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競選手自白:我不是網癮少年,更不是玩物喪志

作者:冷昊陽

2018年,電競話題很熱。

這一年,電子競技成為亞運會表演項目,中國隊收獲2金1銀,這一年,中國電競戰隊IG在韓國獲得“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一時轟動輿論。

電競、網遊、手遊……在很多國人還很難從專業角度區分這些名詞的時候,難免有人驚訝:一幫“網癮少年”怎麽就能為國爭了光?

我不是網癮少年

11月3日傍晚,中國戰隊IG在韓國仁川奪得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當大家的手機彈出這條消息時,很多人不明白,什麽是IG?這個冠軍是什麽?

但在直播螢幕前,來自甘肅的14歲男孩楊運激動異常。那時的他,正在一所電競學校的訓練室裡,不停地向圈外的朋友解釋著什麽是IG,什麽是英雄聯盟。這種被了解、被認同的感覺,他未曾經歷。

雖然年齡不大,但楊運也是一個電子遊戲的“老鳥”。2017年,他第一次接觸英雄聯盟。那一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中國舉辦,兩支中國戰隊都打進了全球4強,卻也都沒能踏入鳥巢的最終決賽;也是那一年,他發現了自己的遊戲天賦,短短幾個月就打到了白金,開始萌生走向職業的想法。

同大多數中國家長一樣,楊運的父母並不支持他走向“網遊”的路線。在他們的觀念裡,一個中學生把遊戲當做主業,就是玩物喪志、不務正業。

但楊運很堅持。他覺得,籃球足球最開始也是一種遊戲,憑什麽電子競技就要被貼上玩物喪志的標簽?

幾個月的爭吵,面對孩子的堅持,楊運的父母也經歷了惱怒到無奈,再到妥協的過程。2017年底,這個來自大西北的孩子,就此獨自背上行囊來到成都,這裡有七煌原初學院——一所知名的電競學校。

當時,他和父母約定的條件是,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打職業電競,就專心回家讀書,就此放棄所謂的電競夢想。

在質疑和誤解聲中,楊運啟程了。

電競也有“科班出身”

電競學校裡的一天甚至比普通中學更累。早上8:00起床晨跑,9:00開始上課、訓練,一直到晚上10:00,沒有周末。

但想要進入職業電競,僅靠努力完全不夠,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天賦至關重要。以楊運所玩的英雄聯盟為例,每一個月,都有40到50人參加培訓,然而最後能留下進入“實驗班”進一步特訓的,也只有3~5人,到最後,能被職業戰隊選走的,只有1~2個。

曾經指導楊運的七煌教練盧毅久回憶,在電競學校,一期訓練課程有一個月左右,而只需10天時間,便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具有打職業的潛質。對於楊運,盧毅久當時的判斷是——不適合。

課程結束後,遵從與父母約定,返回老家繼續讀書的楊運卻怎麽都不甘心。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電競,每天練習的也是電競。這次,看到了楊運的堅持,他的父母多了些理解和寬容,楊運得以再次回到電競學校。

回到訓練室的楊運,進步速度令教練驚訝。“再努力一把,就能夠到職業的邊了。”盧毅久說。

但楊運這樣的孩子,畢竟還是少數。讓盧毅久真正困擾的,是要如何勸大多數不適合打職業的孩子回歸平常的生活。“很多孩子來學校的初衷,是把電競當做一種逃避學習、逃避社會的手段,但這裡又何嘗不殘酷?”

盧毅久介紹,電競作為一種體育項目,對選手的體能要求很高。一場系列賽打下來,動輒四五個小時,需要選手精力高度集中,快速反應。同時,選手的肩頸、腰部、手指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傷病,也是電競選手必須面對的問題。

“真正的職業選手,職業生涯往往比較短暫。超過25歲,反應速度、判斷能力甚至體能狀況的退化,都會導致選手操作水準下滑。所以一位職業選手的黃金年齡通常在20歲上下,而這個時間段,正是一個青年求學的關鍵時期。這也是許多孩子和家長面臨兩難選擇的原因。”盧毅久說。

不過,變化也在出現。201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增補“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以來,已有不少於20所高校先後開設電子競技專業。而社會上,除了對選手的培訓外,各類主播、裁判、解說類的補習班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

在盧毅久看來,這有助於社會更好地認識職業電競,為大家消除對電競的誤解,提供更好的氛圍。

從打工少年到電競明星

職業選手也並非都是“科班出身”。在電競圈裡,如今已是大咖的重慶萬州青年彭雲飛,他的故事堪稱傳奇。

當年,彭雲飛初中畢業,孤身一人坐長途汽車從重慶到上海打工的時候,沒有誰能想到,這個孩子日後能成為一款熱門網遊職業聯賽獲得FMVP最多的人——QGhappy.Fly。

剛來上海的前5個月,彭雲飛在徐匯區一家小餐廳的後廚打雜,每月領著2300元工資。和很多打工者一樣,手遊是彭雲飛下班後的消遣。彼時的他或許沒有想到,一款名叫王者榮耀的遊戲會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就這樣,在虛幻的遊戲空間裡,彭雲飛的段位越來越高。漸漸地,來自圈內的讚許和榮譽讓這個打工少年似乎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手遊世界裡如魚得水的彭雲飛,現實中卻難逃誤解和非議。

最初,為了能讓手機更加流暢,月薪只有2000多元的彭雲飛硬是攢出了3個多月的工資,買了一部當時市面上性能最好的手機。“為了攢錢,我連一瓶可樂都不捨得買。”彭雲飛說,這樣的執著,讓周圍的不少人都很費解。

而在那個職業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年代,堅持走向職業化電競的彭雲飛經歷了職業選手遇到的幾乎所有困擾。住宿條件簡陋、手頭拮據、自費打比賽……甚至在一次比賽奪冠後,他和隊友只能東借西湊幾十塊錢,在路邊的小攤吃包子和粥。

在並不友好的職業環境中,彭雲飛堅持了下來,直到那場比賽——2017年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春季賽總決賽過後,當年的打工少年,變成了電競明星。

成為明星的彭雲飛有了更多的粉絲和更高的關注度,但和其他體育運動員一樣,高強度訓練依然是他們的日常。只是,在越發成熟的職業環境裡,選手們的訓練,也漸漸從日夜顛倒走向系統科學。

早上九點,彭雲飛和隊友們要先進行兩個小時跑步和器械健身,以訓練體能;午休後,則要針對遊戲本身進行訓練:打排位、約戰隊、訓練基本操作……一直持續到後半夜1點。“現在聯盟有了新要求,一點半會收手機,強製我們睡覺。”彭雲飛說。

KPL聯盟主席張易加也肯定了這種變化。“我們會要求所有的俱樂部選手都要有固定的訓練,所有俱樂部都會配套相應的健身措施以及心理輔導康復體系。同時,我們也在探索,如何幫助選手回到學校,進行更好的教育深造。”

但對職業選手來說,沒有改變的是,他們一個月依然只有一兩天的假期,出去看電影、按摩放鬆一下。

未來的路

對於很多電競選手來說,電競是一場“青春的狂歡”。不過,隨著中國電競職業化的發展,他們的出路也越發明晰。教練、解說、電競運營、網絡主播……電競人才的巨大缺口,也在為選手未來的職業生涯提供更多選擇。

如今,盧毅久的工作還是天天帶著一幫十幾歲的孩子苦練電競。入行這麽多年,他最能理解這些孩子的執著,以及這份執著背後,每一個家庭的不易。

如今,14歲的楊運還在每日枯燥的訓練中尋找自己的電競夢想,他依舊是父母眼中的全家希望,即使誰也不知道他堅持的這條路最終通向哪裡。但好在,已經有職業戰隊關注到了他。

對已經在職業戰隊中“功成名就”彭雲飛而言,如今,他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為國出戰2022年的杭州亞運會的電競項目。

“我是一個職業選手,我做的是一份工作,一份可以為國爭光的工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為化名)

編輯:楊碩

責編:王珊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