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養生之正確的養生方法


徐炎本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寬度

就等你來關注

在精神調養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力求其靜,控制好情志活動,保持精神上的安寧,不可急躁,避免煩擾,讓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起居調養注意「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強調在寒冷的冬天,不要由於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當中國的陰陽轉換機能。所以「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因此要注意早睡晚起,日出而作,睡眠要充足,有益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物過於單薄,室內溫度過低則容易患有感冒同時耗傷陽氣。相反地,穿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指引開泄,陽氣無法潛藏,寒邪容易侵入。所以立冬之後的起居調養要注意「養藏」。

飲食調養應該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養生原則,隨四季氣候變化來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指出:「……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提示我們要少吃生冷食物,但也不要過食躁熱食品,可以適量吃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飲食,同時還要多吃新鮮蔬菜來補充維生素,例如牛羊肉,烏雞,鯽魚,豆漿,牛奶,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要注意我國由於領土廣大,生活環境與習慣也有較大差異,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就有著極大差異;西北地區極為寒冷,進補要使用大溫大熱之品,例如牛,羊,狗肉等;而江南地區雖已進入寒冬,但氣溫要比西北暖和很多,進補要以清補甘溫之味為主,例如雞,鴨,魚類;位於高原山區,雨量偏少並且氣候偏燥的區域,要多吃甘潤生津的果蔬以及冰糖。此外還要根據個人體質差異,在進食當中要有所區別,人有男女老幼之分,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耄耋重延。

搜索公眾號 星火燎原易經文化 加關注哦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