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做腳趾操,健脾養胃抗衰老

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中醫認為,人體的各腳趾都與臟腑相通,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肺、大腸屬金,對應大趾;脾、胃屬土,對應二趾;心、小腸屬火,對應三趾;肝、膽屬木,對應四趾;腎、膀胱屬水,對應五趾。

人的衰老是從腳上開始的。人們有意識地活動腳趾是極少的,加上腳趾位於人體的末端,遠離心臟,致使足尖部的血液循環較差,新陳代謝產物容易淤積下來,久而久之造成足趾產生病理改變,並通過經絡的作用反饋到相應的臟腑器官,產生多種癥狀。所以,有很多病是因為腳趾活動少引起的,如雙腳疼痛、腳趾麻木、多汗、雞眼、腳墊、足跟痛、足跟裂口、靜脈炎、靜脈曲張(尤其是站立工作者)等。有些人的高血壓病就是腳趾或踝關節部位的微循環障礙所致,甚至感冒也是寒從腳起。因此,成年人經常活動腳趾(特別是第二和第三腳趾)可以使體內氣血通暢、陰陽平衡、扶正祛邪,能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脾和腸胃虛弱的人(有腹脹、腹瀉、不思飲食、失眠、多夢等癥狀)更應該經常鍛煉一下腳趾。

活動腳趾的方法非常簡單,最常見又有效的有以下幾種:

1.腳趾抓地 站立或坐姿,將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先用腳趾抓地(意念上要集中在雙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上),然後放鬆。連續做60~90次。在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平底鞋,每日可重複多次。這種鬆緊交替的運動可對經絡產生刺激。

2.腳趾取物 每天洗腳時可在盆裡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在泡腳的同時練慣用第二、三腳趾反覆夾取這些鵝卵石。溫水泡腳有利於疏通經絡,腳趾夾取鵝卵石或其他物體可刺激局部胃經的穴位,堅持練習對胃病患者大有裨益。

3.扳腳趾 反覆將腳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時配合按摩第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此穴管理人脾胃)。可以在看電視或休息時進行。對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對於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後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有一定療效。

4.靜立或靜坐蹺腳趾 站立時兩腳趾同時向上蹺或交替蹺腳趾。坐著蹺腳趾方法同上。在晚睡早起時,可專門抽出一定的時間,用腳趾抓撓或用大趾壓住二趾背,向下彈100~200次。

5.行走間蹺腳趾 走路時,每逢腳離地面的瞬間,腳趾向上蹺一次,跑步時也可以這樣蹺腳趾,上下樓時同樣可以如此。騎自行車時,當向前踏腳踏板時,腳趾向下壓一次,當從下向後上方抬腳踏板時,腳趾向上蹺一次。這個動作既不難又沒有副作用,長期堅持下去,必有收穫。

6.獨立活動腳趾 上了年紀的人,不鍛煉獨立活動的能力,走路、站立時就容易摔倒,其原因之一就是小腦萎縮的速度加快了。中老年人初練太極拳時站立不穩也是這個原因。人的平衡中樞在小腦,經常練獨立動作,會很容易克服這一弊病。所以,老年人要想延緩小腦萎縮,就應該練習獨立動作(初練者需靠近桌子或牆,以防摔倒),方法如下:①一條腿獨立,另一條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關節為軸,腳趾向上蹺,同時帶動腳部向上蹺,然後再向下壓,返至向上為一次。照此動作重複做16次。然後換另一腿獨立,另一腿抬平,按照以上動作,重複做相同次數或左腿多做幾次。②再交換另一腿獨立,另一腿抬平,小腿自然下垂,以踝關節為軸,腳部向裡拐踢毽子,再向外拐,返至向內拐為一次。照此動作,重複做16次。③以踝關節為軸,用腳帶動足部向內旋轉16次。④動作同上,只是改變方向向外旋轉。

腳趾健康法,人人皆宜,從中青年時期開始練更佳。此法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缺乏運動的白領來說,尤其具有積極的作用。冬天氣象寒冷,氣血運行不暢,則更有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人們不要在過飽或過飢的情況下鍛煉腳趾或按摩小腿,以免損傷脾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