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德綱的商業版圖:德雲社正互聯網化、微商化?

即使你沒怎麽了解過德雲社,也對郭德綱沒什麽興趣,但你一定聽過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探清水河》,沒有聽過也沒關係,你也逃不了“盤他!”

《探清水河》和“盤他”分別是德雲社當紅角兒,張雲雷的一首小曲兒和孟鶴堂在相聲中的一個包袱。伴隨著小品在這些年的沒落,與之對應的另一種曲藝文化——相聲逐漸上升,在曲藝界佔據了重要地位。而德雲社作為相聲行業的執牛耳者,更是如日中天,說其掌握著相聲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資源也不為過。

誰能想到,當年落魄的小黑胖子郭德綱,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不僅自己功成名就堪封“大師”,旗下的德雲社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估值十幾億,涵蓋曲藝、演出經紀甚至餐飲、製衣等多個行業,形成一個體系龐大的“德雲商業帝國”。

德雲社給外界一直是不溫不火的商業形象,家族式的結構體系更加為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但近些年德雲社的資本運作和商業化步伐陡然加快,我試圖從這些零散的資訊中,窺到德雲社的資本版圖,很快我就發現,德雲社的運作手段,和互聯網公司竟然有諸多相像。

立足於傳統曲藝班社形態的德雲社,仿佛和現代互聯網公司絲毫不沾邊,但師徒關係結構的背後,是合約製的藝人經紀制度,同時,德雲社也多方面觸探周邊文化產業,服飾、餐飲、音樂均有嘗試,儼然形成了“德雲生態鏈”。

藝人:難難難,道德玄,不對知音不可談

對了知音談幾句,不對知音枉廢舌尖!

德雲社的組成自然是郭德綱於謙和他們的徒子徒孫,郭德綱的徒弟按“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排名分科,“雲”字科包含嶽雲鵬、張雲雷、燒餅(朱雲峰)、陶陽(陶雲聖)等等,“鶴”字科有孟鶴堂、張鶴倫、閻鶴祥等,“九”字科有周九良、楊九郎等等,可謂人才濟濟。

德雲社的興盛自然與這些藝人息息相關,隨著嶽雲鵬、燒餅、張鶴倫、孟鶴堂的爆紅,德雲社仿佛已經找到的捧角兒的獨家竅門,除了張雲雷有一定的偶然性外,從嶽雲鵬、張鶴倫到孟鶴堂,老郭是捧一個火一個。

就德雲社當前名氣較大的幾位相聲演員來說,張雲雷帥,嶽雲鵬賣,燒雲餅怪,張鶴倫壞,加上少班主郭麒麟的根正苗紅、可愛謙遜,孟鶴堂的電台低音、暖陽溫潤,總有一款對你的口味,總有辦法讓觀眾喜歡上德雲社。

郭德綱的這步大棋著實巧妙,早在十幾年前,便開始提前布局,收徒養大,如今正是多年教養開花結果的體現。郭德綱的徒弟們很多都是從小養大的“兒徒”,亦師亦父,而郭德綱的教育方式也有目共睹,兒子郭麒麟和眾多徒弟,也多積極上進,謙遜仁義。

這也使得德雲社同其他的藝人經紀公司不同,凝聚性極強。常言道,手裡有了人,就有了無窮的資本,老郭如今憑借數百徒子徒孫,也足以傲視曲藝界了。

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德雲社斷斷算不上是互聯網公司,甚至和互聯網壓根不搭邊。德雲社的人才鏈條還是走的傳統班社的路子,忠孝廉恥大過天。雖然有論調說傳統班社制度不再適合當前迅猛發展的市場經濟,但回看老郭,這不還是好好的嗎?

除了僅有的幾個徒弟退出時寒了寒心,老郭至少不用那麽擔心公司高管跳槽,就憑德雲弟子對老郭的忠心,哪個互聯網公司老闆不是好生羨慕?

產業: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若僅看德雲社的人才模式,來發出德雲社是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疑問,怕是會被人笑掉大牙。但倘若看看德雲社旗下的產業布局,就很容易意識到德雲社的產業布局很具有互聯網公司的多元性質,用互聯網公司的行話,叫做“生態”。

德雲社的運營主體,除了北京德雲社外,還有黑龍江德雲社、吉林德雲社、南京德雲社等大大小小幾十個劇場。按照商業上的說法,這些德雲社全都是郭德綱夫婦的“控股子公司”,可謂開枝散葉遍布全國。

德雲社的商業版圖中也不乏上市公司,主要為德雲社提供演出經紀的公司環宇兄弟,2017年在新三板上市,披露的財報中,來自德雲社的營收佔其一半以上,除了背後的分账合作,明面上郭德綱的妻子王惠,也是環宇兄弟的股東。

不為大眾熟知的是,德雲社除了相聲演出之外,還有著涵蓋周邊的其他產業。例如餐廳、茶館等等,看似無關的產業,其實同相聲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前不久德雲社的年會在於謙生日那天舉行,地點就是“德雲紅事會館”,郭德綱的德雲紅事會館地處北京東五環五方橋東北角,是一個集婚禮會館及餐飲為一體的高端休閑場所,名字除了取“紅事”之意外,還有一段傳統相聲,名字就叫做《紅事會》;

不僅於謙是個玩主,郭德綱在吃喝上也是一個講究人,郭德綱專門開過一家“郭家菜”,專注天津私房菜和山東菜,最有名的是“郭家摔丸子”;

除此之外,老郭還是一名專業的京劇老生演員,自己也說相聲也唱戲,又專門做了個班社叫“麒麟劇社”,老郭乾兒子陶陽雲聖是劇社的主力軍。

相聲評書不分家,德雲社旗下有一個“德雲書館”,專門說書,郭德綱西河評書師承金文聲先生,梁巨集達是郭德綱的師兄弟,單田芳是郭德綱的師叔,老郭還專門有一個評書網綜《坑王駕到》,因為評書中挖得坑多,被觀眾親切地稱呼為“坑親王”,德雲書館的頂梁柱是“寡婦失業”的閻鶴祥(閻景俞),新年剛開了一本新書叫《我的師父和我們的德雲社》;

德雲社說相聲唱戲的大褂和行頭,也是自家的“德雲華服”生產的,據說一件最便宜的大褂,都得五百多,另有一家分支公司“德雲製衣坊”,專門高端定製傳統服飾,價格更是高達2000起,每年的開箱封箱,就是德雲華服的“走秀時間”,多說一句,德雲社的大褂是有講究的,只有師父和有了名氣的演員,才可以穿有刺繡的大褂;

郭德綱還做紅酒生意,取名“德雲紅酒”,每年專門做一場叫做“德雲紅酒之夜”的演出;

郭德綱家族還做面膜,號稱“以醫學標準研發生產的專業美容護膚品牌”;買下了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薰衣草莊園,做薰衣草周邊產品;還曾經和UC九遊合作過一款遊戲搖桿……

根據德雲社官網的資訊,德雲社還在籌劃開一個“德雲商城”,涉足電商及票務運營。不過依德雲社官網的開發品質,我覺得這個“德雲商城”……

德雲社沒有進行過公開融資,也沒有公開過財務資訊,所以準確的財務數據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推算,德雲社一個大型專場的流水便達億元。隨著德雲社的新晉知名演員越來越多,商演和小劇場的收益水漲船高,旗下藝人也大有“相聲偶像化”之勢,自稱“德雲女孩”的粉絲們,也開始為相聲圈的愛豆應援、輪博、控評。

再加上德雲社最近幾年頻頻涉足影視綜藝,先後主導或參與了綜藝《歡樂喜劇人》《相聲有新人》《笑傲江湖》《坑王駕到》,電影《我要幸福》《祖宗十九代》等,可以看出,德雲社也一直在產業層面努力的尋找著自己的邊界。

把這些放在一起看,德雲社似乎已經開始有了一點互聯網公司的影子。我給它找到了一個對標的對象,就是小米,小米致力於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那麽我認為,德雲社也在走一條“曲藝界的小米”的路子。

通過大IP,帶動一系列分支IP發展,逐漸形成自己的生態閉環,構成生態鏈;多個成名的演員之間互帶流量,形成矩陣之勢,手握郭德綱、於謙、嶽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眾多大IP,德雲社“亞洲最大相聲男團”實至名歸。

但德雲社和小米集團相比也確實存在一些缺陷。之前在知乎看到一種說法,說德雲社現在只靠郭德綱一人攏著,郭德綱一放手,德雲社就要散於塵土,相聲是虛假繁榮。對此我不敢苟同,看如今的德雲社,不能簡單地以曲藝班社的視角去看,而應該從它的業務邏輯、資本運作、IP孵化等多維度去看。

德雲社這個大母雞,正在源源不斷的孵化出小雞,這些小雞長大後,就是一片母雞,德雲眾多IP,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但是就當前來看,這種說法確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德雲社本身的這個IP太大,旗下的IP被這棵大樹保護著,也因為這棵大樹太大,很容易就被它掩蓋了光芒。這就像華米科技一樣,儘管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公司,但一說到華米,人們第一意識還是首先想到小米手環。

不論如何,德雲社的產業矩陣還只是剛剛起步,假以時日,便可見分曉,我們拭目以待。

商業:太平待到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

在評書屆,有這麽一個說法:能耐大、名氣大、掙得錢多,這三樣是沒有關係的。名氣大不等於你能耐大,能耐大不等於你掙的錢多,掙到錢不等於你名氣大。這句話其實放之四海而皆宜,不論那個行業,其實都是這樣。若單說曲藝界諸人是如何讓大眾熟知的,有一點,那便是乘著社交媒體的東風。評書上,袁闊成、單田芳之所以被大眾熟知,就是借著電台說書,用電波把聲音送進千家萬戶,成為一代人心中不變的經典。

單田芳的師兄,也就是郭德綱的西河評書師父,金文聲老先生,在當時也是名聲大噪的人物,被人稱讚為“西河三歎”,但金老先生為什麽在當今不被世人熟知,就是因為老先生不願意去電台說,隻願意在茶館對著五六十位茶客說,老人家樂在和觀眾交流。一邊是社交媒體幾十萬幾百萬的聽眾,一邊是小茶館五六十個茶友,知名度和傳播度自然沒得比。

郭德綱自然是曲藝界最早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不是頭一個借助大眾媒體發家的人,卻是最早把這個路子吃透的人。大家其實可以回想,德雲社的崛起,其實是和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同步的。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正式更名德雲社,那時候德雲社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小班社。

轉機出現在2010年前後,那時候3G基本普及,網絡也已經進入千家萬戶,帶寬足以讓音影片無壓力在網絡傳播,德雲社也突然一夜間家喻戶曉,成為中國民間相聲的扛把子。這個中緣由,就是在於郭德綱認識到了互聯網的時代大勢。

與其他的演出團隊不同,德雲社在小劇場演出時,從來不禁止觀眾拍照錄像。在當時,這也是被主流相聲界視為異端的一點,試想,觀眾都回家看影片了,誰還來小劇場買票看相聲啊?但德雲社不在乎,郭德綱甚至還鼓勵觀眾錄像,觀眾在小劇場錄了像,回家之後傳到網上,就有了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德雲社的名氣也迅速鋪開,全國觀眾都知道德雲社有一個小黑胖子郭德綱,有一個搭檔叫於謙,有抽煙喝酒燙頭三大愛好,於謙的父親王老爺子是蒙古國海軍司令、大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綠帽子王。

這樣一來,德雲社不僅沒有賣不出票,反而有更多的人來小劇場聽相聲了。其他班社一瞧,紛紛效仿,把自己影片發到網上,可是論功底論搞笑都不如德雲社,發到網上更襯托出德雲社的優秀,給德雲社當了綠葉。

隨著德雲社有了更多的資源,郭德綱也能夠更加熟練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德雲社的藝人在出道時也開始有包裝,也有意地去創造一些爭議點引發更多討論。德雲社從來沒有正式地說過網絡行銷,但那個看似幽靜的大門之後,卻已然得到了互聯網傳播的精髓。

抖音之上,一曲《探清水河》,讓“二爺”張雲雷成功出圈,滿街都是“二奶奶”,一月份還跨界歌手,發行了單曲《毓貞》,十天銷售破百萬,達成酷狗三金唱片成就;前段時間,“盤他”火遍大江南北,數度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恨不得盤出個昏天黑地盤出個苦風泣雨,在萬物皆可盤中盤了狼牙棒,給我一雙大手我能盤了地球,而“盤他”這個梗就是來自德雲社相聲演員孟鶴堂在《相聲有新人》中的一段節目。

從互聯網傳播的角度上來看,曲藝界無出德雲社其右者。在商業上,德雲社懂得如何順著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壯大自己的力量,賦能自我。如今,德雲社每一個運營活動,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思維,在行銷和傳播這一方面,德雲社已經毫不遜色於正經互聯網公司了。

尾聲

1月26日,郭德綱在舉行的戊戌年封箱大典上說:“這個時候是德雲社最好的狀態。”這可能是郭德綱幾十年風風雨雨最準確的總結,單是這份經歷,就是德雲社最寶貴的財富。雖身背種種非議,但仍能恪守本分,看看他的兒子、看看他的徒兒,哪一個不是正正派派、謙遜溫和,能教出這樣子徒的人,自己本身也不會差。

走到今日不容易,郭德綱幾十年前那個北京無人收留、師父不認劇團不收、孤獨窮困的夜晚,一定想不到未來的德雲社能夠如此輝煌,以一己之力獨撐中國相聲更是想都不敢想。德雲社這艘輪船,如今已經是一支船隊,帶著郭德綱對傳統曲藝的傳承、帶著德雲社的希望、帶著數百徒兒的成名期盼、帶著德雲的產業鏈,駛向星辰大海。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文/亨哼 一個正經的互聯網產品人。

微信公眾號:亨哼陣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