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投資者的自白:我為何在這時買入拚多多?

拚多多(PDD.US)這頭電商雄獅正在覺醒。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3月13日,美股上市公司拚多多發布2018年Q4以及全年業績報告,Q4收入56.54億元,高於市場預期,同比增長379%,毛利42.3億元,同比增長425%,全年收入131.2億元,同比增長652.3%,全年毛利102.15億元,同比增長達900%。

拚多多的成長速度迅猛,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9%,該公司全年收入增速是行業的26倍,同年京東的收入及毛利分別增長27.5%和29.8%,僅略高於行業水準,相當於拚多多對應成長速度的1/24及1/30。雖然拚多多業績高速成長,但就盈利而言,目前仍是虧損的。

2018年第四季度,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拚多多歸屬於股東淨虧損為18.96億元,鑒於虧損情況,投資者並未給該公司的高成長投上一票,發布業績後,該公司股價當天跌了17.45%。實際上,大部分市場投資者看到更多的是業績的表面,而專業的機構投資者更多看到未來。

拚多多發布2018年財報前後,有多家券商投行機構給予其買入評級,其中瑞銀及摩根士丹利給的目標價達37美元,相較於13日跌後價位有47.4%的漲幅空間。

各大專業券商投行紛紛看好拚多多,說明該公司確實有過硬的實力,那麽,我們如何看待拚多多此次的業績,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

一、高成長的持續性

要透析拚多多的投資機會,一般的投資方法論是,要看到該公司未來的成長機會以及盈利機會。

就成長機會而言,拚多多過去收入及毛利增速高速成長,這是投資者可以看得到的,那未來能否保持持續性高成長呢?這就要細致分析影響該公司收入的各個要素條件,是否給力了。

(一)、要素一:GMV

首先談GMV,在電商領域,收入是GMV貨幣化非常重要的指標,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拚多多過去12個月GMV達4716億元,同比增長達234%。從季度看,該公司GMV呈指數級增長,2017年3月的年GMV僅為209億元,2018年增長了21.6倍,季度複合增長率達56%。

2018年京東的GMV為1.7兆元,同比僅增長30.8%,遠遠落後於拚多多的增速,雖然京東GMV是拚多多的3.6倍,但以拚多多GMV的增長速度,追趕上京東還是可以期待的,且拚多多在品牌端發力,京東還得居安思危。問題是,拚多多的GMV如何保持?

(二)、要素二:用戶數據及粘性

電商平台主要還是要看用戶數據以及平台提供的產品數據,這是GMV成長的源泉,以用戶數據來說,拚多多已經超越京東,成為阿里之後中國第二大電商平台。2018年,拚多多有活躍用戶4.185億戶,超過京東3.05億的年度活躍用戶(阿里為6.36億戶),同比增長71%。拚多多上市時大家都在說三億人都在用,如今要改口稱四億人了。

拚多多不僅年度活躍用戶大幅增加,而且每個活躍用戶年度付費也在大幅上升,2018年每個活躍用戶年度付費1126.9元,同比增長95%,比年度活躍用戶增長高出24個百分點,且從歷史季度看,該數據增長幅度也遠超過了年度活躍用戶的增長水準。2018年該公司的DAUs為2.726億戶,同比增長93%,基本和活躍用戶年度付費增長水準一致。

此外,拚多多的人均年訂單數從一年前的約18個訂單增長到2018年的27個訂單,在年活躍買家數及人均年訂單數共同增長的驅動下,2018年拚多多訂單量增長到111億單,同比增加43億單,日均訂單數從1180萬單增長到3040萬單。

(三)、要素三:物美價廉的產品服務

為何拚多多能夠實現活躍用戶數據、每個活躍用戶付費以及訂單數量的大幅增長呢?一方面是目標市場定位,定位於中低端的消費群體,另一方面的是產品逐漸豐富及用戶購物體驗得到顯著提升。

拚多多以低價出名,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主要用戶群體在三線及以下的城市。2018年下半年以來,拚多多的SKU正在極速豐富,並依靠“更低價格”在多項標品中脫穎而出。據相關數據,2018年雙十一至今的4個月時間裡,拚多多平台已經售出超過100萬部最新款iPhone,在家電、3C等品牌標品上也維持著高速增長態勢。

該公司加大AI技術以及推薦算法的投入,提高消費者體驗以及購物樂趣。比如消費者想要相關的推薦,同時享受發現與分享的樂趣,同時建立了千人千面的電商,利用分布式區域網絡和深度學習為用戶進行個性化推薦。

實際上,在產品供應端,拚多多近期重點做的兩件事,一是品牌計劃,二是農產品上行計劃。

2018年8月,拚多多推出了“品牌館”,在短時間內即發展到700多個品牌,包括國際和國內品牌,同時,拚多多上線了“電器城”,自2018年8月以來,拚多多通過“品牌館”和“電器城”銷售累計超過6億件品牌產品。2018年12月,拚多多推出了“新品牌計劃”,在第一階段,拚多多從來自各個行業的1000多份申請中挑選出了20家生產合作夥伴,包括紙製品、廚具及電子產品等品牌。

與此同時,2018年,拚多多努力打擊假冒商品,侵權投訴的產品數量減少了約150倍,被刪除的可疑假冒商品數同比增加4倍,取締了超過6萬家銷售侵權商品的店鋪,屏蔽了超過3000萬個涉嫌侵權的鏈接。

在農產品上,2018年,拚多多平台上共銷售了價值超過650億元的農產品,其中大部分由農場直接銷售並送到消費者手中,拚多多提升了供應鏈效率,為700多萬農戶增加了家庭收入。拚多多使國家級貧困縣的約14萬農村商人和農民能夠售出他們的農產品,並為他們帶來超過160億元的收入。

拚多多的上述計劃,一來讓平台的商品在類別上更加豐富,持續為用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提高用戶粘性,二來給品牌上帶來獲利以及發展機會,各大品牌商也樂意和拚多多長期合作。可見拚多多捉住了供給產生需求的消費心理,不斷增加商品種類,保證了GMV的持續性成長。

據瑞銀研報稱,拚多多30天留存率超過所有對手,QuestMobile數據則表明,拚多多APP的30天保留率,較2017年底提升了11%。

二、貨幣化率顯著提升

在保證GMV持續高增長的情況下,我們談到貨幣化的問題,所謂的貨幣化就是收入與GMV的比值,代表在GMV這交易金額下,給電商平台帶來了多少收入。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拚多多的貨幣化率很低,但逐步上升的趨勢,2018年的貨幣化率為2.8%,較2017年增加了1.6個百分點。

對比京東及阿里,拚多多的貨幣化率仍有較高的提升空間。京東的貨幣化率最高,貨幣化率維持在27%左右,2018年為27.17%,主要是該公司以平台自營為主,這和其他兩家電商平台有著較大的區別,阿里和拚多多屬性是一樣的,以平台經營為主,阿里貨幣化率也在逐步上升,2018財年為5.2%,比拚多多高出85.7%。

根據瑞銀預測,2021年,拚多多的年GMV將趕超京東,達2.07兆元,若貨幣化率提升至阿里2018財年的水準,2021年,拚多多的收入將達到1076.4億元,以拚多多在2018年各季度的毛利率平均在77%計算,彼時毛利將達到828.8億元。阿里在2011年收入破1000億元,彼時毛利率66.1%,若以此計算,拚多多2021年毛利率將達到711.5億元。

規模做大了,龐大的用戶流量在這,且通過一些措施加強用戶粘性,要賺錢也是分分鐘的事,不僅是靠平台收取傭金費以及商家抽取服務費,同時還可以開發各種盈利模式,比如廣告、遊戲、視頻以及知識付費等。通過開發其他創收模式,拚多多的貨幣化率或許要高於阿里的水準。

三、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通過上文內容可知,我們知道了拚多多業績成長的持續性很強,這是各大券商投行看好它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盈利也要同步跟上,如果持續燒股東以及債權人的錢,即使規模做大了,也會有出事的一天。

實際上,做第三方的電商平台基本不存在固定成本,也不存在進貨成本,因此毛利率是超高的,主要燒錢方向各項費用支出。根據拚多多演講文件,2018年該公司虧損加大主要是銷售及市場費用大幅增加所致,而管理費用率及研發費用率維持較為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演講材料中的的管理費用和財報中一般行政及管理費用不一樣,財報中大幅度增加了股權激勵部分,導致行政及管理費用率在2018年Q2由2017年的0.06億元飛升至58億元,但股權激勵並非實際支出項。

銷售市場費用率大幅增加主要是該公司增加了線上和線下廣告、促銷和品牌推廣活動的支出,拚多多前期主要是品牌推廣戰略,目前已有知名度,活躍用戶已提升至全國第二,且用戶粘性加大,預計後期在品牌推廣上的費用會大大降低。此外,2018年該公司有305.4億元現金,同比增長了145.7%,費用降低有望持續提高現金流水準。

以電商平台屬性看,隨著拚多多名氣擴大,以及規模擴張,未來該公司銷售市場費用率將維持在行業水準,以阿里為例,阿里的銷售、市場以及管理費用一直維持在20%左右,該項費用率非常穩定。

2021年,若瑞銀預測所言,拚多多的GMV達到2.07兆元,如上文收入及毛利預測,假設該公司銷售市場及管理費用率下降至20%,彼時該公司的淨利潤將把目前的估值PE打至部門數,而目前阿里的估值達到44倍。

綜上看來,作為投資者,不僅要看到當前的財務表現,還要對其未來財務做預判,通過上文內容,拚多多未來業績高成長依然是可持續的,且費用率有望降低至行業水準,就瑞銀對拚多多GMV的預判來說,目前拚多多的估值仍是很低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