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稱為「扁鵲再世」的東漢名醫是誰?

想必喜歡歷史的大家一定都知道張仲景這個人,他是東漢末年時期的一個名醫,醫術高超,對我國的醫學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貢獻,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他是如何對待病人的。

由於張仲景的醫術高明,所以很多人喜歡與他交往。當時有個名叫王粲(音燦)的青年文學家就與他交往甚密。由於二人長期接觸,再加上職業上的習慣,張仲景很喜歡觀其色,切其脈。他辨別出王粲身上潛伏著一種名叫「癘疾」(即麻風病)的病原。在王粲心情愉快的時候,張仲景婉轉地告訴他:「你身上有一種病,比較嚴重,必須儘早醫治,否則的話,將來會眉毛脫落,甚至危及生命。我勸你還是先服一些五石湯。」張仲景並沒有告訴王粲所得的是何種病,但王粲從其談話中得知他說的是「癘疾」。

在當時,得了這種病被汄為是很丟臉的,而且一般人也知道它非常厲害。因此,王粲怎麼也不相信自己會得此病,他以為張仲景只不過在跟他開玩笑,嚇唬他而已。所以,他雖滿口答應服藥,卻並未付諸實施。不幾天,兩人又相聚一處。張仲景看了一下他的臉色,心裡起了疑惑:服了五石湯,為什麼不見輕反見訊了呢?於是問他:「你服五石湯了嗎?」王粲聽後很不高興,心想:為什麼非要與我開這種玩笑呢?

張仲景一再追問,他只好敷衍道:「已經服過了。」張仲景看到他不高興的樣子,又仔細看了一下他的臉色,心裡明白了:他根本沒服。只好懇切地說:「我並非與你開玩笑,你真的是得了此病。如果你再這樣諱疾忌醫,會斷送你的生命。現在服五石湯還來得及,再耽擱些日子,你身體可就要出麻煩了。」可是王粲仍然不信,反感地說道我身體很好,你不必多慮。」張仲景一看無法,只好悲切地離開了他。不幾年,王粲的病情發作,眉毛脫落,不到半年便病逝了。當時有很多人知道事情的始末,雖然惋惜王粲的英年早逝,卻也對張仲景的高超醫術十分欽佩,譽其為「扁鵲再世」。

頭天下了一場大雨,氣象格外晴朗,張仲景便手拿經卷,在花園中漫步讀書。這時家人來叫,有病人候診。張仲景回到屋內,只見兩個病人已到,正大聲地咳嗽著。張仲景忙問其感覺,二人敘述一致:頭痛、發燒、咳嗽、鼻塞,皆因昨日淋雨所致。張仲景又仔細看了一下兩人的面色與舌苔,然後切脈:第一個病人一搭手便切到了搏跳,手腕上還有汗水;第二個病人的脈搏跳得較快,但手腕上沒有汗水。總的來講,二人癥狀、脈象基本一樣。因此,張仲景給二人都確診為感冒,並開了相同劑量的「麻黃湯」,囑其煎服,發汗解熱。

第二天,病人不多,張仲景便抽空去二人家中探望。走進第二個病人家中一看,病人精神好了許多,咳嗽也減輕了。病人高興地說:「服了您開的葯後,出了一身汗,感覺輕鬆了許多。」張仲景知道,這是葯起作用了,因此囑咐他再服一劑「麻黃湯」,等再發一次汗,病就會徹底治癒。接著,又來到了第一個病人的住所。心想:大概病情也會減輕大半。但出乎意料的是,病人仍躺在床上,頭痛更加嚴重。張仲景連忙給他做了檢查,發現病情不但沒好,反而更嚴重了。張仲景這才想起昨天的疏忽,雖然兩人的表象與脈搏相差無幾,但仍有一個重要差別,其中一個手腕上有汗,而另一個則沒有。

因為當時沒考慮周全,引起了今天的後果。於是他連忙改變了治療方法,撤掉「麻黃湯」,改用「桂枝湯」給病人服用。過了幾天,這人的病情好轉了。隨行的弟子頗感不解,問其原因。張仲景笑著回答:「沒有汗的那個病人得的是實症,服了發汗解熱的『麻黃湯』,病情當然好轉。本來有汗的病人是虛症,身體虛弱,再服發汗的葯,身體不就更虛了嗎?病情怎會好轉。『麻黃湯』適合於患實症的病人服,『桂枝湯』才適合於患虛症的病人服。因此我給虛症病人換用『桂枝湯』,治好了他的病。」

張仲景長期行醫,接觸病人,發現了醫學上的一個問題:由於醫生的藥方都是秘傳的,不肯外傳,因此,一般百姓懂醫學的甚少。即使同是醫生,相互之間也只是恪守師規,不能取長補短。醫生們除了繼承師父的傳授之外,也只能通過學習醫書,總結經驗來提高醫術了。但是當時可供人們學習的醫書並不多,特別是臨床醫書就更是鳳毛麟角,處方用藥方面的醫書則多記載單味藥方,很不全面。這種情況很不利於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張仲景覺察出這一點,就立志寫出一部比較完整、比較系統地介紹我國臨床醫學的好書,以利於各派醫家與百姓借鑒。

從那以後,他就將每次治好的病例及藥方詳細保存下來,並把以前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另外還廣泛搜集各種治病的藥方。他持之以恆,博採眾長,終於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此書共16卷,包括《傷寒論》、《雜病論》兩個部分。由於兵荒馬亂,原著曾經散失,以後經名醫王叔和搜集整理,編成了36卷,最後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此書有相當高的價值,是祖國醫學史上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後來被稱為「方書之祖」,其中的藥方被稱為「經方」,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

小編認為,正是因為張仲景這種像扁鵲一樣直言不諱的,並且能夠細緻入微地查看病人的狀況,才能夠寫下那麼多醫學的著作傳給後人。大家認為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