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梅湯、雙皮奶、茶湯、麵茶、豆汁、杏仁茶……有這麼多京味兒故事?

第62次原創

中國飲食文化和歷史緊密相連,柴米油鹽,一滴一個故事,日常飲食,一口一段歷史。

本期美食趣聞

乾隆、慈禧、賈寶玉都愛喝的是什麼飲料?

梁實秋和汪曾祺曾因什麼美食「隔空互懟」?

茶湯、麵茶,有什麼老北京「範兒」?

后宮妃嬪用什麼食物做美容佳品?

酸梅湯、雙皮奶、茶湯、麵茶、豆汁、杏仁茶……下次喝飲料,可以給娃講講背後的歷史故事,鮮活美味的歷史體驗。

本期清朝(四),往期明朝、元朝、兩宋(上中下)、隋唐、魏晉南北朝、春秋至東漢、上古至西周。

詳見同名微信公號。

清代傳承至今的飲品

▲酸梅湯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飲料之一。商周時期,祖先就已經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為飲料。現代我們喝的酸梅湯配方源於清宮禦茶坊。清朝時,酸梅湯風行於宮闈,尤其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

▲北京的冰鎮酸梅湯,膾炙人口,慈禧也把它視作夏月喜愛之物。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逃往西安。次年,在西安度夏的慈禧,要喝冰鎮酸梅湯,由於當地沒有冰井,只得派人到太白山岩洞取冰,這才滿足了慈禧的需要。

▲酸梅湯膾炙人口,《紅樓夢》中賈寶玉挨打後,也是央著賈母要喝酸梅湯。

▲這種美食平民百姓也在享用,「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郝懿行《都門竹枝詞》)。大熱天來一碗冰酸梅湯,那味道太好啦!

▲豆汁是北京特色小吃,據說早在遼宋時期就已在北京地區盛行,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而豆汁成為宮廷飲料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事情。

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的剩餘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的味道非常獨特,色澤灰綠,豆汁濃醇,味酸且微甜。就著鹹菜絲、焦圈之類更有味道。

▲不喜豆汁的人,說它酸臭,但愛它的人,念念不忘。梁實秋和汪曾祺兩位文學界的吃貨擔當,還曾因它「隔空互懟」。這就好比臭豆腐、起司、徽州的臭鱖魚……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雙皮奶是一種粵式甜品。在清朝時起源自順德,現遍佈於廣東、澳門、香港等地。

▲一碗上佳的雙皮奶,以水牛奶做原料,其狀如膏,其色潔白,質感細膩嫩滑,口味甜香清淡,上層奶皮甘香,下層奶皮香滑潤口。由南方起,流行於全國。

▲北京天橋茶湯李是老北京風味小吃。茶湯相傳源於明代,因用熱水沖食,如沏茶一般,故名茶湯。屬於皇家茶點,清朝宮內光祿寺的禦膳房內就有茶湯。

▲茶湯味甜香醇,色澤杏黃,吃起來又香又甜又滑爽,極為可口。老北京講究喝前門外的聚元齋和天橋的茶湯李。

▲看過《四世同堂》電視劇的觀眾,都會記得齊老太爺到地攤上買兔兒爺的場面,其中有一鏡頭,就是賣茶湯的在吆喝。一把大銅壺金光鋥亮,壺身鑄有遊龍,壺嘴是龍頭,系著兩朵絲絨花球。

▲茶湯絕技,沖好茶湯將碗翻扣過來,而茶湯不灑,故有「扣碗茶湯」之稱。因為茶湯的料是在家裡炒熟再沖,北京還有一句歇後語:天橋的茶湯——家裡炒,外面攪和。用來諷喻窩裡鬥,生是非的人。

▲麵茶是北京傳統風味小吃,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杓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碗裡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這就是老北京的感覺。

▲因為吸溜,老北京還留下一句俏皮話「傻小子喝麵茶稀裡糊塗」。吸溜作為一種傳統吃法,不僅體現在喝麵茶上,也體現在吃炒肝、喝豆汁上,吸溜看似不雅,卻蘊藏著深厚的北京吃的文化。

▲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也記載了麵茶的做法。

▲杏仁茶是由宮廷傳入民間的一種特色傳統茶飲。選用精製杏仁粉為主料,用龍鳳銅製大壺燒製的沸水沖製,配以杏仁,花生,芝麻,玫瑰,桂花,葡萄乾,枸杞子,櫻桃,白糖等十餘種佐料。色澤艷麗,香味純正,是滋補益壽的佳品。

▲中國古代宮廷中盛行用杏仁美容,早在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夏姬就喜食杏仁,據說活了100多歲,而且終老色顏不衰。唐朝楊貴妃喜歡用楊太真紅玉膏,這種擦面的紅玉膏,是用杏仁加上輕粉、滑石等做成的,長期使用,面色潤澤。唐宋後,很多宮廷嬪妃們都認為吃杏仁可以增加體香,因此宮女、嬪妃們都喜歡用杏仁做茶點。

▲《紅樓夢》中也記載了元宵節時,賈母選擇了杏仁茶做夜宵。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本期清朝(四),往期明朝、元朝、兩宋(上中下)、隋唐、魏晉南北朝、春秋至東漢、上古至西周。

詳見同名微信公號。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