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前7月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分化:中部增速最高,東北下滑

財政收入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備受市場關注。在2兆元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影響下,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普遍放緩,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今年地方財政收入繼續呈現分化態勢。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7個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增幅同比回落5.5個百分點。其中,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增長3.4%、5.4%、0.7%、-1.4%,增幅同比分別回落4.9、5、7.1和7.8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增速最快,東北增速墊底。

今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普遍下滑是一個共同特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規模減稅降費帶來財政收入直接減少,僅今年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兆元(11709億)。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疊加複雜外貿形勢,也影響著財政收入增長。

東部地區財力最為雄厚,其中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北京6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居全國前六,六地收入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近半。

不過東部地區間各省財政收入增速也分化十分明顯。

比如,前7個月,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速為9.8%,而北京收入則同比下滑2.3%。

中部地區財力僅次於東部,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增速最快,但內部增速也明顯分化。

全國只有3個省份財政收入增速達到兩位數。中部的山西是其中之一,前七個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為10.9%。而湖南省收入增速僅有1.76%。

西部財政收入增長幾近停滯,不少省市陷入負增長。

比如,前7個月重慶收入下滑7.3%,貴州下滑5.2%,甘肅下滑3.4%,青海下滑約2.2%。

東北三省中目前吉林和遼寧公布了前7個月財政收入情況。其中吉林前7個月收入同比下滑10.3%,增速全國墊底。遼寧收入同比增長3.2%,不過最為核心的稅收收入略有下滑。

一般來說,中西部地區財政收入自給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支出的比值)相對較低。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現,從2015年開始,中西部財政自給率掉頭向下。2018年中西部和東北省份中,除了山西外,其余省份自給率均低於50%,對中央轉移支付依賴度越來越大。

財科院院長劉尚希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防風險和2兆減稅降費大背景下,地方承受著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換言之就是一些地方公共風險和財政風險在緩慢積累,儘管目前風險可控,但若沒有清醒認識,風險可能越來越大。

為了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中央和省級財政今年加大了對市縣的轉移支付速度和力度,保障“三保”支出(即“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

今年中央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超過7.5兆元、增長9%。其中大部分資金均撥付給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截至7月末,中央財政撥付轉移支付資金為預算的64.9%,比序時進度快6.5個百分點。

對於後期財政收入形勢,地方也有壓力。

江西省財政廳分析稱,在經濟下行和減稅降費等因素疊加影響下,後期財政增收的壓力非常大。財政收入放緩同時,土地市場也不景氣,進一步加劇了市縣財政資金壓力。同時,各級財政“三保”支出、三大攻堅、鄉村振興等資金需求必須足額保障到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較大。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加大開源節流力度,彌補減收缺口,實現預算平衡和財政穩健運行。地方要統籌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按照“縣級為主、省級兜底”的原則,在優化支出結構上多下功夫,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堅持國家標準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切實保障“三保”支出需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