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本退潮後,共享充電究竟該怎麽玩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過去一年來,國內共享充電行業漸漸從喧囂歸於平寂,昔日資本的簇擁潮也漸漸退卻。然而,近日一則消息刷屏行業人士朋友圈:有著國內最大手機充電服務商之稱的暢充科技,獲得來自國內遊俠圈一眾大佬的6600萬元投資,這讓其今年以來的融資總額突破1億元。

暢充科技憑何受到資本的“獨寵”?這家此前在業內並未顯高調的公司,究竟有何獨門秘籍?共享充電告別燒錢獲客階段後,行業又將何去何從?

獨門秘籍1:深耕快充技術 化解行業需求痛點

自共享充電寶誕生的第一天起,其前景被看好主要在於資本和從業者對於“手機應急充電”這一剛性需求客觀存在的篤定,但潛在的“魔咒”也始終如影隨形,有觀點認為手機快充技術的不斷迭代會讓這種剛性需求變得脆弱。

因此,如何推動快充技術的加速更新迭代,成為共享充電行業亟待化解的行業需求痛點。而且,隨著近年來“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廣告語的出現,包括華為、三星、OV等一線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加碼快充技術研發,這更倒逼共享充電服務商們錨定這一需求,爭分奪秒與手機廠商“賽跑”。

成立於2014年的暢充科技,在共享充電行業還未方興的時候,就似乎看出行業需求的痛點所在,在暢充科技創始人兼CEO米更林的帶領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針對上述痛點問題的新手機充電設備的設計研發上,這使得暢充至今已積累了包括軟體、硬體、技術系統在內共計70余項國內外專利和知識產權證書,這其中就包含在手機快充方面所涉及的一系列硬體技術和設計指標。

2017年年底開始,暢充就與國內頭部手機廠商建立深度合作關係,投入大量研發資金定製了國內首款快充電路板,可支持10項快充協定,幾乎可覆蓋市面上全部主流手機的快充技術。

根據預期,一旦暢充快充電路板開始投入市場,其設備的充電速度可提升3-4倍,讓那些手機本身已擁有快充技術的出行一族,提前化解“缺電焦慮”。

而反觀共享充電寶領域的一些服務商,眼下正陷入技術專利訴訟戰的泥淖,而無暇顧及在快充技術研發方面苦練“內功”。

根據艾瑞谘詢統計,截至2017年8月,關於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專利糾紛就累計達到45起,眾多案件至今仍在牽扯部分運營商的巨大精力,甚至拖垮一些企業。

獨門秘籍2:流量變現率高 盈利模式更易達成

過去一年,共享充電寶領域經過一波燒錢大戰後,入局者輪番的“跑馬圈地”讓外界暫時淡化了對其商業模式否經得起考驗的審視,直到不久前,聚美優品發布的2017年財報中,披露的其豪賭1個億換來的街電的業績表現,人們才窺知一二。那份財報顯示,2017年街電全年營收5800萬,虧損1.33億。

儘管財報中顯示街電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市場佔有率高達80%,但外界的普遍質疑隨之而來:這80%的份額中,真正能夠轉化變現的又有多少?

按照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的說法,街電的單個充電寶製造成本達到200元。那麽,根據街電公布的數據,單充電寶月營收尚不足10元。這意味著,若要收回成本,至少需要20個月。

這或許僅代表著共享充電寶領域頭部企業的投資回報預期,非頭部的公司這一數字更可想而知。無論如何,這一客觀事實顯然觸動了資本的敏感神經,共享充電寶的盈利前景外界普遍擔憂。

相較而言,暢充科技則顯得超脫一些,因為其自創立伊始就走了一條“非共享充電寶模式”,按照公司董事長紀學鋒的說法,相比於共享充電寶,暢充現有的產品應用場景更偏向人流量大的大型公共設施。暢充的充電設備無論在充電便利性還是安全可靠性,都可滿足客流應急充電的需求,這對於手機充電來說是更剛性的需求;此外,儘管同為分時租賃模式,但暢充的免押金付費充電變現方式已獲得反覆驗證漸獲成功。

按照暢充科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這一模式的盈利能力已初現端倪。首先,由於應用場景集中於大型公共設施,其手機充電服務站單個網點設備每天的掃碼量最高可超過200次,如果以1000個已布局的網點來粗略匡算,暢充每天的日掃碼量接近20萬次。這一流量數字顯然非扎堆於咖啡廳、KTV、餐飲店、洗浴中心等中小設施領域的共享充電寶所能企及。

2017年開始,暢充科技開始啟動充電付費模式,以三個檔位實施定價,分別是15分鐘收費2.99元,30分鐘3.99元,60分鐘5.99元,實施一年來,在暢充快充技術的支持下,用戶應急充電需求充分滿足,付費意願普遍高漲。這些,都促成其投放的手機充電服務站單台設備的成本回收期,最快僅為1-2個月,這大大提升了公司整體的現金流量品質。

更值得一提的是,暢充即將推出快速充電板,提升充電速度的同時,通過充電整體系統化更新推動商業模式上進一步優化,最終將實現手機充電站整體成本再下降25-30%,這意味著投資收益的水準將進一步提升。

獨門秘籍3:應用場景入口大 流量變現更具想象太空

事實上,資本看好共享充電領域的主要由頭在於流量入口帶來的想象太空。艾瑞谘詢最近發布的研報認為,國內共享充電領域的一大發展趨勢便是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容,全場景應用成為大勢所趨,而共享充電的各種載體將聚集起巨大的線下流量入口,這為各領域通過精準廣告推廣獲取新用戶提供了更多可能。

隨著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線上流量的紅利期已告結束,這已是業內普遍共識。因此,近兩年,互聯網巨頭們比拚的“沙場”開始延伸到線下,尤其是低獲客成本,高留存率的流量入口倍受青睞。

但對於共享充電行業,扎堆於咖啡廳、KTV、便利店等中小應用場景的獲客推廣,本身就由於入口的偏小而限制了流量規模,更限制了流量變現的想象太空,因此,目前共享充電行業除了充電付費帶來的收入外,其他變現途徑似乎還看不到爆發的苗頭。

而對於已在各種大型公共場所隨處可見的手機充電服務站,高流動人群的天然優勢蘊含的流量入口價值顯然更大。從這一點來說,暢充科技從一開始就看準了這一優勢應用場景,並做足了功課。

據紀學鋒介紹,目前,暢充已經推出了兩種兼具美觀和實用性的成熟充電方案。暢充站立式手機充電服務站外觀時尚而又極具辨識度,不但與現代化公共場所匹配,同時引導性強,能夠讓用戶快速找到充電站。在2017年全新推出的座椅式手機充電服務區,更是從用戶體驗出發,將充電真正上升為以人為本的公共服務,在不影響公共座椅的結構太空和布局的前提下,邊坐邊充,為用戶提供輕鬆、私密的充電服務。

此外,暢充還充分考慮了各種公共場景的適應性,能適應不同類型的公共場景,例如能夠適應候車廳、登機口等大面積鋪設,需要解決電源走線、布線等問題的充電服務區;適應醫院點滴區的定製充電服務區等。

充電便利性帶來的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無疑已經積累起了將其轉化為流量入口的潛在爆發力。一個可以作為佐證的數字是,目前暢充科技手機充電服務站單個網點設備每天的掃碼量最高可超過200次,近20萬次。

儘管如此,共享充電領域不同載體的全應用場景擴容,並非都將殊途同歸。有資深業內人士就指出,放在咖啡廳前台的共享充電寶櫃機,如果放在機場、火車站、醫院等大型場所,則會由於其設備展示面小及加載功能單一等諸多因素限制,而無法承載起巨大流量入口的功能。“在咖啡廳吧台上的共享充電寶很容易被瞥見,但在機場候機大廳,則很容易消失在視野裡,這是基本現實”。

不過,紀學鋒也坦承,由於暢充過去精力都集中於充電本身,掃碼成交的流量未轉化為活躍用戶流量。未來5年內,暢充將拓展2-3萬個公共場所手機充電應用網點,同時將網點下沉到餐廳、便利店、地鐵等公共場所。與此同時,暢充將開發一款APP,著力發展活躍用戶,隨著應用場景的擴容而帶動用戶流量的規模化。

但在更多元化的流量變現途徑上,暢充科技顯然考慮的相較於同業者要更進一步。

按照暢充科技的戰略定位,其志在打造新便民服務領域的物聯網科技公司。對於“新便民”概念的定義,紀學鋒說,新便民就是借用商業化方式提供高品質、可持續的便民服務,實現服務更新。對於暢充科技而言,則是通過物聯網科技的賦能來落地。

物聯網(IOT)如何為一台並不算龐然大物的手機充電站賦能?

紀學鋒對此表示,物聯網的根基是大數據,而手機充電站作為新的流量入口,實現變現的方式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為不同領域的廠商提供精準行銷服務,進而深層次提升用戶導流效果。

上述艾瑞谘詢發布的研報中也指出,大數據服務將成為手機充電服務領域最能提供增值服務潛力的方向之一。

業內有分析指出,隨著暢充流量效應的逐漸釋放,暢充有望構建起以充電服務為基礎的公共服務商業生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