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聲入人心》:中國有美聲

撰文:曾於裡

湖南衛視推出了全新音樂類綜藝《聲入人心》,這是國內首檔原創聲樂競演節目,聚焦的是美聲這一相對小眾的唱法。節目中,廖昌永、尚雯婕、劉憲華3位出品人將在100天內,對36位演唱成員進行分組打磨、陪伴成長。經過10輪訓練,評選出10次TOP6首席,最終的6位首席演唱成員,將獲得大型美聲音樂會全國巡演和發行音樂專輯的機會。本以為美聲的小眾會限制節目的傳播,但《聲入人心》甫一播出便在互聯網上走紅,也許可能複製《中國有嘻哈》帶動嘻哈走紅的奇跡。

《聲入人心》海報

音樂類選秀是中國綜藝市場類型化程度最高的種類之一,從《超級女聲》開始,到之後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蒙面唱將猜猜猜》《金曲撈》《明日之子》《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每一檔節目在賽製、舞美、選手等方面都有所側重和創新,但它們都沒有脫離流行音樂的一畝三分地。流行音樂選秀市場迅速飽和,優秀的歌手資源幾被耗盡,經典的華語流行老歌也快被淘盡了,隻消耗不生產,流行音樂選秀後繼乏力,天花板效應已經顯現。

《聲入人心》具有開拓性的地方在於,它突破了流行音樂這一維度,聚焦的是美聲這一為多數觀眾所陌生的新世界。《中國有嘻哈》讓小眾的嘻哈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這讓製作方嗅到了多元化音樂市場的可能性。隻不過與嘻哈相比,美聲與年輕人的隔層更厚。當今樂壇三種主流唱法,即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通俗唱法)。流行唱法大眾最為熟悉,普通人隨便哼兩句也可以歸為流行唱法;民族唱法吸納了戲曲、曲藝、民歌等因素,具有中國特色,觀眾也不陌生;美聲唱法來自於西方,具有相對高的演唱門檻,多用於演唱古典音樂,曲高和寡,一直不太被普通民眾所接受。老一輩還知道帕瓦羅蒂廖昌永戴玉強殷秀梅,90後、00後可能就覺得很陌生了。

參加《聲入人心》的選手被稱為“三高”

從《聲入人心》的選手,也能夠窺見美聲的專業性。不同於流行音樂選秀,選手幾乎沒有門檻的限制,廚師司機保安農民學生,想唱就唱,只要唱得好就有機會。而這回《聲入人心》的36名選手,則被稱為“三高”選手,音樂專業素養高、演唱音域高、身材顏值高,隨便挑一個都是畢業或就讀於國內外頂尖音樂學院的高材生,比如伯克利音樂學院、朱莉亞音樂學院、烏克蘭利沃夫國立音樂學院、維也納普萊納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

《聲入人心》首期開場有這樣一段畫外音:“我是站在追光之外的追光者,他們說不夠流行就不夠資格,他們說高雅冬眠你休想叫醒。”《聲入人心》想做的是,將曲高和寡的美聲帶出圈層,讓更多人了解美聲、接觸美聲、熱愛美聲。讓美聲“流行”起來,受益的不僅是閱聽人,也是美聲本身。毋庸諱言,美聲當下的境遇非常尷尬,唱法導致聲音辨識度太低、歌曲更新速度基本停滯讓選手無歌可唱,沒有新鮮的血液流動,藝術家不出去,老百姓進不來,原本小眾的美聲愈發小圈子化,越來越近於孤芳自賞。

《聲入人心》同樣不能免俗地打起了“小鮮肉”牌

而從目前的反饋來看,《聲入人心》的嘗試可以說是成功的,觀眾紛紛在網上留言,“沒想到小眾的美聲這麽好聽”“好聽得起雞皮疙瘩”“沒想到唱美聲的人這麽帥啊”。除了音樂性本身外,顏值是《聲入人心》主打的另一個策略,選手大多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小年輕。在這樣一個男色消費時代,“小鮮肉”往往能夠吸附巨大的流量,《聲入人心》在互聯網上的高討論度,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選手中有不少唱得好又長得好的“小哥哥”。據說節目在海選選手時,淘汰掉了不少長得老和“土”的選手,這聽上去頗為殘酷,但當觀眾的主流審美是唇紅齒白、濃眉大眼、玉樹臨風時,只有討好觀眾才能贏得市場。這是《聲入人心》的妥協和不徹底之處。

《聲入人心》也招致了不少批評,專業人士的批評最為尖銳。尤其是跟韓國的同類型節目《the master》相比,《聲入人心》的演唱雖能夠吼住普通觀眾,但從專業角度看,就太不專業了;它也就是讓普通觀眾看個熱鬧,看完很多人對美聲仍舊一竅不通。這其實是部分事實,《聲入人心》娛樂性有余,專業性略顯不足;雖然節目組後期頗為精心地備注了“高音降E+14拍”“HighC+7拍”等花字,很多人依舊一頭霧水。

《聲入人心》隨處可見的專業術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公眾的“美聲教育”

但換個角度想,30年前,當不少人第一次聽到港台流行音樂時,他們同樣一頭霧水,通過綜藝節目將大眾審美拉到了能夠分辨出好壞的層次,中國流行音樂用了10多年時間。同樣地,我們又怎能指望觀眾通過一檔美聲節目,立即對美聲了如指掌呢?《聲入人心》的意義不在於一步到位,而在於,它願意嘗試讓美聲走進觀眾,讓觀眾走近美聲。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