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河南深山裡的“詩意”農民,8個子女中5個大學生3個研究生

有位深山鄉村農民,不但自己知書達理,還養育了8個子女其中五個大學生三個研究生,還有孫子在海外留學,你會不會感到驚奇?這位充滿了詩意的老人就是河南最南端、信陽市商城縣長竹園鄉黃柏山村人。

一百多年來,重重山林如巨大的屏障,把村子包圍,將村民“困”住,沒通公路以前,出一趟山去鄉裡都要走上一天,貧苦閉塞是黃柏山村民最真實的生活狀態。

“咱們村有文化人嗎?”

“有。”

隨口一問,沒想到村支書周貽漢秒答了我們。

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陳尚球,“他為人很清高,但有一點很好,不論大家怎麽評價,好的壞的,他也從不往心裡去。”

年過古稀的陳尚球的學識見識都與山村形成強烈反差:看書識字、寫詩作文,曾在村裡當過教師;養育了8個子女,五個大學生,三個研究生,孫子在國外留學;雲遊四海,博覽群書……

這種成就在今天的中國、尤其是城市並不罕見,但對一個經濟文化曾一度落後的窮山溝中,只靠人均幾分耕地為生的農村家庭卻極為難得。

我們難掩好奇,立馬前往拜訪,差一點就無緣得見這位“山野奇人”:他像是一個遊離於村莊的存在,常年在北京、上海、武漢、鄭州等孩子所在的城市輪居,每到七八月才回老房子避暑。

陳尚球老人又高又瘦,襯衫潔白平整,一副知識分子模樣。剛進屋,他老伴就拿出西瓜招呼我們,連聲說“不髒,你們吃,你們吃。”就著甜甜的瓜,陳尚球給我們講述的卻是他與貧窮落後奮鬥的艱苦一生。

“我家世代都是農民,我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受盡了欺負。那個時候遇到了我老伴,她也是孤苦伶仃一個人。”沒有這麽多田,陳尚球只能靠挖山地種糧食,山上沒水,就種玉米、小麥和黃豆。一半糧食一半野菜填飽肚皮,還好夫妻恩愛,日子雖苦尤甜。

倉稟實而知禮節,在陳尚球這裡卻是反著來的。

生性好學的他喜歡寫寫畫畫,尤其喜歡文學和哲學。但身處深山,基本生存都無法維持,“初中一上完,我就棄學回家種地了。後來有了孩子,超生罰款、家庭開支,壓得喘不過氣。”十張嘴等著他養活,陳尚球的求學路只能按下暫停鍵,但對知識的執念支撐著他白天乾活,晚上點松油燈看書,不斷地向各個刊物投稿。

“為什麽祖祖輩輩都貧困?為什麽自己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陳尚球每天都問自己,終於明白“愚昧必然貧窮,知識就是財富”。

只有理智的頭腦才能改變環境、改變人生。為了讓兒女們都能上大學,逃出貧困的漩渦,陳尚球不僅種地,還在學校教書,在信用社乾活。最困難的時候無米下鍋、乞討度日,夫妻倆都咬著牙扛,絕不讓孩子們中斷學業。

說到子孫現在的成就,老人的音量抬高了。知識也許填不飽肚子,卻滋養了他們的精神世界。陳尚球的恆心和毅力,在他們心裡扎了根,從小就信奉“絕不掉隊,就是倒也要向前倒!”

桌上還攤著一本沒看完的雜誌,“年紀大了,但我現在還在看,還在寫”。55歲那年,陳尚球的求學路在兒女的支持下重續,他參加了成人高考,進入上海老年大學學習文學,去年還出版了詩集。

正如陳尚球詩中所言“黃柏山中一放翁,今朝不似舊年同。平生值就花千樹,試著長途一品紅。”老兩口辛苦一生,終於過上了遨遊四海的閑適生活,家裡的小茅屋也翻新成小洋樓,用勤勞和好學,把常人眼裡不可能的事變成現實,“我給自己似夢非夢、沉浮起落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綻放生命火花,活出精彩人生,不枉此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