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敲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最後一個人》

“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你認為這句話的下文會是什麽?這個作品是美國近代著名科幻小說家弗裡蒂克·布朗所創作,據說是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這個單句因為已經具備小說成立需要的三個要素而成其科幻小說美名,即有人物、情節與環境,又有混雜在三個要素之間的誇張與懸念從而鑄就小說的靈魂。

這幾十個字的信息量太大了,地球上發生了什麽事怎麽會只剩下一個人?敲門的是外星人還是超人類?開門與否取決於什麽樣的場景設定?一時間續寫這篇小說的文章只能用趨之若鶩來形容。這就是最短的科幻作品具備的魔性力量,但是在某些人看來這何止是幼稚的行為,簡直是不經過大腦的歪門邪道。我們同樣可以用信息量大的回答作為切入點證明小說的無稽,這仍舊不足以否認該作品的經典。

那麽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忽然響起的敲門聲是什麽呢?是禮儀!有禮貌的問候。不管來者何物?只要沒做虧心事,不怕它敲門。因為還有門,所以有陳設,即使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可以有多種假設。說不定是人類外星殖民者回來了,或者是同伴來幫他進化到另一種生物的敲門聲,落單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即使來者不善,精通地球禮儀的外來物種想必對地球人有相當的忌憚,即使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他自己不會感到害怕,我們也沒必要為他擔心。

而且,對這種文章的推敲中國古已有之,這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說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用了個敲字,須知古詩僧推月下門塑造過程有古今兩個標準。這個故事從何說起呢?唐人賈島第一次赴京趕考,在騎驢悠哉的某一天頌了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句中的敲字凝練未定,因為最初想用的是推字。於是賈島思路恍若入魔,在驢上伸手不斷演示推和敲的動作,看見的人無不驚訝。已經不知所謂賈島這時候衝撞了上官韓愈,韓愈聽說賈島正在作詩,思考良久稍微提了一下意見。於是兩個人並駕齊驅,連日品詩論道交往甚歡,被大家傳為佳話。

但是,現代文藝理論家朱光潛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推翻了韓愈的結論,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當時認為“僧敲月下門”是最合適這首詩的,朱光潛先生對此提出異議。他認為推字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敲字就顯得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比較起來,敲字的空氣沒有推字那麽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字比敲字要調合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朱光潛先生如是說。著名學者宋傳偉在北大中文論壇發表《關於“推敲”的再推敲》一文發出共鳴,從更多的角度對推敲進行再推敲,支持了朱光潛先生的觀點。

平心而論,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哪怕是世界上最短的小小說來說,中國古詩的解釋毫無疑問是最有戰鬥力的。這倒不是要用中國的古詩去打敗某種相仿的藝術形式,在這裡還要擺正我們所說操之過急的心態,強強對決往往兵不血刃點到為止。中國古詩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的語匯、成語、諺語數不勝數,稍微打破造型就可以促成不破不立的局面。這才是國民范心中應有的風雅,與幾句白話文擺擺譜成為名句那種成就感,可以相提並論。讓我們重新審視這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這時候突然響起敲門聲,怕不是某個中國和尚來到了花前月下吧!

綜上所述,“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裡”就像“鳥宿池邊樹”,“突然響起敲門聲”就像“僧推月下門”,兩者意境稍有不同。那是因為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暫時還是經不起推敲的,畢竟在它的科幻語境裡,敲字富含的信息量更大更精準。歡迎大家觀賞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最後一個人》和賈島的《題李凝幽居》,《題李凝幽居》全文為“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