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殺不死的共享充電寶:一個“怪獸”遠遠不夠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李曉蕾 薛鈺潔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頭圖|視覺中國

  很少還有人記得,2017年,共享充電寶行業處於鏖戰之中,補貼讓價競爭還是推廣品牌的門路之一,小電、怪獸充電先後推出過“一分錢一小時”的充電活動。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充電寶從一開始就有明晰的商業模式,收取租金。這就導致,入行容易,做大卻很難,品牌九死一生。

  兩年之後,行業呈現穩定的“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競爭格局,當時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共享充電寶行業會以其中某兩家合並,或者其中一家被巨頭收購作為結局。事實上,投資人、企業間也曾商討過相關的可能性。

  最終的結果是,合並雖未成,但頭部四家公司卻默契地先後多次提高單價,以確保企業活下來,更大程度地盈利。

  共享充電寶從起初的1元每小時,普遍上漲到了3-4元每小時,為了降低用戶對漲價的體感,品牌還將租賃計費標準的價格展示為半小時。而在一些景區、車站等高人流量場景,甚至出現了每小時10元的高價。

一位網友截圖顯示,鄭州火車站有共享充電寶租賃價格為10元每小時一位網友截圖顯示,鄭州火車站有共享充電寶租賃價格為10元每小時

  租賃價格逐漸增長,用戶頻頻“叫苦”之下,“三電一獸”卻都活了下來。今年,小電科技也已經進入上市輔導階段,準備在A股創業板上市。怪獸充電宣布赴美上市,怪獸充電提交的招股書讓行業開始注意到,共享經濟領域出現了唯一一個已盈利的“幸存行業”。

  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讓共享充電寶行業經營模式遭遇質疑,雖暴利,實際卻在為商家打工;同時暴露的問題還有,租賃收入佔據極大比例,行業其他盈利模式尚處早期探索階段;除此之外,因漲價導致的各種輿論質疑,以及在二三線城市以及下沉市場,還有層出不窮的充電寶品牌,都在蠶食頭部品牌的市場份額。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今天的共享充電寶市場,還遠不是終局。

  燒錢,也暴利,毛利率84%

  共享充電寶曾經是資本競相追捧的寵兒,而融資之後,燒錢快速擴張,也是這一賽道在發展初期的一大顯著特徵。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3到5月,將近40天的時間裡,共享充電寶行業獲得了11筆融資,總融資金額為12億元。遠高於共享單車行業初期所拿到的融資金額。

  在這一年,共享充電寶無疑是最受資本寵愛的新經濟物種,僅是“三電一獸”四家公司,就有10起融資發生在2017年,佔比高達7成。

  2020年,美團入局共享充電寶,曾一度成為行業的“不穩定因子”,外界普遍認為,美團再次重啟充電寶業務,很可能會打破市場上已經穩定的“三電一獸”局面。

  去年3月,美團共享充電寶事業部正式成立,低調鋪量兩個月後,才正式對外公開。Tech星球了解到,美團內部架構中,共享充電寶事業部與共享單車事業部平級。年底之前,美團共享充電寶業務就已經實現了盈利,而共享單車仍處於虧損中。

  這足以佐證,共享充電寶的模式促使其回本周期之快。行業中普遍的共識是,共享充電寶回本周期平均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同時,還有行業人士稱,通常,共享充電寶的使用周期在2年左右,耗損率極低,因為很大一部分共享充電寶在多次租賃後,最終會被消費者以99元買斷。

  舉例來說,根據怪獸充電財報,2020年,其充電寶銷售收入佔2020年總收入的2.89%,按單個充電寶售價99元來換算,這一年,怪獸充電寶的銷售量就達到了820萬個。用小米充電寶來做對比,小米10000毫安充電寶售賣價格僅為99元,與共享充電寶普遍的5200毫安價格相同。

  對於共享充電寶品牌品牌來說,大多數充電寶都在市場上流通了一定的時間,這部分收入幾乎可以算得上淨賺。

  要知道,在2020年,怪獸充電的毛利率雖較去年有所下降,仍高達84.67%。

  艾瑞谘詢《2020共享充電寶研究報告》中提到,在直營模式下,共享充電寶毛利率至少能達到24.85%。而各項成本中,設備成本僅為15.4%,商戶成本佔據最大頭,將近48%。換句話說,共享充電寶品牌賺來的錢,其中有一半被商戶抽走。

  這一點在怪獸充電的招股書中也得到印證。根據怪獸充電招股書,2020年,怪獸充電研發開支僅為7094萬元,總營收達到28.09億元。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營收還因為2020的疫情而有所折損。

  營收增加的同時,投放點位的激烈費用也大幅上升,從2019年的9.276億元上漲至2020年的15.76億元,同比增加70%。

  而這些激勵費用,都流向了大小商家,包括共享充電包的傭金和入場費。這就造成了共享充電寶為商戶打工的局面。怪獸充電這一費用的激增,也與2020年的市場競爭局面有關。

  實際上,擴充點位是充電寶品牌擴大規模的不二途徑,針對商家傭金及入場費支出在未來長期內都很難解決。遇到核心位置、商圈,高流量的商家與場所時,共享充電寶企業的入駐成本就會自然增長。尤其是,當行業中來了勢力更強勁的攪局者——美團。

  美團的策略是流量的置換,此前有報導中提到,如若商家與美團簽約共享充電寶,充電寶每使用一次,美團和大眾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得越多,餐廳的排名就越靠前。對於很多商家來說,這一點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而無法在流量上為門市提供助力的其他充電寶品牌,就不得不以增加入場費以及提高銷售分成的模式來與頭部商家門市進行談判。一些營收極高的夜店、酒吧、KTV等消費場所,不僅可以拿到高達數十萬的進場費,還可以獲得最高80%的銷售分成。

  為了進駐這些門市,共享充電寶品牌就不得不讓出利益,把已經放在自己碗裡的蛋糕再分出去。

  瘋狂的充電寶生意,下沉市場小品牌湧現

  在瘋狂的充電寶賽道上,競爭從未停止過。

  Tech星球注意到,在許多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除“三電一獸”外,還有諸多相對規模較小,但在區域上野蠻生長的充電寶品牌,也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分走充電寶行業的暴利。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超520家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的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大多為2017年之後注冊,2017年新增相關企業超過120家。2020年1-11月,我國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注冊量達70余家。

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注冊分布。數據來源:天眼查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注冊分布。數據來源:天眼查

  拿深圳來說,除去來電、街電之外,如倍電、瞎充、缺電等一批小型共享充電寶品牌,正在另辟蹊徑,通過代理商模式將自己的產品送往下沉市場。

  與直營模式不同,代理商模式更低投入地打開市場,品牌承受的資金壓力也相對較小,但很難形成全國範圍內覆蓋的大規模。這些品牌招募的代理商,多在下沉市場擁有本地的資源和人脈,促使充電寶網點鋪設和地推更加高效和靈活。

  但許多區域充電寶品牌,更想做的是銷售充電寶的生意。深圳一家充電寶品牌商代理商招募人員,自稱有356個代理商,他告訴Tech星球,他們的合作模式通常為兩種,一是鼓勵商家直接購買,一台充電小機櫃900元,8個充電寶。而是與商家合作,充電寶免費提供,但營收需要五五分成。招募人員會反覆建議,強調推薦第一種模式。

  另一家品牌則表示,代理商通過直接購買充電寶設備去鋪設點位,在回本後只需向運營方繳納10%的分成。倍電工作人員舉例說,一位青海的代理商,向當地縣城的理發店、小飯店等投放充電寶,效率可以達到一天投放幾十台。

  同時,這部分企業大多提供共享充電寶代工的服務,支持OEM貼牌合作或根據共享充電寶的具體需求做產品的二次開發。

  這種小而散的充電寶品牌在市場上數不勝數,某種程度上,這也在表明,共享充電寶行業與計程車行業類似,市場上並不缺乏區域性的品牌,在頭部品牌激烈廝殺時,無數小品牌在角落中共同蠶食市場。即便是自稱行業第一的怪獸,也僅僅佔領了34.4%的市場份額。

  為更大程度壟斷這一暴利生意,頭部品牌之間的廝殺也一直在持續。

  共享充電寶的技術門檻低,極易引發專利紛爭。2017年開始,共享充電寶行業內的專利大戰就持續不斷。從天眼查可以查詢到,來電先後狀告了雲充吧、街電、友電、怪獸充電、小電等競爭對手品牌,多是涉及專利訴訟。

  共享充電寶規模大小很大程度上仰賴地推能力,點位是市場份額之爭中的重點。這就導致在很多地區,各個品牌之間為掠奪市場,互相惡意詆毀,甚至惡意毀壞、偷竊對方設備。地推人員剪掉競爭品牌充電線、撬電池、用502膠水粘住充電頭等新聞並不罕見。

  去年7月,福建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就審理了一起類似案件,深圳市某充電寶企業13次將競爭對手放置在本地區的共計52個充電寶,暴力拔出去後丟棄。去年9月份,也有媒體報導,小電科技的員工接連偷竊100多塊街電充電寶。

  根據艾瑞谘詢的數據,未來幾年共享充電寶行業將保持50%到80%的增長趨勢,市場遠遠沒有到達飽和狀態。這意味著,這場關於“紅慌”——看到電池電量顯示為紅就感覺到慌張的生意之爭,不過隻到了中場。

  一味的漲價,不是救命稻草

  知名投資人朱嘯虎是早期的共享充電寶布道者,2017年,他曾經透露過多個數字,三十分鐘就決定投資共享充電寶企業,他還曾放話預測:六個月戰爭就將結束。

  但實質上,到今天,五年過去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戰爭,仍遠遠無法決出最終的勝負。朱嘯虎所劃定的六個月時間點後,共享充電寶行業坐在了投資機構的冷板凳上。

  直到2019年之後,隨著普遍漲價,共享充電寶脫離“一元生意”的困局,漸漸獲得盈利的能力後,資金才重新流到共享充電寶的池子中。

  共享充電寶頻繁的漲價,也招來輿論質疑。

  有網友算了一筆账,對比普遍每小時3-4元的充電寶,特斯拉Model3電動車使用公共樁充電,每小時電費僅為2.6元,“價格堪比特斯拉”。而很大程度上,充電寶的漲價不過是充電寶品牌,為彌補市場競爭成本而做的止血措施。

  從營收構成來看,怪獸充電就高度依賴移動設備充電收費業務,2020年為27.12億,佔總營收96.5%,這一比例在2019年為95.2%,同樣是絕對佔大頭。但整體淨利潤並沒有因為漲價而提升,主要原因是,2020年,怪獸充電在加速布局POI(商戶點位)數量,這一年,光是合作點位增加了7.6萬。

  與此同時增加的,還有為拿下合作點位而提供給商家的激勵費用。財報顯示,怪獸充電的入場費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3.8億元,增長2.6倍。支付給合作夥伴的傭金從則2019年的8.22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11.96億元,增長45.5%。對於怪獸充電,乃至整個行業來說,POI成本的增高無疑都是行業沉重的枷鎖。

  怪獸充電雖也在嘗試包括推出聯名款充電寶,小程序載入廣告等方式創造收入,但始終只能佔據營收大盤的一小部分,僅在1%左右。共享充電寶企業顯然早已清楚這一點。

  小電創始人唐永波曾經提到,會提供金融類的消費貸場景,“三四線城市的用戶打算買一輛電動車,想借幾千塊錢,我們會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2020年2月接受Tech星球採訪時,也曾表示,“這段時間,純線上業務,比如內容、視頻、食品、閱讀、遊戲、音頻、讀書,我們也會從這些業務來思考小電未來業務切入點。”

  但在商業模式模型尚未跑通前,共享充電寶都不過只是一門租賃生意,真正分走共享充電寶市場蛋糕的,似乎成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商家。

  對於怪獸充電來說,爭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也不過是在行業競爭中率先獲得更多的資本注入,以及品牌曝光。雖然行業毛利高,但是壁壘低,為商家打工的現狀難以改變,用戶端高至3-4元每小時的單價,似乎也已經沒有更多上漲的空間。

  去年,美團的入局顯然讓共享充電寶企業們更加感知到威脅,一邊是疫情帶來的營收損失和閉店商家的點位減少,一邊是美團入局,明顯的資金優勢和餐飲外賣的巨大流量池,還有美團在市場中被實踐的強勁地推能力。

  競爭仍在加劇。網絡上絕大部分的共享充電寶的代理招聘廣告,幾乎都在釋放“一本萬利”的訊號,零門檻、一月回本、百億市場。

  而真實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卻在靠漲價,一次又一次續命,提高收入。共享充電寶行業顯然不能只是把錢從用戶手裡賺過來,揣進了商家的錢包裡。找到更穩健和多元的盈利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