行業機構的積極支持,同時也引起境外資產管理機構的廣泛關注,今天共有相關部門長官、境內外資產管理掌門人、專家學者等約300餘人與會。

  基金君全程聆聽了會議,現將現場嘉賓核心觀點整理如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編委會主任

  張承惠:監管套利時代已基本結束大資管進入高品質發展新時代

  二十年前的,中國基金行業拉開了規範發展的序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二十年來公募基金行業規模不斷擴大,資產管理能力不斷提升,行業監管不斷成熟。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基金業為資本市場的健康與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中國經濟轉型給予了有力支持。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隨著資管規模的急劇膨脹,以及花樣繁雜的各種資管模式不斷出現,金融隱患也在不斷上升。

  近兩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日益重視金融風險的化解防範問題,監管部門也在不斷推出新的監管措施,兩會通過了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合並了銀監會和保監會,這意味著在加強改進金融監管體系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如今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增長階段,隨著監管體制的重大改革,監管套利的時代也已經基本結束。

  昨天,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國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習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統籌長官,緊密結合深化機構改革推動改革工作,會議也通過了去年下半年熱議了很久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可以預見,未來機構靠通道做大業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中國資管行業正經歷著二十年來未有的巨大變革。

  站在新時代的起點,基金管理人應繼續秉承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初心,把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作為核心目標,把深化金融改革作為根本動力,抓住我國養老金全面啟動市場化投資運營的戰略機遇,回歸本源,銳意革新,開創大資管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

  光大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光大集團研究院副院長

  彭文生:貿易摩擦未來或更嚴重中國四大策略應對

  過去四十年,全球大的方向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礎是比較優勢理論,過去四十年是全球經濟自由化,全球經濟自由化不僅僅是貿易自由化,也體現在金融自由化,對外體現為資本账戶開放。而自由貿易和金融自由化帶來經濟不平衡問題可能有多重體現,除了傳統的通貨膨脹,也可能是貿易逆差或貿易順差,也可能為金融風險。

  在過去四十年巨集觀政策框架下,貨幣政策以控制通脹為首要目標,主流的觀點是匯率的自由浮動和資本帳戶開放可以防止國際收支持續的不平衡,但後者效果並不明顯。

  金融危機以後,中國貿易順差相對於GDP規模已經明顯下降,美國逆差有所收縮,但中國總量經濟帶來的規模效應在一些新興產業、高科技產業給美國帶來較強的競爭壓力,這是貿易糾紛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川普的主張對內是自由市場,放鬆監管、促進競爭、提高效率,對外是貿易保護,實際上這是一種產業政策,不是一個貿易平衡的問題。

  從貿易差額看主要有三個視角:第一個視角是貿易差額=出口-進口,從這個視角看貿易差額看的是匯率、關稅、非關稅的貿易壁壘,涉及到產業政策的問題;第二個視角是貿易差額=儲蓄-投資,是巨集觀平衡問題,涉及是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還有稅收制度等;第三個視角是貿易差額=國家對外淨資產變動,強調的是貿易差額有時是資本流動所決定的,在金融自由化、資本账戶開放的時代,實際上有時是資本流動驅動貿易差額的變化。

  從資產配置看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實際上與科技創新、儲備貨幣、金融自由化都有關係。從巨集觀的角度來講,川普未來要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意味著美國的貿易逆差還要增加,也就是說貿易摩擦的問題可能未來幾年會更加嚴重。

  中國未來該如何應對這種形勢呢?主要是把自己的事做好,尤其在四個方面:一是繼續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競爭;二是促進內部改革,優化市場資源配置;三是促進公平導向的結構政策,四是堅持防控化解金融風險,控制地產泡沫,降低巨集觀杠杆率。

  全國人大財經委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工作組首任組長

  王連洲:中國基金業三大發展方向

  從1998年開始有基金公司成立,到現在100多家基金公司管理12兆規模,中國公募基金行業走過了一個光輝的歷程。我們今後的發展是“啟航新時代”,現在整個金融形勢是收緊,金融亂象正在從巨集觀上加強整治,未來的基金發展應該堅守資產管理業務本源,保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理念,不斷強化勤勉盡責業務,切實轉變行業發展理念,從注重規模短期增長轉為注重高品質、可持續均衡發展,做好主動管理業務以推動權益基金的發展。

  未來,中國基金業有三大發展方向:一是繼續提升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率,研究推出投資不動產基礎設施的公募基金產品,提高創造力和創新力,及時推出市面上需求的產品;二是推動基金行業與養老金長期融合協同發展,充分運用公募基金潛在優勢,投入這一前景廣闊的產業;三是繼續推進基金業對外開放,提升行業國際化水準,以後很可能銀行、基金業都要擴大外資進入力度,未來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

  景順長城基金董事長

  楊光裕:五大因素助力基金業平穩健康發展

  公募基金二十年能夠走的這麽平穩和健康,並能夠贏得投資者的信任,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公募基金在公司治理中有制度設計的優勢,透明、規範的制度設計是其中的關鍵;二是託管制度的建立,對公募基金管理資金的安全性、清算、估值、契約精神的遵守等都起到重要作用;三是以配置理論為基礎的投資管理制度,為公募基金發揮資本市場積極作用,對流動性風險進行防範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公司經營與投資運作的嚴格分開,保證了基金公司按照契約嚴格進行投資組合,保證基金公司在投資中能夠穩定合規;五是公開透明的信披制度也起到很大作用。

  公募基金未來仍面臨很多挑戰和壓力,也承載著很多的社會責任,如普惠金融、社保、年金等,這些領域都需要治理結構合理、投資管理能力強而且注重內控的公司在行業起到引領作用,基金公司在這些方面將大有作為。

  隨著經濟的繼續發展,企業機構和個人資金越來越多、投資者需求越來越豐富,而未來大資管行業競爭的實力就看投資管理能力和內控的把握,公募基金業也會共同面臨一個非常輝煌和美好的未來。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

  李一梅:以良好投資體驗實現持有人長期投資

  公募基金的20周年,華夏基金也是整個基金行業發展的縮影,華夏基金口號是“為信任奉獻回報”,每一份資金的托付都凝結了投資人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一定要盡我們所能給投資人帶來最大可能的回報。

  為大眾提供好的理財產品是公募基金的核心。長期以來,基金對於客戶投資體驗較差,波動性也大,華夏基金嘗試的華夏回報系列產品詮釋了如何讓良好的投資體驗,實現客戶的長期投資:雖然在過去15年華夏回報更換了12個基金經理,但這些基金經理都堅持了價值投資和產品定位,堅持了追求絕對回報、給投資人創造長期收益的初心,只要達到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就分紅,投資人體驗好了自然也就實現了長期投資。

  未來我們的產品往前看,一定也是要提升投資人投資基金的體驗,不管是替代銀行理財的產品,還是養老金產品。我們希望公募基金未來二十年著重提高持有人信心和體驗,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期投資。

  此外,華夏基金文化有八個字,一是誠信,誠信基金行業的核心,就是所謂的受人之托,去理解跟投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二是責任,忠人之事,責任在基金行業深刻貫徹了我們要在受人之托後一定要認識到信任如山、責任如山,兢兢業業以最大努力踐行使命;三是創新,我國基金行業的創新是整個國際基金行業發展的縮影,同時也是加速的版本,創新一直是貫穿基金行業的發展主題;四是共享,基金行業每個公司、每個成員、每個角色的扮演者都對行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家通力合作,攜手共進,給行業和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未來。

  工行總行資產託管部副總經理

  肖婉如:公募基金是大資管家族中的長子和模範

  作為基金行業20年的參與者、見證者和堅守者,今天參加論壇的幾點感受與大家分享:公募基金一出生就建立了最規範透明的規則,《證券投資基金法》為基金奠定了最堅實基礎以及制度安排和頂層設計,所以可以說:

  1、公募基金是大資管家族中的長子和模範;

  2、20年前公募基金邁出的一小步,象徵著中國大資管行業向規範化、制度化和國際化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3、公募基金要有充分的法規制度自信和投資文化自信,繼續引領資管新規下大資管向正確方向前行;

  4、公募基金作為普惠金融的最佳投資理財工具,要讓持有人有真實的獲得感和因購買基金實現美好生活,必須不忘初心,回歸本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5、在監管統一指導下,在協會群策群力推動下,管理人、託管人、銷售人等參與各方必須牢記使命,提高專業能力,忠誠盡責,與客戶利益相向而行,為基金打造長期穩定的收益;

  6、專業創造價值,信任成就夢想,希望未來20年,中國基金業成就一批世界一流的基金公司和託管銀行。

  建行總行個人存款與投資部副總經理

  曹偉:未來基金業將轉為“產品+服務”的雙輪驅動

  公募基金二十年,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從股票型基金到混合型基金,從FOF再到養老目標基金……這期間經歷了多輪牛熊的變化,公募行業一直在不斷前行。

  我認為公募基金根本特點:一是它是一種信託關係,二是大眾理財的工具,這應該是公募基金最核心的本源。公募基金確實把一個大眾的理財產品,讓千家萬戶都分享了公募基金的成長。

  然而,目前行業也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方向性問題:一是銷售服務管道能感受到客戶的想法和行為發生了一些很深刻的變化,過去更多的研發產品並把產品銷售給客戶,但沒有更多從客戶角度出發看待客戶到底需要什麽,我們應該給他提供什麽產品;二是基金行業提供的標準化、無差別的產品已經無法滿足客戶個性化或群體化特殊的需求;三是單一的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也面臨困境,客戶需要綜合化的解決方案和資產配置。

  公募基金本源是信託關係,基金是替客戶理財的大眾產品,真正深入分析了解我們的客戶到底需要什麽產品和服務,並以此作為出發點重新看待產品和服務,相信對行業將會有更好的發展契機,而且,行業的二十年正在向成熟市場靠攏,未來基金業也將從原來的產品驅動轉化到產品和服務雙輪驅動,真正推動基金業的發展。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