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人怎樣改善濕熱體質

文章導讀

女性的身體較之男性更加的柔弱。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更易侵入女性的身體,尤其是濕氣。我們平時說起濕氣來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樣的,濕氣的表現就是看看早上起來的時候身體是否困重,大便是否粘馬桶等。濕氣與熱結合發病就是濕熱。那麼女性怎麼改善濕熱體質呢?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膽,清熱祛濕。減少熬夜的次數,保證睡眠品質。另外,有空練練氣功、瑜伽、太極這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非常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同時,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炎熱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衣著盡量保持以寬鬆為好。

體內濕熱癥狀

從中醫角度講,濕氣侵襲到上焦,就會出現有痰難咳或早起痰多的情況。濕屬陰,熱屬陽,陰陽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寒熱並存,就會出現濕熱體質。濕熱氣象,這類人還會出現渾身黏糊糊的感覺。長期遭受濕熱侵襲,體濕的人就會出現倦怠、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髮容易臟、舌苔膩等癥狀。還有不少人早上起來後口臭,不想吃飯或者吃飯後覺得胃脹,大便稀、黏,排起來費勁等癥狀。除此之外,女性朋友如果出現臉上長「痘痘」、白帶增多發黃等現象,也可能受濕熱侵襲了。

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受到濕熱的侵襲,尤其是30~45歲的人,屬生命中「土」的年齡段,體內濕氣比較重,夏秋之交屬中醫所說的「長夏」季節,也對應五行中的「土」,內外相合,濕上加濕,更容易出現上述癥狀。

如果濕熱侵襲到小孩,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腹瀉、大便不順暢。如果濕熱侵襲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現下肢酸困、腰疼等癥狀。

夏秋高溫高熱易致濕熱

入伏後氣溫不斷升高,當人們生活無規律,經常熬夜加班,飲食不定時,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此時,外熱、內熱一起來,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噁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這時,應該特別注意飲食調養,以清淡為主,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蓮子、山藥等。忌食海腥魚類、羊狗肉、冷飲等。

氣象悶熱也是濕熱誘因

近來受悶熱氣象影響而夏季濕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其中,胸悶、呼吸不通暢,渾身乏力、疲倦、頭暈、腹脹、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出不出等三類情況尤為多見。夏秋氣象悶熱,對人們生活和身體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在悶熱環境下,人體代謝旺盛時能量消耗較大,加上如果人體排汗不暢,造成濕氣積聚,若疏於調理則容易導致濕熱體質。

潮濕多雨也是誘因之一

在夏天特別是夏至後,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濕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就容易在身體內積累濕濁之氣,特別是堆積在臟腑和經絡裡。這時,身體裡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濕濁之氣,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這就是中醫所說的「化熱」,從而形成濕熱。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盡量避開潮濕的環境,避免外感濕邪。這樣還可以避免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