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剛剛,外匯局放大招!跨境貿易投資更便利了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外匯局出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又迎重大舉措。

日前,外匯局推12項措施,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準。12條措施中,包含“允許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以資本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

外匯局推12項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

今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顯示,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外匯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通知》涵蓋12項內容,均為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

跨境貿易方面6項措施為:

1.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使誠信企業享受更大便利;

2.簡化小微跨境電商企業辦理有關貿易資金收付手續;

3.優化貨物貿易外匯業務報告方式;

4.簡化出口收入入账手續,允許企業自主選擇是否開立待核查账戶;

5.便利企業分支機構貨物貿易外匯收支名錄登記;

6.允許承包工程企業境外資金集中管理。

跨境投融資方面6項措施為:

1.允許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以資本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

2.擴大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便利企業使用資本項目外匯收入及其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進行境內支付;

3.便利境內機構向境外投資者轉讓境內企業股權所得轉讓對價款的結匯使用,允許外國投資者保證金在競標成功後用於其出資、結匯支付等;

4.將企業外債注銷登記下放銀行辦理,試點取消企業外債逐筆登記;

5.取消資本項目外匯账戶開戶數量限制;

6.開展銀行不良債權和貿易融資等跨境轉讓試點。

允許部分外資依法以資本金進行境內股權投資

12項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中,值得注意的一條是“取消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境內股權投資限制”。

具體內容為:

在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外商投資性公司、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可依法依規以資本金開展境內股權投資的基礎上,允許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在不違反現行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且境內所投項目真實、合規的前提下,依法以資本金進行境內股權投資。

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以資本金原幣劃轉開展境內股權投資的,被投資主體應按規定辦理接收境內再投資登記並開立資本金账戶接收資金,無需辦理貨幣出資入账登記;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以資本金結匯開展境內股權投資的,被投資主體應按規定辦理接收境內再投資登記並開立“資本項目-結匯待支付账戶”接收相應資金。”

這意味著,中國將允許更多外商公司投資國內公司,是中國一系列開放金融市場、吸引境外資本努力的最新舉措。

此前,只有具備“投資”經營範圍的外商投資企業才能開展股權投資。但事實上外商投資企業想獲得“投資”的經營範圍很難。

根據《關於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規定》,外商投資性公司存在“申請前一年度該投資者的資產總額不低於四億美元”、“在中國境內已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其實際繳付的注冊資本的出資額超過一千萬美元”等非常嚴格的門檻限制。

現實中很多外商投資企業都有拓展境內業務、再投資的需求,但受限於經營範圍而難以實現。外匯局取消限制、推出新政後,一般外商投資企業能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股權投資,解決了這類企業的燃眉之急。

10月23日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便作出部署,要做好穩外貿工作,確定了將優化外匯管理措施,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

其中提到,要進一步完善出口退稅、貿易融資、信用保險等政策;推動構建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等建設;增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盡快頒布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所得稅核定徵收辦法;要加大適應中國國內需求的農產品、日用消費品和設備、零組件等進口。

自貿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文件密集頒布

進入2019年下半年以來,多地自貿區外匯管理政策升級,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7月份以來,上海、廈門、福建、天津、廣東、深圳等地相繼印發了《進一步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下稱《實施細則》)的通知,分別針對上海自貿區、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福建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廣東自貿區廣州南沙新區及珠海橫琴新區片區、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

這些自貿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的相關文件中,就包括10月23日常務會議提及的部分措施。例如:

資本項目業務方面,允許在區內試點實施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

區內企業的外債注銷登記業務可由外匯局轄內任一銀行直接辦理,取消企業辦理該業務的時間限定;

允許區內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按規定將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或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依法用於境內股權投資等舉措。

區內主體可在線上申請行政許可業務,如進出口部門名錄登記、境內個人參與境外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登記等;

7月12日傍晚,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宣布印發《進一步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4.0版)》(下稱《實施細則》),從簡政放權、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總部經濟發展、離岸金融服務四個方面為上海自貿試驗區創新試點增加新動能。

深圳外匯局則印發了《深入推進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實施細則》,一批先行先試政策落地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包括資本項目外匯資金使用、股權投資、跨境融資等多個方面,進一步便利區內企業。

多項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並舉

直接投資方面,外商投資法、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分別作出調整。對外資要真正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對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非禁即入”。

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今天的國務院政策通氣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已經減到40項,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減到了37項,製造業領域基本放開。

同日,國務院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簡稱《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指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促進外商投資,平等對待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預計下一步,配套的外匯管理措施也將頒布。

金融市場方面,9月10日盤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消息,作為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這也是去年以來,繼被納入明晟(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等國際主流指數之後,A股國際化的又一重大進展。

今天,國家外匯管理局總經濟師兼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10月25日在2019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形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有利於跨境資金平穩流動和國際收支結構優化。一是有利於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資中國市場;二是有利於提高境外資本來華投資的穩定性;三是有利於促進中國金融市場發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