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世界鎮痛日」,講真,有些疼痛不會自己好,別忍了!


你認為經常性的偏頭痛是病嗎?

或許有人會覺得大驚小怪,認為頭痛和腰酸背痛、牙疼、胃疼、生理痛等都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疼痛只是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病,忍過去自然就不痛了。

然而實際上,多數慢性疼痛不能僅僅看成是一種「癥狀」。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提出「慢性疼痛是一類疾病」,即超過3個月以上的持續性或複發性疼痛。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歐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世界上每天約550萬人忍受癌痛折磨,中國城市居民中大約57%的人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頭痛。

世界鎮痛日,10月11日


● 2003年,歐洲各國疼痛學會聯盟發起「歐洲鎮痛周」,旨在提高人民對及時防治疼痛之必要性的科學意。


● 2004年起,國際疼痛研究學會將10月11日確定為了「世界鎮痛日」。


● 隨後,中華疼痛學會積極響應,將10月的第3周定為「中國鎮痛周」。

今年已經是第15個世界鎮痛日了,主題為「卓越疼痛教育傳播年(Global Year for Excellence in Pain Education)」,主要包括對臨床疼痛工作者的自身教育和對疼痛患者的教育,即無論是醫護人員還是遭受疼痛困擾的患者,我們所有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疼痛。

關於疼痛的幾個誤區


還記得去年榆林產婦因剖腹產被拒,選擇跳樓的悲劇嗎?不論那場「羅生門」的真相為何,至少「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然而,現實中卻有很多因素會「剝奪」患者的這種權利,比如患者、家屬,甚至醫護人員對疼痛的認識不足。

誤區一:疼痛不是病,忍忍就好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疼痛是人類五大主要生命指征之一(呼吸、脈搏、體溫、血壓、疼痛),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持續3個月以上、難以治療的慢性痛,對於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只能起到破壞作用,這樣的「痛」就是「病」。

此外,有些疼痛本身就是疾病,比如帶狀皰疹後疼痛和三叉神經痛,不積極治療的話,會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的。

誤區二:「是葯三分毒」,寧願忍痛也不吃藥?


阿片類藥物作為臨床常用藥物,特別在控制一些中重度疼痛(包括癌痛)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在中國,這種藥物卻面臨著「使用不足」的情況。因為大多數患者相信「是葯三分毒」,寧願忍痛也不願吃藥。

雖然這句話沒錯,但有些疼痛靠自己咬牙硬抗,將會是一場酷刑,給身心帶來極大的摧殘(比如癌痛、三叉神經痛這些比難產還疼的10級痛)。鎮痛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品質。對於疼痛患者來說,及時、按時用鎮痛葯才更安全有效,而且這時他們所需的鎮痛葯強度和劑量也是最低的。

誤區三:使用麻醉藥或阿片類鎮痛葯會成癮?


因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人總是對會成癮的藥物避之不及。無論是患者本人還是家屬大多都在擔心鎮痛葯或麻醉藥會影響智力和成癮。但是,近四十年的國內外臨床研究表明,科學、合理、規範使用藥物,尤其是口服按時給葯,不僅發生精神依賴的危險性很低,而且身體復元的速度也會更快。

如果疼痛得到滿意且穩定的控制,病因已經去除,則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逐步減量、甚至停葯,但應避免突然停葯可能出現的戒斷綜合征。因此對於患者來說,是良藥還是毒藥關鍵在於是否合理、規範、科學的鎮痛。

誤區四:治療疼痛,吃吃藥,打打針就行了?


醫院的疼痛科會針對臨床相關科室治療效果不好的各種疼痛,進行明確診斷,然後採取藥物或非藥物手段,無創、微創方法加以治療。對於各類椎間盤突出、三叉神經痛及其他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科有其獨特的微創技術,不開刀,微創手術也僅需在局麻下進行即可,對病人創傷小,花費低,恢復快。

誤區五:疼痛治療只是「治標不治本」?


對於一般的疼痛而言,傳統的治療手段是鎮痛藥物加按摩、牽引、熱療、針刺等,隻解決「疼痛」問題。

但某些疾病本身就是疼痛引起的惡性病理循環,解除疼痛就是治療疾病,比如帶狀皰疹。這時就需要採用微創介入技術,對出了問題的神經進行營養、解壓、調理、刺激甚至毀損等治療,從而達到消炎、鎮痛,阻斷痛覺傳導,改善神經功能的目的,對疼痛疾病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這時治療疼痛本身就是在治病了。

發生疼痛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要仔細分析自己疼痛的部位,不要病急亂投醫,以免貽誤病情。

對於急性的、由原發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我們應就診相應科室,比如突發心絞痛應該就診心內科,突發腹痛就診普外科等。而慢性頑固性疼痛,包括疼痛沒有查出病因或查出病因目前無法根治的則需到疼痛科來治療(注意:近七成的人其實都不知道醫院有疼痛科,所以常常會出現胡亂求醫的情況)。

2016年的世界疼痛大會上,IASP(國際疼痛學會)公布的初步的關於慢性疼痛的ICD(國際疾病分類),將慢性疼痛分為這幾類:原發性慢性疼痛,慢性癌痛,術後疼痛、創傷後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慢性頭痛和口面部疼痛,慢性內臟疼痛,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只有明確好自己疼痛的分類,就醫才不會「走彎路」。

其次,就診時,最好向醫生準確描述疼痛的類型。比如鈍痛、酸痛、脹痛、悶痛、銳痛、刺痛、切割痛、灼痛、絞痛等,以便醫生更好地對症下藥。

最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打破國人的固有思維:忍痛並不是什麼勇敢的事,因小痛去看醫生也不是什麼矯情的事,只有正確認識、對待疼痛,才能最終讓我們享有一個優質的人生。

Reference

[1]Treede RD,Rief W,Barke A,胡理,羅層,陳軍.ICD-11慢性疼痛分類[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5,21(07):486-488.

[2] 醫政醫管局. 癌症疼痛診療規範(2018 年版)

[3]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