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充電寶憑什麽逆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羅超

2017年5月4日,在陳歐宣布街電獲得聚美優品3億元融資後,王思聰在朋友圈立貼:“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兩年後,共享充電寶卻活得很好,2019年3月,街電COO何順對《晚點LatePost》記者表示,共享充電寶行業頭部玩家已基本實現盈利。

共享充電寶這事兒,成了。

共享充電寶的逆襲

9月,在一片漲價聲中,共享充電寶行業再次受到關注。多家媒體報導稱一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共享充電寶已漲價到3-4元/小時,微博上網友吐槽遇到了8元/小時甚至12元/小時的共享充電寶。

這還不算誇張。前段時間我去廣州一家醫院發現,一個不知名共享充電寶單價已高達4元/15分鐘,算下來,一小時單價已在16元。而且該共享充電寶采取固定式設計,你只能站在立樁旁邊充電,還得看著螢幕上的輪播廣告。我當時心裡就吐槽,這TM簡直就是搶錢。現在看來,原來不只是這家醫院,移動充電都跟豬肉一樣,曾經是看似日常的消費,卻在一夜之間變得奢侈。

都是帶著“共享”名義的“無人租賃”經濟,共享單車與共享充電寶兩個行業的命運卻相差甚遠。

2017年,王思聰不看好共享充電寶時,正是共享單車補貼大戰最瘋狂的時候,當時,不論是ofo還是摩拜單車都處於高光時刻。2017博鼇亞洲論壇上,ofo創始人戴威成最年輕企業家,意氣風發的他,在當時立下了一個FLAG:2020年將不會有人再買自行車。6月,馬化騰和朱嘯虎在朋友圈爭論的話題是摩拜和ofo誰是第一以及誰的商業模式更好,當時,共享單車是互聯網行業最熱賽道。到了年底,情況急轉直下,ofo與摩拜單車資金告急,押金難退等問題紛至遝來。2018年4月摩拜被美團收購算是找到下家,不那麽幸運的ofo走上艱難的自救道路。

儘管今天共享單車市場還有青桔、哈囉等玩家在混戰,但行業整體在煎熬,殘局難下。共享單車當年可是資本心頭好,現象級賽道,阿里騰訊兩大巨頭重注,多個玩家喊出了成長為百億美元公司目標,今天市場卻略顯尷尬,行業都在迷茫,整體趨於理性。

共享充電寶卻從不被看好到今天漸成氣候,Trustdata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國內充電寶市場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1.33億,2018平均月度用戶數也超過了1個億,“三電一獸”四分天下:街電市場份額28.6%,小電27.0%,怪獸充電25.1%,來電15.6%。收購摩拜單車重押共享單車賽道的美團,也正準備在全國範圍大規模重啟共享充電寶項目,這是美團第三次啟動這一項目,美團對市場有了新的判斷。

共享充電寶,很有可能會成為無人租賃式“共享”經濟這一波潮流中最大的贏家。為什麽我們會高估共享單車,低估共享充電寶?為什麽共享充電寶可以逆襲?

共享充電寶如何成了?

當初人們不看好共享充電寶的理由,大抵如下:第一、手機續航在變長,人們對充電寶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弱;第二、就算需要充電寶,自己買一個幾十元的隨身攜帶就可以,憑什麽要花冤枉錢啊?第三;就算想要使用充電寶,誰願意給押金做韭菜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然而市場卻將華麗的數據摔在了唱衰者的臉上,人們高估了手機續航進步的速度,卻低估了用戶的懶惰程度。

發布會上手機公司都會強調新品續航的提升,比如最近的iPhone 11發布會,蘋果就吹噓iPhone11續航比iPhoneXR多了1小時,iPhone11Pro增加了4小時,ProMax增加了5小時。如果你將蘋果關於續航吹過的牛做一個統計就會發現,iPhone今天的續航已超過三天,但事實上智能手機基本都免不了一天一充,iPhone也不例外,在外面你會用4G、用GPS、會高亮螢幕,你會一直用手機,電量就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刷刷刷往下掉,有時候手機還有50%的電,就開始出現“續航焦慮症”。

充電寶是剛需,在鋰電池後的新技術出來前,依然會是剛需。然而,越來越多用戶不願意帶充電寶出門。智能手機一直在努力乾掉用戶錢包和鑰匙,取代銀行卡、取代公交卡、取代身份證、取代鑰匙,既然錢包鑰匙都不願意帶,誰願意帶個沉甸甸的充電寶呢?

女生出門都會帶包,但她們包裡永遠塞得滿滿當當,一般沒有充電寶的位置;男生出門要麽不帶包,帶包也懶得帶充電寶。自帶充電寶回家還要補電,麻煩。你看刷臉支付正在高速普及,帶著手機的人們都懶得從荷包裡掏出手機展示二維碼,甚至拿著的手機都懶得解鎖,科技在培養人們的惰性,讓懶惰的人們更懶,這個速度和程度是超出你我預期的。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懶,懶人經濟的蛋糕比你想象的要大。

而且共享充電寶使用門檻在降低。微信和支付寶小程序的普及,免除了用戶安裝App的煩惱,支付寶信用分的普及則讓免押金成為共享充電寶的標配,根據Trustdata在《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中給出的數據,2019年共享充電寶信用免押金訂單佔比已達到95.4%,微信支付也正在加快信用支付的步伐。共享充電寶的使用門檻降低了,用戶不用擔心自己成為韭菜。

以我個人為例,當初我認為我不可能是共享充電寶的目標用戶,我習慣帶充電寶出門。有一個朋友送了一張面值200元的共享充電寶儲值卡給我,我當時一臉懵逼:這貨還需要儲值卡?當時共享充電寶很多是前一個小時免費的,我猴年馬月才能用完啊?後來體驗了就一個感受:真香!共享充電寶成了我的習慣,有時候車在商場停車場,充電寶在車裡我都懶得拿。現在,那張儲值卡早已用盡,現在我自己花錢用著“高價電”。

用戶有剛需、使用門檻降低這兩個特質在共享單車上同樣存在,為什麽共享充電寶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漲價,為什麽共享充電寶就可以率先實現盈利,為什麽共享充電寶這個行業可以逆襲呢?

充電寶憑什麽逆襲單車?

表面上的原因很容易找到。

共享單車硬體成本更高,風吹雨淋容易破損,用戶隨地擺放會影響公共交通,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做線下的運營和維護,因此很難盈利。反觀共享充電寶,基本只需一次性的硬體和部署投入,只要有合適的定價和足夠的訂單,就可在產品周期內實現盈利。

但深層次看,原因卻不止於此。

共享充電寶的運作體系中,各地代理商、商家跟平台都是共同利益者,代理商和商家會參與到共享充電寶的收益分成中,對於商家來說,共享充電寶是其服務能力的加分項,因此一般都不排斥。正是因為這樣的運作體系,讓平台變得更輕,代理商扮演拓點和維護角色,商家則負責看護,市場投站和維護成本都低了不少。

共享單車非常考驗用戶素質,是否破壞單車、是否給車上私鎖、是否不按規範停車,平台都很難去約束用戶,這增加了平台的風險成本。共享充電寶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它都擺放在有人盯著的場所,比如餐廳、商場等等,這些點位是利益共同體,這時候,用戶想要破壞都很難。

在共享單車運作體系中,共享單車平台的共同利益者只有一個,就是城市管理者。共享單車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補充,然而卻帶來一些交通問題,比如亂停亂放問題,正是因為此,越來越多城市對共享單車采取準入、招標製,限定數量的同時提出較高維護要求,這進一步增加了平台成本。

可見,共享充電寶不只是財務模型更優,其運作體系也更輕一些,具備更好的盈利基礎。

被小瞧的場景壟斷能力

當市場教育成熟後,頭部平台互們開始有默契地共同漲價,作為其利益共同體的代理商和商家自然是支持,而消費者卻沒有更多選擇,共享充電寶將進入規模盈利階段。

對於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漲價潮,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是CPI,什麽都在漲價憑什麽充電就不能漲價?然而事實上卻不是如此,雖然共享充電寶目前是“三電一獸”四分天下,但本質上每一家都實現了特定空間的場景壟斷。

你會發現,一個商場,一個餐廳,一個樓層,往往只有一個共享充電寶品牌存在,一個品牌拿到一個點位的準入,如果可以,自然希望排他,這樣用戶就只能用自家的充電寶,而且事實上,自己擁有了定價權。為什麽我在廣州某醫院看到的共享充電是4元/15分鐘,在馬路對面的商場卻只有2元/小時?因為一個共享充電寶壟斷了一個地方,就掌握了定價權。

有人說,你漲價了我不用就是,但正如前文所言,你使用共享充電寶就是要圖方便,手機沒電時讓你穿過一條街去用便宜幾元錢的充電寶你還方便嗎?

注意:定價權不是無限上調價格,而是采取適當的定價模型中讓平台的利益最大化。共享充電寶漲價到8元/小時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人是不會用的,但平台如此定價,是基於大數據去分析,基於這一地點的人流量、消費水準、用戶歷史行為綜合定價,實現平台利益最大化。平台不會去關注你一個人的決策邏輯,只會看全局最優。一個商場的共享充電寶是8元/小時,隔壁餐廳卻可能只有4元/小時,這就是數據的力量。

基於場景空間壟斷的商業模式,不是共享充電寶首創。在好點的餐廳,你買一罐可口可樂要5元;在五星級酒店的冰箱裡,一罐可口可樂要20元;在高端酒吧,你點一罐可口可樂要50元。同樣是一杯可樂,不同地方不同價格,就是因為場景不同,價格不同,共享充電寶能夠漲價道理是一樣的,說得更直白點,這就是“坐地起價”。

如果是涉及到公共服務,“坐地起價”是不對的,有一次看新聞,有個城市的房產交易中心的複印費用高達20元/張,市場價才1元/張,這是在城市公共資源的基礎上,自然是不合理的,同樣,如果是在醫院、車站這樣的公共場所,共享充電寶定價十幾元/小時,物價部門恐怕不會坐視不管。

不過,某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內部人士對羅超頻道表示:很多人以為共享充電寶漲價是平台的單方行為,但實際上,商家會擁有最終定價權,他們基於分成策略可能會自己漲價,賺取更多分成,漲價的錢不一定是我們賺走了,這就像五星級酒店冰箱的可樂一樣,進價是一樣的,賺錢的是酒店。

共享單車,卻不具備這樣的場景壟斷能力,一個地方不大可能只有一種顏色的共享單車,畢竟共享單車承載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角色,共享單車很難“坐地起價”,其價格回歸到合理水準已經引發一堆吐槽,消費者有選擇,就很難定高價。

場景壟斷能力,是共享充電寶真正的核心價值。

從共享充電寶逆襲共享單車來看,資本的判斷、巨頭的判斷、大佬的判斷都不一定是對的,市場才是唯一的終極裁判。共享充電寶的故事沒有共享單車的“連接城市生活”、“城市出行最後一公里”這麽性感,共享充電寶對於巨頭而言沒有類似於移動支付入口這樣的核心價值,然而,卻可以實打實地賺錢,是一個很好的生意。

或許正是看清這一點,具備590萬年度活躍商家資源的美團,才要第三次重啟共享充電寶這一業務吧。至於能不能成,則是後話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