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唯品會“脫妖記”:股價、業績已與“妖”無緣

2019年11月13日披露Q3未經審計財報後,唯品會(NYSE: VIPS)股價累計上漲27.4%,市值回到100億美元一線。

對中概股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這隻“妖股”。在上市第8個年頭,唯品會妖不妖差不多水落石出了。

股價不會再“妖”

2012年3月唯品會“流血上市”,發行價僅6.5美元,但仍未逃脫“破發”,月末跌至4.39美元,市值僅2.4億美元。

從2012年6月,唯品會開始發力,2014年11月拆股前市值攀升至228.6美元,成為中概股中的“茅台”。拆股後漲勢不減,到2015年4月累計上漲70倍。年均漲幅率超過300%,“妖股”之謂由此而來。

那些年不斷有媒體跳出來說“唯品會被高估了”,但總是被打臉;資本市場“空軍”數度來勢洶洶,“文鬥”是發布做空報告、“武鬥”是借來股票硬砸,結果“文鬥”“武鬥”統統铩羽而歸,做空者被唯品會高管譏為“智力有硬傷”。

但2015年4月到達巔峰之後,唯品會再也“妖”不起來了。昔日“空頭的噩夢”終於開始“引無數多頭盡折腰”。到2017年12月市值跌至峰值的四分之一。

回顧歷史,發現唯品會股價與營收增速高度正相關。上升期間的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204.7%、145.1%和121.9%。下落期間的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73.8%、41%和28.6%。

無獨有偶,京東股價回調也是從營收增速跌破50%開始的。拚多多單季虧損數十億,市值卻直逼京東,因為營收增速在150%以上。

從“看現在還是看未來”這個維度劃分投資人:前者判斷公司價值的核心指標是利潤;後者只看增速,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前者出價保守、厭惡風險、尋常企業難入法眼;後者自詡能預見未來,比如看到京東成為阿里、拚多多成為亞馬遜,其實只想把股價炒高套現,“哪管它洪水滔天”。即便在成熟資本市場,“二類投資人”也是大有人在。

上市頭幾年,唯品會以高成長姿勢吸引的是“二類投資人”,走勢“妖道”不足為奇。高速增長期過後,“二類投資人”退場、股價大幅回落,看中唯品會長期價值的投資者逢低吸納,加之騰訊、京東兩大產業投資者參股,唯品會股價觸底回升。此時投資人群體已然脫胎換骨,他們不會讓標的“妖”起來。

2018年12月,唯品會股價收於5.46美元,對應市值36.5億美元,約為峰值時的22%。

2019年12月27日,唯品會股價收於14.52美元,較年初上漲165.9%,市值逼近100億美元。

用戶增長的瓶頸

唯品會是比京東更純粹的自營電商平台,商品銷售收入被全額確認為營收(京東僅將自營收入全額確認為營收)。2018年,唯品會商品銷售收入815.1億,佔營收的96.4%;2019年前三季,商品銷售收入606.6億、佔營收的95.3%。

早年唯品會財報對總交易金額GMV隻字不提,直到2017年Q2才“有據可查”。

以唯品會各季商品銷售收入做分子、GMV做分母,算出過往7個季度的成交率在58%~64%之間。2019年Q3,商品銷售收入和GMV分別為184.8億和317億,成交率58.3%。#GMV有四成是水#

GMV不僅水分大,而且各電商平台統計口徑不同,另一方面會計師又難以核查。所以這個數據除了PR,價值甚微。阿里、京東先後停止在季度中披露GMV、年報中也隻一筆帶過,只有拚多多賣力揮舞這面“破旗”。

與阿里、京東相似,唯品會營收的主要推動力是活躍用戶增長。

同時接受“兩大高手”加持,用戶增長有起色但並不驚豔,看來騰訊、京東也只能幫唯品會到這個地步了。

在有14億人口的國度,季度、年度活躍用戶分別只有3000萬和6000萬的唯品會只能算“小眾電商”。下沉市場也是雷聲大雨點小,否則季度活躍用戶數不會整年徘徊在3000萬(注:電商定義活躍用戶的依據是“期間至少有一次購物”,與其它語境下“日活”“月活”含義不同)。

用季度GMV除以訂單數,得到客單價;用季度商品銷售收入除以活躍用戶數,得到人均季度消費金額。兩組數值季節性波動明顯,波峰、波谷分別出現在四季度和三季度。

2017年人均季度消費峰值為821元,2018年Q4為772元,低了49元;

2018年人均季度消費最低點出現在三季度,為643元,2019年三季度人均季度消費577元,低了66元;

2019年Q3客單價為248元,較2018年Q3低36元。

騰訊、京東助力,活躍用戶數仍然增長乏力,似乎“人口紅利”“下沉市場”與唯品會關係不大。2019年7月,唯品會連續出招:收購杉杉(商業集團)、結盟快手,意圖相當明顯——突破用戶增長瓶頸。

“盈利基因”

梁建章曾說“攜程的血液裡流淌著盈利的基因”,唯品會也有這樣的基因。2012年Q4,唯品會首次單季盈利,到2019年Q3已連續28個季度保持盈利,從未出現虧損。

盈利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用兩隻手就數得過來——阿里、騰訊、百度、網易、攜程,其中攜程、百度近年出現單季虧損,“金剛不壞之身”已破。在電商領域,“唯二”保持盈利的是阿里和唯品會。

由於品類的緣故,唯品會毛利潤率遠高於京東自營。2019年Q3毛利潤42.3億,毛利潤率21.6%。

亞馬遜帶了一個壞頭——把履約支出劃歸費用,掩耳盜鈴、虛增毛利潤,京東、唯品會自然有樣學樣。

但剔除履約成本後,唯品會真實毛利潤率仍在10%以上。2019年Q3,真實毛利潤及毛利潤率分別為26.5億和13.5%。京東在開放平台業務大幅拉高毛利潤並且不計物流成本的情況下,毛利潤率也只不過是這個水準。

唯品會費用控制能力非常強,市場、研發和行政三項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始終保持在10%以下。2019年Q3三項費用金額分別為7.2億、4億和6.8億(三項費用中包括2.1億股權激勵成本),費用率分別為3.7%、2.0和3.5%。

2019年前三季度,京東市場費用合計140億,佔營收的3.4%;唯品會市場費用合計23.8億,佔營收的3.7%;拚多多市場費用合計179億,佔營收的92.7%。拚多多與京東、唯品會模式不同,嚴格來講不能這樣直接比較。但無論任何生意,行銷花掉收入的90%都應當警惕。

最近來自日本佛寺的“口號”意外走紅——除了生死,都是擦傷。唯品會回歸特賣、收縮金融服務、放棄自營物流,一系列行動所表現的態度是“除了生死,不放棄盈利”。

日久見人心,連續28個季度保持盈利說明唯品會的穩健,不一定給你驚喜,但一定不讓你驚恐。

唯品會股價、業績已與“妖”無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