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該不該寫作業?美國的家長和教育界同樣爭論不休

來源:育見ParentLab

“快點,快點,都幾點啦,還不寫作業”。

在每個有學齡孩子的家庭裡,這句口頭禪每天都要響起很多遍。我們曾經以為,催起床,催吃飯,催上學這些事情已經夠煩了,直到某天,我們開始催作業。

要不要做作業、做多少作業是老師說了算,但孩子是我們的,作為教育中不可缺席的參與者,我們家長心裡也總是犯嘀咕。

不少家長會羨慕歐美教育的寬鬆自由,但當看到BBC紀錄片裡,中國數學老師驚豔英國課堂之後,似乎自己逼娃做習題又有了一些正當性。在有限的選擇空間中,無論是給娃買了重點小學學區房,還是早早送去國際幼兒園,我們總是在糾結,真的對孩子更好嗎?

糾結的不只是中國家長,在英國,就有父母抱怨學校的無家庭作業政策,而瑞典的家庭作業在歐盟國家中最少,也引發中產階級父母的不安與糾結。老父親老母親的心情,真的是可謂全球同冷暖了。

有人熱衷“推娃”、“雞娃”,也有人崇尚放養,還有家長會因為學校太多或太少去和學校理論,甚至推動立法。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育見美國團隊的採訪和研究,展示下美國家長是怎樣和作業相愛相殺的。

如果你只有二十秒,先看完這幾句:

1.家庭作業是做,還是不做,這個問題美國已經爭論了一百年

2.質量優秀,數量適宜,才是有意義的作業

3.讓孩子理解作業的目的,自我驅動

4.勞逸結合,玩耍和作業同樣重要

5.相信自己,給孩子找到最合適的選擇

搖擺不定的作業政策

美國今天的科技創新和文化繁榮,與這個國家重視教育的傳統息息相關,但與這個國家的家庭作業文化可能關係還真不大。來看歷史,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美國的教育政策對於家庭作業的觀點一直搖擺。

過去的40年中,關於作業的英語研究文獻多達5000篇,但對於家庭作業的意義,並沒有統一認識。

從20世紀初的“反作業”高峰,到上世紀60年代開始轉向,過去的幾十年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量在漸漸增加。在這期間,教育界、學術界和家長中爭論的聲音一直沒停過。

讚成家庭作業的一方認為,家庭作業在學生的學業發展方面起到了關鍵、長期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家長參與家庭作業,能從時間和經驗上培養起兒童對學習的正向信念,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認識到努力的價值,發展起應對錯誤、困難和失誤的策略。

而反對的聲音也從未停過。有研究發現,家庭作業與學習能力之間的關聯並不清晰;尤其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作業對於學生的學業成就幾乎沒有任何貢獻,反而徒增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並且干擾了學生在藝術和體育等其他領域的發展。

此外,對勞工階層和低收入的父母而言,家庭作業更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因為他們幾乎沒有資源和能力來幫助孩子。因此,反對者提出要減少家庭作業,甚至完全取消家庭作業。

北歐學者也觀察到了這樣的“不公平”,挪威的研究顯示,家庭作業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存在階層差異:對優勢階層的孩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對弱勢階層的孩子幾乎看不到促進作用。

他們的研究顯示,總體來看,家庭作業對學生學業成就有正向作用,但效果並不顯著。

好的作業長什麽樣

只要有意義,家庭作業就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但何謂“有意義”?2010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好”的家庭作業有如下特徵:

在小學高年級到初高中階段,作業的意義與學業成績更加直接相關,有效的家庭作業應該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習成果。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意義的家庭作業,也並不是越多越好。

適當地抄寫生字,可能確實有利於孩子的記憶和鍛煉書寫,但如果一次性讓孩子抄幾十遍,就變成了毫無意義的枯燥差事。繁複枯燥作業內容沒法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反而適得其反。

關於孩子的作業量,各國不同的教育文化也有不同的傳統,美國灣區一所私立學校的校長Melissa Sidebotham告訴我們,在家庭作業上花費太多時間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是負擔。美國國家家長教師協會對做作業的時長提供了這樣的指導法則:

小學一年級每晚10-20分鐘,每增加一年級,增加10分鐘 (例如,3年級30分鐘,5年級50分鐘)

初中(6-9年級)延續以上規律

高中階段120分鐘(或更長時間),取決於所學課程

Mellisa也認為,比重複抄寫單詞更有價值的活動還有很多,在情境和實踐中學習更有效果,例如,在學習umbrella這個詞的時候,與其一遍遍背誦、抄寫,不如讓孩子自由發揮解釋,例如,“我在雨中撐起雨傘,衣服就不會濕了”,可能會記得更快。

孩子做作業時,究竟在做什麽

每個人都做過作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思考自己從作業中得到什麽。

很多人覺得,作業就是要鍛煉學生的讀寫和計算能力,通過一遍遍的練習熟能生巧,同時鍛煉孩子的執行能力,例如管理任務和時間。

然而,老師們布置作業的時候,他們在布置什麽?

在一項針對美國家庭作業的研究中,接受訪談的老師們認為,學生們從做作業中可以有這些收獲:

該研究發現,老師們的拳拳之心,學生們並沒有get到,當研究者在學生中進行訪問時,有的學生說,作業就是繁重的工作,有的學生說作業是為了下一節課做準備,而大部分學生覺得,做作業就是為了在期末得個好成績(美國一些學校會將平時作業表現計入期末分數)。

另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完成作業的自我驅動力和作業的效果息息相關,當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逼著做作業時,花費大量時間做家庭作業並沒有給他們帶來足夠的好處,也就是說,這樣的做作業性價比並不高。

因此,讓學生理解作業的意義,在美國也同樣是個難題。學生和老師對作業的理解和目的不一致,可能會影響家庭作業的有用性和影響力。

和作業同樣重要的玩耍

上了一天班以後,沒有哪個成年人回到家後還想馬上繼續加班。孩子也一樣,在學校裡度過了漫長一天,他們也需要放鬆一會兒。

對於學齡孩子來說,每天保證一定時長的自由玩耍很重要。在看似無用的玩耍和空檔時間中,孩子們並沒有閑著,在和同伴的互動中,他們正在發展重要的社交和情感技巧。

玩耍是兒童整體認知成長的催化劑,並能夠促進孩子們的學術學習。研究表明,孩子們的許多“玩耍”都是有意義的,無論是搭樂高積木,各種體育運動或是看“閑書”,都能開發孩子的創意能力,增加閱歷,鍛煉身心。

但無情的現實是,孩子們自由玩耍的時間經常被家庭作業佔用,需要按時按量完成作業產生的壓力和焦慮感也會讓孩子喪失對其他活動的興趣。所以,我們也需要和老師一起,來保證他們有時間玩耍,在玩耍中成長。

沒有錯誤的選擇

教育界的潮流就像是時尚界,一會兒流行快樂教育,一會兒注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基礎,今天還在提倡愛與自由,明天奧數又要重新流行了。

在孩子進入學齡之後,在學校與老師相處的時間多達6-8個小時。小到孩子每天要做多少作業,大到教育理念和培養方向,都與學校的整體風格息息相關。在給孩子選擇學校的時候,就應該了解下這個學校的教育風格,以及對於作業的態度,畢竟,這是關乎我們未來幾年家庭和諧的大事。

美國的教育專家建議,擇校時除了看中學業成績的口碑,還需要看學校的理念和家長的匹配度。保持和老師的溝通,認真聽聽老師布置作業的目的和方法論,也提出自己的顧慮,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所以,在我們一擲千金買學區房,或是準備嘗試某種“新教育”之時,也可以先想想,我們選中的究竟是這所學校的哪一點?

育見在美國採訪的不少教育專家都指出,沒必要僅僅因為學校的問題就給孩子換學校,如果家長認為孩子的作業繁重而無意義,可以主動和老師討論,在溝通中達成共識。當然,這也與美國教育系統中,家長在學校的參與度和話語權息息相關。

無論如何,作業負荷是否合理,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判斷,如果作業多到了影響孩子正常作息的地步,我們應該試著乾預,讓孩子停下作業,但不要在孩子面前推翻老師的權威。可以私下聯繫老師,坦承地商討。

對於我們中國家長來說,在有限的選擇中,我們仍然可以憑借自己對於孩子的了解,盡量做出對他們最有利的決定。

參考文獻

繆建東 《家庭作業也令西方家長糾結兩難》《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07日第9版

Ginsburg, K. R. (2007). 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 Pediatrics, 119(1), 182-191.

Flunger, B., Trautwein, U., Nagengast, B., Lüdtke, O., Niggli, A., & Schnyder, I. (2017). A person-centered approach to homework behavior: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their homework learning typ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 1-15.

Suskind, D. (2012). What Students Would do if They did not do Their Homework. Phi Delta Kappan, 94(1), 52–55.

Harris Cooper, Jorgianne Civey Robinson, and Erika A. Patall. 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1987-2003.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6, vol.76: 1-62.

Research Spotlight on Homework. (n.d.). Retrieved from http://www.nea.org/tools/16938.htm

Sallee, B., & Rigler, N. (2008). Doing Our Homework on Homework: How Does Homework Help?. English Journal, 46-51.

Full: Trautwein, U., Schnyder, I., Niggli, A., Neumann, M., & Lüdtke, O. (2009). Chameleon effects in homework research: The homework–achievement association depends on the measures used and the level of analysis chose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4(1), 77–88.

Carr, N. S. (2013). Increas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work for All Learners in the Inclusive Classroom.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23(1), 169-182.

育見Parent Lab,總部位於美國矽谷,是一個由神經生物學、腦科學、心理學和兒童發展教育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的團隊,立足於美國史丹佛大學、UCLA等高校的研究,幫助家長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孩子,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