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沈從文:史上最會撩妹的文學大師, 給張兆和的情書令人動容

文 | 宙歌· 主播 | 北辰

與喧鬧的沱江兩岸比起來,位於聽濤山上的從文墓顯得寂靜而冷清。

從虹橋下沿古街下行三公里至聽濤山,行至半山腰,一塊半坍的石碑上書“沈從文墓地”幾字,算是為遊客辨明方向。

幾個農夫和苦工在岩石上坐著乘涼,見有人前來竟有點意外。與古城裡的從文故居比起來,這處更能表達憑吊哀思的墓地可算是人跡罕至。

墓穴不遠處有一石碑,他的表侄黃永玉為他題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是了,與民國時期的大師們相比,沈從文的學歷確是堪憂——不過小學畢業,便草草從了軍。

不了解沈從文生平的人,初知這一點時都會吃驚。

印象中的沈從文溫文爾雅,左手散文大家,右手中國文物及古代服飾研究大師,哪裡有一點當兵的樣子?

更何況,他還寫下了那樣多濃烈醉人的情書情話,被戲稱為史上最會撩妹的文學大師。

哪怕沒有完整閱讀過邊城的人,也定聽說過那行有名的詩句: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稍稍排版,或許就可以輕鬆拿下“最美三行情詩大賽”的冠軍。

那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便是他的妻子張兆和。他這一生寫過許多或濃烈直白、或溫柔繾綣的句子,對象總是張兆和。

一直到2018年了,董卿這樣飽讀詩書的主持人,還在節目中對他的文字一往情深:

“我最喜歡的一句沈從文的情詩,只有十個字,但還是深深打動了我,他說:‘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聽到的人都會覺得柔軟。

沈從文和張兆和算是師生戀,還是胡適給做的媒。

張兆和很有點大家閨秀的矜驕和高傲,追求者眾多,但都不過落下個“青蛙一號” “青蛙二號”……

這樣的惱人備注。沈從文更慘,被兆和的姐姐允和調戲說,這大概只能算是個癩蛤蟆13號。

熱烈追逐後,大事該成了,沈從文對張兆和發出“最後通牒”:處不處,給個準話兒。但他問得謙卑而含蓄,有著十足的體面和曖昧期的小巧思:“請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張允和代妹妹在電報上隻回復了一個字:“允”。這杯甜酒,讓他這個湘西走出的鄉下人,醉了足足一輩子。他叫她三三,她喚他二哥,一聲寵溺,一聲敬仰。

1933年,遠在鳳凰的母親病了,沈從文獨自一人沿湘江上行。舟車勞頓的漫長日夜,沈從文靠畫畫和寫信捱過。這是他和張兆和的第一次長別離,許多流傳後世的美章佳句就是在這期間誕生的。

這部分書信最初收錄於由張兆和整理的《從文家書》中,後幾經再版重編,已有了許多版本上市。

但我最傾心的,還是《我在呼吸和想你》,以沈從文最經典的情句作題,輯選了他們從1931至1961年間的70封往來書信。

這幾乎是他們最美好的歲月,情意拳拳又充滿了煙火氣,比什麽言情小說都好看。

甫一上路,沈從文的第一封信就呢喃著思念:“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麽總想到你。”

這句話初看務虛。我要是張兆和,我定沒有這麽好哄。

然而在結束落款後,沈從文莫名其妙又加了一段,大意是有人媳婦走丟了張榜尋人,他覺得這榜文寫得有趣極了,一字不差地謄抄了下來,說:“三三,我一個字不改寫下來給你瞧瞧。”

這便是“我看到什麽,總想到你”的最好注腳了。初讀,猝不及防就微笑起來。

或許是新婚燕爾便遭遇別離,沈從文的一腔熱忱無處安放,便一股腦兒地宣泄在了信中。

他時而撒嬌,“我手冷得很,得用你手來捏才好”;時而嗔怒,“我不能寫文章,我就給你寫信……這隻手既然離開了你,也只有這麽來折磨它了”;時而故作體貼,“你不要為我難過,我在路上除了想你之外,別的事皆不難過的。”

寫著不難過,字字縫隙裡卻皆是難過。

船行湘西,滿目故土風情,沈從文對家鄉的喜愛與思念越來越盛,便像個小孩子一般,把這寶貝都巴巴地獻給張兆和,事無巨細地為她描摹湘江兩岸珊珊可愛的人事風光,但一想到張兆和不在身邊,又瞬時泄氣:“一切縱妙不可言,缺少個你,還不成的!我要你,要你同我兩人來到這小船上,才有意思!”

不過,沈從文也並非時時都如此濃烈而直白。本質上,他還是一個靦腆的人,否則當年第一次去張兆和班上授課時,也不至於傻傻地在講台上站上十來分鐘,卻連個開場白都憋不出來。

不濃烈表白的時候,沈從文就給張兆和絮叨些孩子氣的家常話。前一封說三三為他準備的被子太冷,後一封就喜滋滋地邀功:

我把船艙前後都封起來啦,再也不冷啦。湘江裡的魚如何鮮美,他要告訴她;

吊腳樓裡的姑娘多麽豪放,也要告訴她;和水手學了十足十的髒話字眼兒,也要新鮮地提一嘴;想起年少時從軍離家的光景,更是感慨頗多,溫柔地算著彼此命運的進程:“那時候你還在暨南讀書吧。”

來回幾十封信,雞毛蒜皮竟佔了半幅。是了,對於熱戀之人,人生無小事。喜怒哀樂,三餐勞作,晨曦暮色,一日中的每秒光景都是值得好好分享的。

還有一些更深的思念,隱藏在看上去無關緊要的廢筆中。

沈從文有一塊手錶,信中常常有時間的記錄。冷不丁地,他落筆寫下:

“三三,這時節還隻七點三十分,說不定你們還剛吃飯!”

“你這時節應當在桌邊做事。我想你一同來,坐在艙裡望那點紫色的小山。”

“我算算你應當在桌邊吃午飯了,我估計你也正想到我……”

“這時已十點半了,我得睡了,希望這個時節你已安睡……”

即時通訊時代,我們喜歡問,在乾嗎?是心照不宣的“想你了。”

沈從文問不了“你在乾嗎”,時空很遠,我的當下是你隔期的往後,那麽遙想你的此時此刻,也算是一種寄托了。還要說“愛”字嗎?不必了吧。

夏目漱石把“I Love You”翻譯成“今夜月色很美”,讓兩國青年津津樂道了許多年——日本人怎麽可能說我愛你呢?夏目漱石如是問他的學生。

東方人如此含蓄,今夜月色很美,我想起了你,這便很好。愛的意味藏在舌頭後面。把目光收回到30年代的中國,這個身著墨色長衫,帶著圓框眼鏡,負手長立在船頭的年輕人,也曾這樣靦腆地訴說思念。

“三三,昨天晚上同今晚上星子新月皆很美……你若今夜或每夜皆看到那顆星子,我們就可以從這一粒星子的微光上,仿佛更近了一些。”

這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了。

木心的《從前慢》膾炙人口,全國人民都會吟唱:“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民國的中國山雨欲來,個人與國家的命運都浮萍飄搖、前途未卜。疾風驟雨的時代洪流中,沈從文慢騰騰而又急切切地給張兆和寫信,有時一天去信6封,無關國事,字裡心裡都是你。

是的,沈從文是撩妹大師,情詩信口拈來。

不過,倘若沒有這些隱藏在冰山之下的愛,恐怕也不過成了“土味情話”了。我喜歡你,像風走了八萬裡,不問歸期——這樣好聽的句子滿網皆是。

群眾集合的靈感當然比一個小小的文人更浩瀚,但沒有哪一句如此走進萬千讀者的心裡。

只因我們知道,若無愛而只是撩,再美的字眼也成了油膩。

沈從文先生,用他的一生做了底。

他對她許諾一生的字眼十分中聽:“在青山綠水之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橋的那頭是青絲,橋的這頭是白發。”

這一生是太短了,不過一行窄窄的橋,我還有許多風景要同你一起慢慢地看,細細地品。

不是這樣的感情,不配說“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

這些年,沈從文與張兆和的愛情故事被大家翻來覆去地寫,一種聲音漸漸佔了主流。

有人雲沈從文是個渣男,婚後不僅讓大小姐與他過苦日子,還與她人搞曖昧,有人惋惜美麗的白月光被糟踐成了柴米油鹽的糟糠,也有人拿張兆和給沈從文的出版後記說事。

那段文字裡張兆和承認自己不曾理解過沈從文。

沈從文是有傳統文人的缺點的。他很有點好面子的陋習,喜歡打腫臉充胖子,還愛收集古董……時代變了,尚存天真,十分不敏感,加上張兆和的出身又不好,於是雙雙下放,又是一段長別離。

那段日子的沈從文潦倒窘迫,有一天張允和去看他,臨走時,他突然說:“莫走,二姐,你看!”他掏出一封信,“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面色十分羞澀而溫柔。張允和想看,沈從文不給,隻熨帖地收在胸膛。

他固執而認真地強調:“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話落便哭了起來,快七十歲的老頭了,一張臉哭得像他手裡的那封信一般,皺皺巴巴。

這是時代的折磨、婚姻的折磨、貧窮的折磨後,雙方無聲的和解。

我們拿放大鏡去看他們的一生,嚴格得像追言情小說的讀者,男主必要深情而專一,女主也得忠貞而善良聰穎。

他們沒有嫌隙,生活也沒有一地雞毛,一切漂亮妥帖得像售樓中心的樣板房。

得知了沈從文曾與別人搞過曖昧,我們大失所望;得知張兆和親口承認並不理解沈從文,又替這位文學大師感慨不值……

沈從文若有知,大概不會喜歡旁人這樣的多舌。

有歉意,他臨終親口說了,握著張兆和的手,神志不清但直抵心靈:“三姐,我對不起你。”

走到理解的彼岸不是那麽容易,但張兆和也還是艱難地抵達了。她整理沈從文的文字,出版《從文家書》,這段後記被後人詬病,我卻十分動容。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承認自己不了解伴侶的,所以我很欽佩張兆和。她的文字誠懇而勇敢——我不夠多、不夠早地理解他。濃縮成三字,也不過一句對不起。

從北平到湘西的迢迢千里,沈從文吃夠了湘水的苦。他了解,船行水中,反覆無常,有險灘,有雷電,有暗流,也有巨浪。

他思念他的三三,知道風暴過後,又必是一個晴朗的好氣象。

內容簡介本書為著名作家沈從文的書信集,收錄了沈從文給張兆和的情書以及張兆致沈從文的部分信件,再現一代文豪的愛與生活。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作者-

宙歌,私奔地球(ID:Sibendiqiu)專欄作者,人文旅行家,精分美少女,總有新鮮視野看世界。十點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