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將發布 過渡期或延長

3月28日,牽動著百兆元市場神經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深改委)審議通過。記者獲悉,過渡期有可能改為從發布之日算起,並且設定了比較長的期限,以使得市場平穩過渡。

估值方法或明確

對於銀行資管而言,去年11月17日資管新規公開征求意見時,最關心的問題就包括銀行理財淨值化管理後,必須採用什麽估值方法。這決定了銀行理財淨值波動情況及其產生的後續影響。

據接近監管人士及機構人士透露,新規擬補充說明,部分非標可以用成本法估值,但有一定限制條件。若按此規定,銀行挑戰不小。“其實不管用什麽估值方法,在淨值化轉型過程中,預計銀行理財一定會面臨規模收縮的一個過程。”某股份行資管部高管表示,銀行理財短期內可能在負債、資產兩端同時面臨“回表”。

接近監管人士還透露,新規還擬加強對資管產品的審計要求,或進一步明確審計周期。據銀行資管業內人士介紹,當前銀行理財產品審計,一般都不是以理財產品為對象,而多在總行層面按照整個部門的投資運作一起審計; 且審計頻度也較低,若按照一年一審,則很多產品到期結束也未經審計。

平安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郭新忠曾指出:“比如在理財產品估值方面,按照會計準則精神,如果攤余成本法和盯市法的估值偏離達到一定程度,就應轉為盯市;在資產分類方面,持有至到期的資產實際賣出達一定比例,就應全部重新歸類; 在剛性兌付產品管理方面,若能夠證明其佔比超過一定比例,就不能在表內終止確認等。如果這些會計準則的要求能夠嚴格執行,相信會重塑資管業態,當然這需要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的共同努力。”

市場衝擊有限

去年11月,央行協同三會和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意見征求稿)》,公開征求意見。諸多金融機構都提出了反饋意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2018年1月時稱,已經征求到1300多條意見。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稱,2017年底銀監會下發檔案對通道類業務予以規範,多家信託公司已經開始主動壓縮通道業務,另外杠杆方面,部分地方監管已經開始規範證券投資類信託計劃的杠杆率,由於已經頒布不少相應規範,預計未來資管新規落地對市場衝擊有限。

農業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彭向東稱,去年征求意見稿出來後,大家提了很多意見,已經有了預期,各家也在比照新規從嚴的要求謀劃轉型方案。“資管新規是框架性的要求,最終還有行為監管,現在銀保會剛剛設立,機構設定、人事安排、細則等還會有一系列影響,所以後續還要進一步觀察。”

當前上市銀行進入年報密集披露期,多位銀行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資管新規總體而言對自身業務衝擊不大。 21世紀經濟報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